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云关于党服务群众思想的发展历程——兼论陈云对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探索

2014-08-15 00:50顾训宝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陈云群众服务

顾训宝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10000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由此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党的伟大战略任务。虽然建设服务型政党的任务是十八大正式提出的,但我党先辈们早已开始了对之的相关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陈云同志便是其中之一。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对服务型政党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主张,形成了陈云的党服务群众思想。纵观陈云这一思想的发展历程,笔者通过研究认为,可以将之分为四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提出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发展阶段、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熟阶段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完善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步提出了党服务群众的思想

民主革命时期,尤其是延安时期,陈云担任了近七年时间(1937-1944)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一职,对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初步论述了党服务群众的相关问题。当然,我们不能说是他此时初步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人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命题的是毛泽东。他在1939年2月20日夜给张闻天的信中谈论孔子的道德论时指出,孔子所谓的“勇”,是“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而“为人民服务”一词在党内外广泛传播是在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之后。所以,陈云最初没有使用“为人民服务”的提法,也属正常。但他此时在指导党的建设工作时确实提到了党服务群众的相关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步指出了服务群众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服务群众,或者说党服务群众要做什么事,陈云在负责党的组织工作时进行了初步探讨。他当时认为,服务群众即领导群众进行斗争,服务群众即领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

1.服务群众即领导群众进行斗争

1939年6月10日,为了推进党的组织建设,陈云起草了《党的支部》一文。在论述支部的基本任务时,陈云指出,支部是党团结群众的核心组织,支部进行群众工作的目的,是要争取自己周围的群众,接受党的领导。尤其是战区的支部,进行群众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就是“组织和领导群众参加抗战,动员他们参加正规军,组织游击队、自卫队,进行为战争服务的各项工作”。同时,陈云还指出,在没有建立我们政权的地区,“要发动群众进行必要的斗争,取消不公平的和无理的负担,撤换贪污横暴的官吏、村长、保甲长”。总之,一句话,在当时环境下,党服务群众要做的主要事情之一就是领导群众进行必要的各种斗争。

2.服务群众即领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

陈云在谈到党支部的第四项基本任务时指出,支部尤其是根据地内的地方支部,应担负起领导的职责,应该成为地方政权机关的领导者,成为地方武装的领导者,成为民众团体的领导者。支部的重要任务,就是“领导民众来管理政权,领导群众参加选举,选出群众自己所信任的领袖到乡政府的领导机关,帮助和监督乡政府实施上级政府的指示及群众的决议”,也就是说,党服务群众所要做的另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实现民众自己管理政权”。

(二)初步指出了服务群众的必要性

关于服务群众的必要性问题,陈云结合当时的具体工作主要谈了两点:一是服务群众是由党和群众的利益一致性决定的;二是服务群众是巩固党的组织的需要。

1.服务群众是由党和群众的利益一致性决定的

1939年5月30日,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谈到党员的标准问题时指出,我们共产党是以彻底解放中国无产阶级和全国人民、全中华民族,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职责的政党。既然我党以解放全国人民、解放中华民族为己任,所以,“民族的和人民的利益与党的利益是一致的”,“党员的利益同民族的、人民的和党的利益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党服务群众,其实就是服务自己,这是由两者利益的一致性决定的。

2.服务群众是巩固党的组织的需要

1939年9月18日,陈云在《巩固党和加强群众工作》一文中论述了两者的关系。他指出,巩固党的组织除了加强支部内部的工作以外,还要加强支部在群众中的工作。要动员广大党员到群众中间去锻炼,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这些“都可以帮助党的组织的巩固”。“如果党在自己的党的狭隘圈子里闭关自守,如果它脱离群众,如果它蒙上了官僚主义的灰尘,那它就会遭到灭亡。”也就是说,党只有真心服务群众,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才能够使自身更加巩固。

(三)初步提出了提高服务能力的措施

关于党如何更好的服务群众,或者说党如何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陈云指出,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学习。在这一时期的不同场合,他多次强调了这一问题,可见他对党员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视。

