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碧,张孝安,杨洪松
(1.四川省射洪县畜牧食品局,四川 射洪629200;2.四川省射洪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射洪629200)
牛瓣胃阻塞主要是由于瓣胃的收缩力减弱,食物通过瓣胃时发生积聚不能后移,慢慢充满叶瓣之间,瓣胃内水分被吸收,内容物变干最终阻塞瓣胃而致病。
2013年7月,射洪县柳树镇一农户家有一头2岁龄的本地黄牛发病。病初几天食欲下降,反刍次数减少。经当地其他兽医初步诊断为前胃弛缓,建议农户到市场上购买成品药“消积平胃散”,主要成分为:白术、陈皮、厚朴、甘草、山楂、香附、大枣、砂仁、生姜,开水冲调,侯温灌服。连续使用两天,未见好转。
发病3 d后,出现精神更渐委靡,眼窝下陷,鼻镜干裂,毛色杂乱、暗淡,消瘦,排粪减少,粪便干硬、色黑;随后食欲废绝,反刍停止。混合使用5%、50%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酸钙溶液和10%氯化钠溶液进行输液治疗,并同时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1次/d,仍未见明显疗效。
输液第二天开始,病牛鼻镜干燥严重开裂,粪便量少且干硬如小算盘珠子,粪球上附着有黏液和血液,病牛有时出现空嚼、磨牙等症状,叩打百叶部位出现明显疼痛反应。使用泻下药:大黄60 g、芒硝180 g、酒曲25 g、枳实30 g、厚朴30 g、香附30 g、山楂25 g、青木香30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并同时灌服石蜡油。但病牛症状依然未见减轻,随后排便停止,左侧腹围增大,体温升高。最后与畜主协商后,使用猪膏散进行治疗,方用:滑石60 g、牵牛子30 g、大黄60 g、大戟25 g、续随子30 g、甘遂25 g、地榆皮60 g、官桂15 g、白芷10 g、甘草25 g,共为末,热调猪油250 g、蜂蜜100 g,1次灌服。服后第二天早晨见圈舍墙面及地上有大量浓黑色稀泥样排泄物,病牛精神明显好转,开始有饮水嘶鸣迹象。叩诊百叶部,躲闪情况明显消失,病情好转。此次发病病牛机体耗损过大,因此后续再增加补益方以益气健脾,方为:党参60 g、茯苓60 g、炙甘草30 g、炒白术60 g。治疗的同时早晚增加病牛的活动量,停止饲喂精料,以粗食草料为主,3 d后饮食正常,病牛痊愈。
2.1 此次处方,最后使用猪膏散达到了润燥滑肠、消积导滞的作用,因其中的大戟、甘遂和甘草是反药,所以在使用前认真和畜主进行了沟通,最后应用成功,没有毒副作用产生。方中大戟、甘遂、牵牛子、续随子和滑石有破坚消积、通利二便的功效,共为主药;猪油和蜂蜜润燥滑肠为辅药;白芷和官桂有理气的作用为佐药,同时官桂有预防攻下太过的功效,对主药药性有缓冲作用;甘草为使药以调和诸药,另外地榆皮有止胃疼和解毒的功效。方中虽有反药存在,但可能由于适当的应用了解毒缓解药物(如地榆皮、官桂),且在排出黑色粪便后及时停止使药,故未出现不良反应。
2.2 平胃散有祛湿健脾、消胀散满的功效,主要针对的是胃寒草少、寒湿困脾等症状,该牛发病时间七月为酷暑季节,草料非常丰盛,而反刍动物的散热系统很差,在30多度高温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发生胃寒草少、寒困中焦而至水草不运的情况。因此从辩证论治的角度讲,初次诊断中虽判定为前胃弛缓,但使用平胃散是不能达到缓解前胃压力、兴奋胃动力的效果。
2.3 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我们发现,该牛的饲养管理是导致该牛生病的重大因素。7月天气很热,农户为防牛只中暑,大幅度减少了其户外运动的时间,然而饲料上却没有多少改变,仍然以大量精细料粉为主。特别是玉米粉,磨制得很细,动物长期食用这样过于精细的粉料,同时又缺乏相应运动,前胃(特别是瓣胃)津液耗损严重,液体停留在瘤胃内而不能到达瓣胃,瓣胃内严重缺少水分,所以到达瓣胃的玉米粉等精料就聚集在胃瓣下,不断蓄积,最后无法运化,导致瓣胃阻塞。
2.4 牛是耐粗食动物,玉米豆瓣类物质不能使用大于80目的药筛进行加工。过细、过多粉状饲料容易导致反刍能力减弱,无法达到有效反刍次数,形成前胃积食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必须格外加强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