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云
(甘肃省临夏市畜牧兽医局,甘肃 临夏731100)
临夏地区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面,属于高寒阴湿地区,为汉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杂居地,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0%以上,穆斯林群众以牛羊肉为主。所以本地农村群众家家户户有饲养牛、羊的传统习惯,大多数群众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搭棚围圈饲养羊只,少的3~5只,多则20~50只不等。基本上都是自繁自养,近几年来初生羔羊无肛门病例增多,作者对其病因进行了探索归纳,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介绍如下。
1.1 近亲杂交 近亲杂交繁殖基因缺陷遗传突出,可能造成无肛门羔羊的出生几率增高。在自繁自养的过程中,每家每户将自家繁殖的母羔羊留成种母羊进行后代繁殖。养羊数量不多的散养户自家不留种公羊,一般情况下,1村或1社只有一两户人家饲养种公羊,这1~2只种公羊承担全部能繁母羊的配种工作。饲养羊只较多的饲养户自养1~2只种公羊对自家的母羊进行交配繁殖,有的也对外进行配种。一般1只种公羊能坚持配种3年左右的时间。自繁自养的模式决定了不断地从自家母羊所产的羔羊中选择自认为品质好的公羊再做种公羊,同样选择较好的母羔羊留做能繁殖母羊。这种自留的公羊和母羊一年后就进行配种。而1只能繁殖母羊如果健康的话一般可以饲养3~4年,这样就出现了母子交配,父女交配,兄妹交配的近亲交配现象。经过统计近亲交配出现初生羔羊无肛门的概率在6%左右,因而可以推断近亲交配可能是造成无肛门羔羊出生的原因之一。
1.2 品种特点 前来就诊的无肛门初生羔羊都是小尾寒羊-多胎羊所产的羔羊。而本地土种羊如番羊和细毛羊所产的羔羊中没有发现本病,本地母羊和小尾寒羊公羊杂交出生的羔羊,明显少于小尾寒羊母羊和小尾寒羊公羊交配出生的羔羊。因此本病的发生和品种有很大的相关性。
在母羊正常分娩的情况下畜主大多数都不能及时发现初生羔羊的异常。刚出生的前1 d吃奶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没有任何异常。有的在出生的第2天开始采食次数减少,喜卧,羔羊离开母羊独卧,不时有努责姿势,努责时多数排出少量尿液,尿液排除后有的仍持续努责并发出叫声,腹围增大,拒绝吃奶,此时畜主才发现羔羊没有肛门,有的发现时已经是第3天了。有些母羔羊粪便从阴道中排除,由于这种情况气是通的,又能排出一定量的粪便,这种情况的羔羊腹围变化不明显,主要症状是在排粪时不停的叫喊,排粪困难,随着年龄的增大症状越来越明显。这种病例大多在半月甚至在3、4个月后才发现。
保定好羔羊,把羔羊的尾巴翻起,让尾巴和羔羊的脊椎骨在一条线上,充分暴露出尾巴根部,这时在坐骨中间有皱褶的地方用手指压迫,压时有胀感、有弹性、松软,此为直肠所在处确定此处为切口位置,然后用碘酊消毒,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在切口处麻醉。用两把止血钳提起要切开的皮肤的两端,皮肤切口的长度以1.5~2 cm大小为宜。切口方向公羊一般为纵切口,母羊因为阴道口靠后一般采用横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分开皮下的结缔组织和肌层后,就会看到颜色稍发青的直肠盲端,如果还确定不了直肠就用手捏压羔羊的肚子,羔羊发出叫声的时候就看到收缩的直肠,确定直肠的盲端后将直肠盲端钳起扎开一小口,先让气体放出再扩大切口。这时从切口处排出蛋清样的糊状稀粪或排出小粪球(排出如蛋清一样黄灰色糊状物的羔羊,术前腹围明显增大,体重也较重;排除小粪球的羔羊术前腹围一般较小)。切开盲肠末端后让肠道内积下的内容物尽量排出,然后将皮肤、结缔组织、直肠对齐沿着切口边缘纽扣锁边缝合即可。
一般手术后注射1次抗生素即可,对于术后有炎症的可连续注射3 d抗生素。刚做完手术后的1~2 d,就让畜主把食用植物油在锅里烧开后放凉,用钝性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吸入注射到羔羊的肛门中,1 d 3次,以避免排粪困难和手术部位粘连。术后一般7 d会痊愈。如果在手术切开排出气体和粪便时,一定要缓缓排出不可排的太快,因为长时间的腹压大造成了胸压也大,太快放出气体和肠内容物会使心脏跳动停止而突然死亡。
4.1 选好羊品种是农户养好羊的基础。养殖户在购买羊时,政府支持,畜牧技术人员鉴定羊的品种,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羊品种进行饲养,利用羊的杂交优势。
4.2 加强培训,提高养殖效益。农户羊圈的合理选址,在羊舍设计上,从羊栏、羊槽、羊床、过道、饮水槽、运动场以及舍内通风等方面都要非常重视,力图减少羊对环境、气候的应激。同时,粪便处理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农户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羊场的粪便、污水要按照有关法规,实现达标排放和综合利用,防止重复污染,以保证羊只健康、生产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