1939年5月30日,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指出,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标准之一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因为只有“共产党员有了革命的理论”,才能“从复杂万分的事情中弄出一个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一个方向来,才能把革命的工作做好”。同年12月,他在《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这篇文稿中再次强调了党员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他指出,党员干部能否下定决心学习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他告诫全党,不要“以为只要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就算尽了我们对党的全部责任,这种想法是很不全面的”,对学习的认识是不深刻的,正确的做法是每位共产党员都应“把学习理论作为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共产党员的口号应该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陈云不但指出了党员加强学习的重要性,还进一步指出了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他认为,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党员学习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时事政治,以便规定当前的革命工作任务和方法;第三要学习军事知识和技术,尤其是游击战争的知识和技术;另外,文化程度低的人还需要学习识字和读书读报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至于如何学习,陈云早在1941年1月5日就指出,党员干部的教育内容应做到“革命基本理论与实际工作教育要一致起来”。随后,陈云在1942年3月24日进一步指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从革命实践中学习,因为“真正政治上高明的革命家,只能在革命斗争中培养,不能专从学校里训练”。他认为,那些没有革命经验的人,如果单靠听讲看书,单靠读马克思主义原理原则,“想在政治上真正开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没有或者缺少工作经验的干部,除了学习专门的知识外,都“应该先到工作中去学习”,向群众学习。

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服务群众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主任,开始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他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进一步发展了党服务群众的思想,多次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一)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为人民服务

1951年4月4日,陈云在《一九五一年财经工作要点》的讲话中指出,当时摆在全国财经工作第一位的是搞好城乡交流,即必须将农产品、土产品收上来,将城市工业品销下去。只有帮助农民把土产品推销出去,农民才有钱来交公粮,否则交公粮就有困难。同时,只有帮农民把土产品推销出去,农民才有钞票来买工业品。所以,陈云强调,城乡交流是当时的一件大事,“要动员全党的力量去做”。他提醒广大与会人员必须认识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是为人民服务,不解决实际问题谈为人民服务,则是空话一句。”

(二)商业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1956年7月21日,陈云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农产品采购厅局长和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上的讲话中总结了过去七年我国商业工作的优势。他指出,我国商业工作的优势之一就是“我们商业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而资本主义商业的目的则是“为个人赚钱”。正因为我党所从事的商业工作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我党做了许多资本主义商业所不肯做的事情,尤其是赔钱的买卖。正因为我党从事商业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所以,陈云指出,要加强对财经干部的教育工作,要“批评和克服财经工作人员中存在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以及片面性和单纯技术观点,建立起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同时,陈云提醒商业部门人员要关心群众的吃、穿、用和柴、米、油、盐,“不要看不起这些,这是人民的大事。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改造技术人员为人民服务

陈云认为,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党应该团结和改造国统区留下来的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专长,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改造。1949年11月8日,陈云在欢迎赴东北考察团归来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解放事业的发展,技术人员正逐渐向我们靠拢。面对他们的靠拢,我党的老干部应该要信任他们,“如果这方面做得不够,就应该改变”,因为“绝大多数的技术人员是愿意为人民服务,愿意改造思想的”,甚至“有许多人将来还可以成为共产党员”。同时,陈云认为,必须教育技术人员认识到,不能抽象的谈论为人民服务,因为在旧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技术是为资本家的利润服务的,只有在新中国,技术才能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所以,要想使技术人员“真正做到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必须“有一个思想改造的过程”。

三、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服务群众思想走向成熟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年1月,陈云开始担任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组长,进一步规划中国的经济建设蓝图。在此期间,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关注群众的生活和建设同等重要,提出要养成耐心听取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等观点,标志着陈云党服务群众思想正逐渐走向成熟。

(一)关注群众的生活和建设同等重要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家工作的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陈云作为主抓经济工作的负责人,为改善新中国的落后面貌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在负责经济建设工作过程中,多次提醒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关注群众的生活,要认识到关注群众的生活和建设同等重要。如1957年7月22日,他在《一定要把蔬菜供应问题解决好》的讲话中批评指出,过去只注意了厂房和机器这些东西,没有很好地注意改善职工的生活,对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抓得不紧。其实“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关注群众的生活,不仅要关注蔬菜问题,还要关注粮食。陈云在同年9月6日的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指出,“粮食工作是一项关系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的工作”,“各级党委必须加强领导,切实解决问题”。除了解决吃饭问题,陈云还提出要大力发展化学纤维工业,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这些都显示出他在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务实风格。

