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法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

2014-08-15 00:47张丽君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毫针局麻肩痛

张丽君

四川省大英县中医医院针康科,四川遂宁 629300

我科采用平衡针法与穴位埋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或伴有粘膜上皮损伤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的特异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变,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而难愈。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8~80岁,病程最短3 个月,最长50年。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肩痛穴和胃痛穴

肩痛穴位于足三里下1.5,旁开1 寸偏于腓侧。针刺手法为直刺法,选用3 寸28 号毫针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泻为主,针感传到足尖为宜[1];胃痛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 cm(1.5 寸),以滞针手法,选用3 寸28 号毫针45 度角进针,向对侧胃痛穴平刺1~2 寸达到酸麻胀感。每次留针20 min,3d 一次,男针左女针右。

2.2 穴位埋线

选穴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脐中四边穴,肝胃气滞加肝俞,脾胃虚寒加脾俞,胃阴不足加三阴交。穴位常规消毒后,取0.25%的利多卡因10 mL 局麻,每处穴位注射0.5~1ml,将2-0 可吸收羊肠线剪成1~4 cm 不等的几个短节,使用一次性埋线针,采用“两快一慢”手法埋线[2]。每个月一次,2 次为一疗程,2 个疗程评定疗效。

3 疗效标准

①治愈:治疗4 个月后,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复查证实胃粘膜完全恢复;②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胃镜复查证实炎症范围、糜烂程度大为减小;③)好转:症状有所减轻,胃镜复查病灶好转;④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4 治疗结果

治愈30例,占60%;好转14例,占28%;有效4例,占8%;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96%。

5 典型病例

5.1 病例一

费某,男,45岁,2010年9月29日初诊。上腹胃脘不适、隐隐灼痛10 余年,近半月疼痛加剧、频繁,似饥而不欲食,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吃中西药无效,遂来我科治疗。症由胃阴亏耗,胃失濡养引起,属虚证,宜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用直刺法针刺左侧肩痛穴,选用3 寸28 号毫针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泻为主,针感传到足尖;以滞针手法针刺左侧胃痛穴,选用3 寸28 号毫针45°角进针,向右侧胃痛穴平刺1~2 寸达到酸麻胀感。留针20 min,每3d 一次。平衡针法结束后,给患者行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常规消毒、局麻后,选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脐中四边穴、三阴交,用一次性埋线针埋线,退针后消毒,贴云南白药创可贴。每月一次,嘱治疗期间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半月后患者诉疼痛消失,继续用平衡针法治疗10 次,穴位埋线四次。一年后随访未再发。

5.2 病例二

刘某,女,50岁,2011年3月18日初诊。胃脘胀痛8年。3 d前与人发生口角后出现胃脘、胸胁胀痛甚,嗳气返酸,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证属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应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用直刺法针刺右侧肩痛穴,用3 寸28 号毫针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泻为主,针感传到足尖;以滞针手法针刺右侧胃痛穴,用3 寸28 号毫针45°角进针,向右侧胃痛穴平刺1~2 寸达到酸麻胀感。10 min 后出针。隔日一次。再行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常规消毒、局麻后,选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脐中四边穴、肝俞,用一次性埋线针以“两快一慢”手法埋线,术毕贴创可贴。每月一次。10 d 后患者诉症状完全消失,继续用平衡针法治疗10 次,穴位埋线治疗3 次。半年后随访未再发。

6 讨论

慢性胃炎属祖国传统医学“胃脘痛”范畴,发病率高、病程长,长期服用药物副作用大、病人不易耐受。传统的针法取穴多,且见效慢。运用平衡针法具有取穴少,病人痛苦小,针感强和一针见效等优点,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信息反馈和患者的自身调节而达到机体的整体平衡,从而有效达到治疗目的[1]。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针具与异种蛋白在穴内产生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气血,令其条达”的治疗目的[2]。胃俞是胃的背俞穴;中脘是胃的募、腑之会穴,足三里乃胃之下合穴,凡胃脘疼痛,不论其寒热虚实,均可用之通调腑气、和胃止痛;天枢是大肠募穴;脐中四边穴是经外奇穴,主治腹部疼痛,胃痉挛,胃扩张,消化不良等[3]。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来看,慢性胃炎所选取的背俞穴相当或接近参与组成支配胃的交感神经节的部位,募穴处于胃部的体表投射区,有丰富的肋间神经,其俞募穴与胃皆可通过脊神经节形成直接或间接的神经通路,表明俞募穴治疗胃部疾病具有相当广泛的神经体液学基础。当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俞募穴位时,通过埋线时产生的多种刺激(局麻、针刺、放血等),抑制了炎症部位病理信息的传递,使病变处产生的劣性刺激传导(充血、水肿、糜烂)受阻,胃部的神经得到休息和整复;同时,埋线后局部血管轻度扩张,改善了局部微循环组织缺血缺氧的病理状态,促进淋巴回流,使局部新陈代谢正常化,从而加快胃部炎症的吸收;另一方面,埋入的羊肠线间接促进血中胃肠激素水平的提高,阻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从而使受损的胃粘膜得以系统修复。

综上所述,平衡针法配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肯定,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1]王文远.平衡针法临床精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39,84.

[2]任树森.中医穴位埋线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2,213.

[3]王启才.针灸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10.

猜你喜欢
毫针局麻肩痛
局麻剑突下单切口胸腔镜双侧交感神经阻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局麻放大镜下经腹股沟精索静脉结扎术疗效分析(附45例报告)
腹股沟斜疝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后疗效观察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唇裂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