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勇,胡 兵
(廊坊市消防支队,河北廊坊 065000)
(本栏责任编辑、校对 陈 华)
首都举办重大赛事、大型庆典和召开重要会议等重大活动,一般都具有政治影响大、活动规格高、人员流量大等特点,消防安保工作责任重大。笔者在认真总结奥运会、建国60周年、党的十八大等消防安保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就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6个环京省(市、区)消防部队如何做好首都重大活动消防安保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从消防安保实践来看,在首都重大活动消防安保中,环京消防部队主要有“四大功能”:
由于环京地区距首都较近,对首都有着重要的“护城河”作用。因此,首都重大活动期间,环京消防部队要在确保辖区不发生有影响的火灾事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净化北京周边的消防安全环境,努力为首都重大活动顺利举行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
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天都有大量的人、车、物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经环京地区进入首都。因此,首都重大活动期间,环京消防部队要根据形势任务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消防安全隐患经辖区进入北京,切实履行好“过滤”火灾隐患的重要职责。
按照公安部消防局应急联动和跨区域增援预案要求,北京消防部队执行重大火灾扑救、应急救援和重大消防安保任务时,环京消防部队要在确保辖区消防安全的同时,做好随时增援北京消防部队的准备,是重要的后备力量,肩负着重要的“补血”功能。
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环京地区交通运输相对发达,一些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和向京“五供”单位都在环京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首都重大活动期间,环京消防部队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确保这些“仓储”单位、场所消防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致灾因素不断增多。在首都重大活动安保中,环京消防部队主要面临着“四大风险”:
当前,现代化建设进程日新月异,因生产、加工、生活和吸烟、玩火等引发火灾的几率日益增大。纵观这些火灾特别是生产、加工引发的火灾,很多都是因为一些单位、部门监管不力和源头管控不严留下先天隐患所致。因此,环京消防部队必须对监管乏力引发消防安全问题的风险有清醒认识,积极协调安监、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源头管控,深化火灾隐患整治,严格重点单位特别是生产经营场所、化工企业、“五供”单位等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监管。
从多年的实践来看,首都举行重大活动时,相关部门一般都会采取限制外地车辆进京和控制辖区企业生产、加工、经营规模等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进京安全隐患,导致环京地区车流、人流、物流密度随之增大,各种生产、加工和交通事故发生的频次随之增高,因电气线路、产品质量、机器老化等设备故障引发安全问题的几率随之增大,环京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任务随之增多。因此,首都重大活动期间,环京消防部队必须做好因设施、设备故障引发消防安全问题的准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引起了敌对势力的打压,还引起了反动势力的仇视,其想方设法对我国的形象进行诋毁和丑化,甚至在境内外制造摩擦和事端并予恶意炒作。因此,首都重大活动期间,环京地区极有可能成为敌对势力借机生事甚至实施自焚、纵火、爆炸、投毒等危害行动的目标,处置不当就会在国际国内造成严重影响,因蓄意破坏引发消防安全问题的风险不断增大。
据有关资料表明,自1368年以来,仅北京市就先后发生较大旱灾400多次,水灾380多次,6级以上地震4次,多次发生高温、塌陷、大风、大雾等自然灾害,并有大量文物古建筑毁于雷击、冰雹等自然灾害。因此,首都重大活动期间,环京消防部队绝对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放松应对自然灾害的警惕,因为这些灾害事故不仅难以预测,而且影响、损失和引起消防安全问题的几率都很大,极易导致社会恐慌,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置并正确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和影响。
通过调研分析,笔者认为,做好首都重大活动消防安保,环京消防部队应当抓实“四项工程”:
要根据首都重大活动消防安保实际,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一是明确“面”上的责任。要提请成立党委统揽、政府牵头、公安主导、部门联动的领导机构,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分片包干等工作制度,明确各联动单位的目标任务、工作标准及完成期限,做到隐患整治部门联勤、灭火救援多警联动、后勤补给军民联运,努力营造责任共担、机制共建、资源共享、目标共赢的和谐共事大板块。二是细化“线”上的分工。一方面,要提请政府通过签订责任状、承诺书和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明确各级指挥决策、力量调度、专家技术、服务保障等“线”上的职责分工。另一方面,要科学细化消防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甚至各战斗班、组的任务分工,确保工作部署纵向到底,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三是量化“点”上的任务。一方面,要科学量化各部门、行业和消防部队每个作战单元的工作任务,并指定主责人和主抓人,确保每个“点”上的工作都有人负责、有人督促、有人落实。另一方面,要对社会单位特别是重点单位消防工作负责人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完成时限进行量化,切实构建起定人、定岗、定责的消防工作体系。四是严格“量”上的考评。要组织纪检、督察人员对照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制定出具体的考评标准和问责办法,并通过定期调度、交叉考评、突击检查等方式,适时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考评督导并作出相应处理,不断增强工作落实力和执行力,努力营造精诚团结、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做好首都重大活动消防安保奠定基础。