(二)养成耐心听取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

1962年2月8日,陈云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想更好地服务群众,我党必须要善于发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缺点。但发现问题和缺点只靠少数领导干部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发动广大群众给我们提意见,尤其是要特别注意听取反面的意见,养成“耐心听取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听到更多的不同意见,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全面准确呢?陈云再次阐述了他在1947年2月中共中央辽东分局会议上提出的“交换、比较、反复”六字工作法。他指出,交换就是多和别人交换意见,这样可以避免片面性的看问题。比较就是要把多种方案拿来比较,这样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反复就是作了比较之后,不要马上匆忙下决定,要留一段时间反复考虑,然后再作出决定。陈云在此再次阐述六字工作法,表明他已把它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高度,表明他在解决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问题上思想更加成熟。

(三)随时总结经验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

陈云认为,提高党的服务群众能力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点就是要善于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向自己的过去学习。1958年12月23日,时兼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的陈云在全国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杭州现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九五八年的基本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错误和缺点”,这主要是发生了比历年多得多的工程质量事故。虽然犯错误,碰钉子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我们从错误中“能得到经验,练出本领”,“不经过这个过程,学好本领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告诫广大与会同志,“必须看到我们现在的本领还不大,应该小心谨慎地前进”,同时要“在前进中随时总结经验”,因为“这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服务群众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成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人之一。在此期间,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他提出一系列观点,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党服务群众思想。这些观点主要包括:

(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这一时期,陈云在规划全国经济建设蓝图过程中,始终强调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一定要在安排好群众生活的基础上扩大建设规模,提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这体现了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立场。如1978年12月10日,他在《关于当前经济问题的五点意见》的讲话中指出,“建国快三十年了,现在还有讨饭的,怎么行呢?要放松一头,不能让农民喘不过气来”。1979年3月21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中国九亿多人口,百分之八十在农村,“革命胜利三十年了还有要饭的,需要改善生活”。1981年12月22日,陈云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经济工作的另一个大方针:一、要使十亿人民有饭吃;二、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做到一能吃饭、二能建设”。1983年6月30日,陈云再次指出“,这几年人民群众的生活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改善,今后也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但是,“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不能大于生产增长的幅度”,“还是那句话: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陈云“一要吃饭,二要建设”观点的提出也是对前一时期他提出的“关注群众生活和建设同等重要”观点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对服务群众问题更加理性思考的体现。

(二)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陈云始终关心党风建设问题,认为这是一个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服务群众工作的实际成效。我党成为执政党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一部分党员干部忘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因此,陈云多次指出,“要两个文明一起抓,要充分注意和防范改革开放带来的消极现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如1980年11月,他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座谈会上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1983年10月12日,他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对于一部分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人,如果不给以严厉打击,如果对这股歪风不加以制止或制止不力,“就会败坏党的风气,使党丧失民心”。1985年6月29日,陈云在全国端正党风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同志们要坚决地刹歪风、正党风,增强全体党员的党性”,“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同年9月,陈云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一些党员为了私利,“一切向钱看”,忘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他要求各级党组织“都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认真抓好”,要切记“整顿党风这件事,不可掉以轻心”。

(三)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

陈云认为,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得如何,干部是关键。因此,他晚年特别关注党的接班人培养问题。他多次指出,老一辈开创的事业要想长期健康发展,服务人民的事业要想不偏离方向,就必须足够重视中青年干部的培养问题。一定要成千上万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防止党的领导权落入“三种人”之手。他在1981年5月8日的一篇文稿中指出,党的一大批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已不能适应繁重的领导工作,因此,“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同年7月2日,陈云针对培养接班人问题又发表了《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现在的干部,青黄不接的情况很严重”,必须“立即主动地提拔培养大批中青年干部”,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1982年9月,陈云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解决好干部队伍的交接班问题,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一方面“要大胆提拔”,一方面“又要严格把好政治标准这一关”,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这“三种人”一个也不能提拔。1987年1月,陈云再次强调,我们提拔干部要“注意五湖四海”,首先要“强调有德,有党性”。从这些关于培养接班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陈云不但极其忠诚于党的事业,而且还表现出了一名老干部的远见卓识。

当然,在此期间,陈云还进一步强调了改善民生问题,改善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问题,党员的学习问题等,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党服务群众的思想,使之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陈云这一思想是我党对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早期重要探索成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他的很多经验和主张被我党继承和发扬。如在干部培养方面,十八大报告就吸收了他的“五湖四海”、“德才兼备”的观点,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总之,陈云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党服务群众的思想为我党建设服务型政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陈云文选(第 1卷、第 2卷、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陈云传(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陈云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陈云群众服务
多让群众咧嘴笑
My plan for new term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