探索扶贫新机制 加快脱贫奔小康

2014-08-15 00:50:19赵惠玲王利红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伊犁州农牧民贫困村

赵惠玲 王利红

(伊犁州党校;伊犁州扶贫办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一直以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地方扶贫开发工作。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致使伊犁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也有较大改善,收入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虽然我们的自然资源丰富,地缘优势突出,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又有“塞外江南”的美誉,但目前伊犁与疆内、外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要想做好伊犁州直扶贫开发的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任务相当艰巨。因此,当下政府和人民努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是一件具有特殊而重要意义的民心工程。

一、伊犁州直的贫困工作现状

伊犁州所辖八县两市,土地面积为5.64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91.72万人,由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40多个民族成份组成。伊犁州是一个集山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三位一体的自治州,其中有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2个。对于伊犁州直的贫困工作来说,党委和政府在高度重视的情况下,一直在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从2001年到2010年,伊犁州直共投资扶贫资金35个亿,并实施完成扶贫项目4000余个,共脱贫15.7万人,达标率为98%,脱贫率达97%。但扶贫开发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贫困人口脱贫的基础还不牢固。贫困群众收入来源单一,创收方式不多,增收缓慢;有些贫困户缺少生产资料,农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不足;有些因病、因残、缺少劳动力,无力发展;有些已解决温饱的户,因处在灾害频发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预防措施不强,收入不稳定,波动大,易返贫;有些贫困地区因缺少医疗保障体系,因病返贫严重;也有些贫困户存在等、靠依赖心理,缺少勤劳致富、自我发展的思想;还有部分贫困户自身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现代科学技术掌握应用率低,无技能,经营发展能力弱。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影响,极易造成返贫。

2.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任务仍然繁重。现在国家已把扶贫标准提高到人均2300元,按照新标准,自治区给伊犁州直确定的贫困人口是25万,伊犁州直各县市统计的实有贫困人口是45万,占州直农村人口的27.8%;贫困村从176个增加到207个,贫困村占州直总村数的28%。

3.扶贫开发工作难度加大。伊犁州直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偏远山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目前伊犁州直还有78个村路况较差,达不到乡村公路建设标准,112个村未达到农村安全饮用水标准,56个贫困村达不到农村供电、用电标准。还有一些贫困村居住条件也比较差,不通邮、不通广播电视。因此,对于这些贫困村来说,扶贫攻坚的难度也相当的大。

二、认真把握新时期伊犁扶贫工作的重点,努力开拓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1.坚持扶贫工作整村推进,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发展。今后一个时期伊犁州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就是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207个自治区确定的贫困村。按照政策特惠制、扶持全方位、开发强投入、保障全到位、设施多改善、产业为主导、打造经济圈、加速城镇化、拓宽就业路、收入大提高的片区扶贫开发基本思路,全面扶持、全力推进扶贫重点区域的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和各方面帮扶力度集中到这些重点区域上,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增强区域经济整体活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越是贫困的乡村,越要优先实施扶贫攻坚,越要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和办法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越要集中力量整村推进,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整体脱贫致富。

2.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贫困农牧民增收目标,关键在培育好增收的产业,提高贫困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要坚持以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提高收入水平为目标,按照“抓龙头、带产业,重特色、强基地,上规模、带农户,有市场、保增收”的产业化扶贫思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科学选定扶贫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以产业化扶贫为平台,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模式,积极运用扶贫贴息资金引导金融资本支持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拓宽产业化扶贫领域。要积极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牵头组建农牧民扶贫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牲畜、草场等生产资料和扶贫资金入股分红,以及贫困农牧民务工等形式,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