首都重大活动消防安保,工作重点和关键都在防,必须有效筑牢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一是要加强基础建设。一方面,要提请政府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消防设施,配齐适应现代火灾扑救的消防装备。另一方面,要督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单位将火灾防控触角伸向基层,构建起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和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工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无缝对接,真正实现“防得住、灭得了”的工作目标。二是要强化隐患治理。一方面,要按照专项整治与全面排查、部门联查与消防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联合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强力整治火灾隐患。另一方面,要紧盯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城中村、棚户区及消防“乱点区域”,深入开展滚动式清查、常态化整治、周期性治理。三是要深化执法服务。要坚持做到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统一,特别是在回应群众诉求上,必须做到行政审批第一时间办结,举报投诉第一时间核查,舆情信息第一时间疏导。同时,要切实用好微博、论坛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在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舆情监控,坚决防止涉法涉诉、警民纠纷特别是媒体炒作问题发生。四是要加强消防宣传。首都重大活动期间,要把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要依托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和户外视频、移动通讯等,通过播出消防公益广告和消防安全提示,曝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等营造强势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要全面加强接警、调度、指挥、作战、勤务、保障一体化建设,切实做好灭火救援准备。一是要抓联动。一方面,要积极协调公安、医疗、供水等联动单位,整合资源建立起网络化、立体式的工作体系并定期组织开展合成编队训练,不断提升联勤联动联训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协调北京有关部门抓好对接,探索建立区域性战时工作体系,制定跨区域作战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训练,确保关键时刻部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二是要抓练兵。要本着“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思想,进一步加强灭火救援技术战术研究,深入开展高层、地下、化工等特种灾害事故处置训练,不断提升消防官兵在高温、浓烟、毒害等恶劣环境下的救助水平,不断完善作战、勤务、保障等机制建设,努力实现作战力量专业化、指挥调度信息化、战勤保障模块化,全面提升部队攻坚决胜能力。三是要抓演练。要深入开展灭火救援演练和“六熟悉”,切实摸清辖区交通道路、消防水源和重点单位、场所的基本情况,做到“人熟、地熟、情况熟”。特别是对于向京“五供”单位和一些发生火灾后政治影响大、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大的单位,要认真做好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强化员工应急逃生演练,全力确保熟悉演练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四是要抓统筹。要根据实际分战区设置灭火救援分指挥部并明确其增援标准,确保部队能够同时应对多起火灾事故。要科学细化值班首长、指挥长、基层指挥员的工作职责,根据火灾性质和级别落实分级指挥。要对战斗分工、火场安全、后勤补给等进行科学编成,统筹部队甚至执勤分队、班组作战单元的人员和装备,努力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为首都重大活动消防安保提供强劲动力。一是要强化战时教育。要充分发挥我党、我军的政治工作优势,把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宣传表彰、抚恤慰问等工作做到一线。特别是要针对首都重大活动消防安保工作任务重、执行标准高、时间战线长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丰富官兵文化生活,强化官兵心理疏导,缓解官兵思想疲劳,确保参战人员全身心地投入执勤战备。二是要严格战时管理。要在不断强化部队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的同时,通过签订《责任状》和采取分片包干、定期调度、视频督察等工作措施,严格战时管理机制。特别是对于因思想麻痹、纪律松弛、工作不力等出现疏漏和问题的,要及时督导纠正,坚决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和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确保部队高度集中和安全稳定。三是要夯实战勤保障。要在加强装备器材配备和战备物资储备等工作的基础上,协调供油、供水、运输等部门和食品、蔬菜销售等企业,建立战时联勤保障机制。特别是对于在外执勤和驻训的官兵,以及准备执行跨区域增援任务的机动应急队伍,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战勤保障演练训练,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四是要严肃战斗纪律。要按照战时要求认真落实值班、备勤、保密、例会、报告等工作制度,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一线督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处置,全力确保组织领导、警力部署、任务分解、工作落实、检查督导、责任追究“六到位”,坚决防止职责不清、措施不实、机制不顺、警令不畅等问题发生。
[1]杨景宇,李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释义与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2]尹钧科,于德源,吴文涛.北京历史自然灾害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7.
[3]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