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俊勇
孝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孝感 432000
疾控中心后勤管理工作创新首先是思想和管理理念的创新,通过创新实现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把科学、高效、及时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加强制度建设,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以全新的工作理念为疾控工作服务。
近年来,疾控中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的设备和设施逐渐登上舞台。许多专项、偏僻、狭窄的技术和工艺方法逐渐更新,原来旧的后勤服务模式,因各岗位技术含量差距较大,使用了很多文化水平层次参差不齐,存在着成本高,忙闲不相等的问题,导致后勤服务效率低下。传统人事体制和管理制度的局限性逐渐暴漏出来,具体表现为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管理方法不能满足现代疾控工作等。另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局限性,专业培训经费划拨不足,培训范围过于狭窄单一,也使得目前的人员和管理不能满足现代疾控工作的要求。而且多数后勤工作人员多属于工人编制,普遍学历较低,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管理能力和水平无法完全满足疾控岗位的需要。此外,多年的工作方法和习惯导致普遍的服务意识不强,这都是和现代疾控中心工作的精简、优质、高效、专业、规范要求相背离。
疾控卫生应急管理人员承担着应急指挥、协调、运转的职责,后勤管理中心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响应、处置工作的效率。目前疾控中心后勤部门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公室,因为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文化层级不均衡,或者其他科室兼职的,导致整体上应急工作质量不高。导致相应的业务管理及应急管理、质量控制质量不高,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极大隐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后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缺乏理解和实用能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无法合理做到资源分配,难以形成有效的应对机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无法有效运转,上级和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统一调度,无法做到紧密合作,仅仅依靠行政领导的指挥调动,而不是依靠有效连贯的机制,导致对各种危机事件缺乏宏观性的总体考虑,从而在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单纯表现为撞击-反射式的被动反应模式。
疾控中心信息化水平还处在初级的阶段,后勤信息化的应用还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运行条件和员工能力水平的限制,无法建立内部统一的网络连接,未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利用,目前计算机还仅仅停留在打字机或电子帐本的低水平。疾控中心的后勤工作包含了基建、采购、安全、车辆、餐饮等多个方面,但目前的这些工作还基本无法做到计算机信息化集成管理,普遍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在目前的后勤工作中,管理与服务往往混淆不清,管理者同时承担着服务者的角色,职责不明确、权限不清晰,缺少相应的后勤工作监督与评价机制。
随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近十年来疾控后勤工作初步实现了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把科学、高效、及时体现到各项工作中,疾控后勤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疾控后勤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疾控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如下几点。
后勤管理系统涉及多方面,后勤保障、物资流通、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与环节需要后勤人员管理、财务运行情况的监测等,因而具有明显的经营管理的特点,是一个复杂、细致、全面的服务体系。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来加强后勤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后勤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渠道和反馈渠道,建立高效快捷的信息通道。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大部分单位有一个局域网与因特网相连接,在单位和系统中应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已成为现实,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络建设,能为开展信息化后勤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利用网络实施的后勤管理工作,可实现信息的双向沟通,更容易进行面对面的面对面交谈,提供有说服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得到群众支持。例如在疫苗管理工作实施疫苗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疫苗温度监控系统的管理后,大大提高了后勤管理人员对生物制品的管理能力,保证疫苗质量的同时,方便快捷,减少了人力支出。
疾控后勤保障工作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后勤管理工作包含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应急处理中心应做好储备物资定期清理,保养和维修,确保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处理及时、充分补充使工作及时完成。传染病日常的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是减少突发事件的工作基础。应当在工作中加强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并建立相应的数据监测网络,并定期对采集的疾控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期尽早对突发事件作出评估、预判、预警和预处置。并以此对指导突发应急事件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充实,强化专业骨干专题培训,鼓励低学历的工作人员和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建立后勤人员与专业公卫医生互派学习机制,使后勤管理工作者能掌握疾病控制与临床医学知识,应急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疾控中心应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广泛采集来自网络、报刊、电视的疾控信息,为实际工作提供基础材料;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了有效的联动应急工作机制,使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更加规范有序。近年来,在甲型H1N1 流感防控、手足口病等突发事件做好了处置救援工作。
根据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权责对等对疾控后勤工作进行了组织优化。后勤实体涉及多个部门,岗位繁多,所以后勤实体必须要有统一的岗位生产力标准,对每个岗位的作业流程、作业条件等加以规定,使之标准化。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人员的工作习惯、工作经验与工作技巧,对应分配不同的流程岗位,避免工作的遗漏与重复、时间与资源的浪费、错误的摸索,同时因人制宜,发挥最大的岗位效能。后勤人员实行聘任制,科室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制,重点岗位管理人员实行奖惩制,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中心全员的责任制管理,做到人人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使每个岗位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对既定的各项目标、措施、任务落实要不折不扣、迅速到位,绝不能疲疲沓沓,拖拖拉拉。对上级领导交办的事情,要快办、办好;对县(市)区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及时汇报;对上级下达的指示,要准确记录,及时传达。同时,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理清新思路,拿出新招数,开创新局面。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上通下达的工作机制和充满活力生机的用人机制。
总之,后勤管理工作是确保疾控中心工作顺利运作的保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服务行业,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管理,更不是纯粹的经营活动,它是一套集管理、服务、经营为一体的程序,它是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的多样化产物。有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完善的后勤内部控制制度是解决后勤内部管理不严,控制弱化,效率低下的重要保障。完善和修订的后勤内部控制系统,能确保后勤工作的有效运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社会效益,保障疾控中心可持续发展。加强疾控中心后勤创新改革,可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力,加强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使工作从实际出发,并从工作中总结出优良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也促使疾控中心后勤服务逐步纳入专业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逐步建立起激励和竞争机制,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