3.强化扶贫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是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今后一个时期,应当把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并按照“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扶贫办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转移步伐。加强与劳务需求县市、驻外办事机构、对口帮扶省市的沟通合作,构建劳务市场信息平台,联手开拓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转移就业及时有效,配置优化、合理,形成伊犁州直培训转移“一盘棋”的格局。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贫困乡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目前都相应的比较差,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作为政府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有规划、分阶段的进行,并逐步有序推进。要优先支持贫困地区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旱作节水高效农业,加大小流域治理、农村饮水、沼气等工程建设,确保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中大力开展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技术、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文化艺术的宣传教育,用先进的文化、思想、技术、理念影响和教育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和培育贫困地区各族群众的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创新扶贫机制,统筹推进伊犁扶贫开发工作

探索实践具有伊犁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必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统筹协调,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

1.继续实行党委、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党政一把手要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抓手,认真谋划和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加强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扶贫部门要认真做好规划制订,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管理好扶贫项目资金,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要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的形式,确保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与评先评优挂钩、与效能考核挂钩、与干部使用挂钩的“三挂钩”制度,对扶贫开发工作不力、工作滞后的党政主要领导实行问责。

2.建立健全伊犁扶贫开发工作的保障机制。扶贫工作是一项难啃的硬任务,在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扶贫开发政策时一定要有创新,从而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水平。建立健全伊犁扶贫开发工作的保障机制,应该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一要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重点向扶贫开发重点县、重点村倾斜,并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要建立和完善部门间协调的管理机制。各相关部门特别是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确保扶贫开发多方给力、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部门的自身优势和政策保障功能,把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力求取得综合扶贫效益。三要建立和完善社会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中央及自治区定点扶贫单位的协调服务工作和落实定点帮扶责任的督查工作。目前,伊犁州四大班子领导每人对口联系了2个贫困村、帮扶2家贫困户;县市领导干部也都确定联系点,建立帮扶关系,确保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州直17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继续开展定点包村扶贫和干部“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工作,定点帮扶任务一定四年不变,做到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四要建立完善援疆扶贫协作机制。援疆扶贫继续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重点实施好农牧区安居、农牧民致富、双语教育、产业园区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五大工程,统筹使用好援疆资金和扶贫开发各项资金,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援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五要建立和完善扶贫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等平台,大力宣传中央和自治区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充分展示伊犁州扶贫开发的经验、成果,及时报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情况,大力弘扬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3.建立贫困农牧民科技培训和发展劳务经济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建设,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拓宽富余劳动力就业信息咨询渠道。二是积极发展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服务的劳务派遣公司、劳务经纪人等就业服务组织,并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加强对劳务输出中介人的培育和培训,利用经纪人引导农牧民进行劳务输出;三是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重点抓好劳动力转移创收,努力拓展转移就业渠道。四是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科技投入,加强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打牢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的产业基础。五是根据各村劳动力素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科技培训规划方案,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就业要求的农民,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进行技能培训。在特色养殖、种植等领域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树立科技致富典型。六是结合实际,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多数不懂汉语,外出务工困难的情况,全面推行“双语”强化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率。

4.在农牧区贫困户创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建立起小额信用担保贷款机制。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是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突破性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对于农牧民来说,不仅可以解决贫困户与金融机构之间“贷款难与难贷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增强贫困户的造血能力,同时也可以极大地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5.发挥主体作用,形成推进扶贫开发的整体合力。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外部帮扶是条件,自身努力是根本。伊犁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对各族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积极探索符合各县市实际的脱贫致富新路子。一是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积极落实贫困地区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级政府一定要认真实行“规划民议、项目民选、工程民建、质量民管”,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宣传引导和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变化变革、开拓创新、拼搏奋进,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办成群众受益的事;二是贫困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要不断培育主体意识,提高主体素质,发挥主体作用。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信念,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最大限度地运用好扶贫政策,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在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伊犁州农牧民贫困村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6
“崖窑”之战——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突围”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6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0
冬之爱 暖“伊”行
——2018第四届伊犁公益节第28站“伊犁州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儿童爱心公益基地”授牌捐赠仪式暨“真情暖冬”爱心煤善款发放仪式剪影
中国民政(2018年22期)2018-12-21 02:55:48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06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56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28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现代农业(2015年3期)2015-02-28 18:40:26
双语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以新疆伊犁州直新源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