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与防治

2014-08-15 00:42王忠山
猪业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疥癣皮炎葡萄球菌

王忠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五家渠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 五家渠 831300)

猪渗出性皮炎是猪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油脂样渗出”为特征的疾病,又名“仔猪油皮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查阅文献资料,我国最早的猪渗出性皮炎临床病例报道见于1976年《铁岭农学院学报》,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国内该病报道较少,2000年以后,尤其2007年以后,各地临床发病报道明显增多,预示该病近年来在国内发生频率较高,且受到业内高度重视。该病在猪场虽主要以散发为主,但常可导致感染猪高死亡率和耐过猪的生长发育迟滞,给猪场造成一定损失。本文结合本地该病发生情况,阐述其流行病学、诊断及防治要点,以期有益于临床实践。

1 流行病学

2004年前猪葡萄球菌病在本地很少发生。2004年以后,随着本地养猪业的发展,生猪饲养数量大幅增加,散养模式逐步被集约化规模化代替,地方品种“新疆白猪”逐步被“杜×长×大”外三元杂交模式代替,猪葡萄球菌病发生频率和发病场点明显增加,在一些养猪密集的地域甚至出现局部小流行。2012年我们对本地猪场进行卫生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占调查猪场总数的61%(33/54)。该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哺乳期仔猪,断奶仔猪次之,主要危害是导致发病仔猪死亡和耐过猪生长发育不良。临床主要以“窝”为单位散发,很少见几窝哺乳仔猪或断奶仔猪同时发病的情况。哺乳仔猪发病表现为起初同窝内只有1~2头猪发病,约1周内可传至整窝;断奶仔猪也呈窝发,但不一定全窝发生,一般一窝内只有4~5头发病。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都可能将该病传染给邻窝仔猪。该病在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易发。母猪和较大的育肥猪偶发的局部皮肤炎症,可分离到猪葡萄球菌,一般都可自愈。由于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在不同猪场或同一猪场不同批次的发病猪其敏感药物可能不同,在发病猪场多数感染仔猪由于病情急剧、严重而又未能找到有效治疗药物而最终死亡,如果选择治疗药物恰当,则发病猪在2~3d内可很快治愈。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2.1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可见仔猪精神沉郁,哺乳仔猪不吮乳,断奶仔猪拒食。多数仔猪的病变最先出现于口、眼、耳周围,继之,病变逐渐传至全身。腋下和腹部病变最为明显,主要为油脂样渗出及皮肤增厚、出现皱褶等。起初病变为皮肤发红,之后病变部位出现溃疡、油脂样渗出,渗出物混合灰尘等物后形成黑色结痂。病程较长的猪出现全身皮肤病变,整个猪看上去湿润油腻。发病仔猪除皮肤病变外,还常见有外耳部的化脓性炎症和眼的卡他性炎症,部分仔猪会出现腹泻。发病仔猪皮温较高,触摸有痛感,体温基本正常。个别发病仔猪出现急性炎性反应,在数小时内可出现全身皮肤发红,皮肤疼痛感强烈,触摸后发出尖叫声。急性病例常在3~5d内死亡,多数病猪在6~10d后死亡。耐过猪恢复缓慢,发育迟滞。病死猪尸体消瘦,严重脱水,常可见全身皮肤覆盖一层坚硬的黑棕色厚痂皮。

成年猪发病较轻,主要表现局限性病理变化,损伤主要发生于背部和部的局部,出现棕色的渗出性皮炎区,有些病例也可形成溃疡。

2.2 剖检变化

主要表现为脱水和外周淋巴结炎。皮肤增厚,缺乏弹性,提拉后复位较慢;全身肌肉色泽发暗、干涩;腹股沟等外周淋巴结肿大,充血或出血。

3 诊断

3.1 临床诊断及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

通过该病临床主要以哺乳期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为主、以“窝”为单位散发及病变部位“油脂样”渗出、体温基本正常等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可采集未经治疗的猪体表病变部位组织或渗出液、体表淋巴结、肝、脾等进行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猪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在绵羊血琼脂培养24h可形成3~4mm瓷白色、不溶血菌落。生化特性为凝血酶阴性,热稳定,DNA酶、酯酶、透明质酸酶阳性,甘露醇和羟基丁酮阴性。

3.2 鉴别诊断

3.2.1 与传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1)与猪瘟、猪蓝耳病、猪丹毒、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仔猪副伤寒等疫病的鉴别诊断:以上疫病引起的皮肤病理变化主要是皮肤出血点及局部皮肤的充血和淤血,无皮肤炎性渗出变化。

2)与猪痘的鉴别诊断:猪痘可引起发病猪皮肤痘疹,少部分猪的痘疹可形成溃疡。但其主要发生于断奶以后的中大型猪,临床常呈群发。

3)与耳溃疡性螺旋体病的鉴别诊断:耳溃疡性螺旋体病能引起1~10周龄仔猪耳尖和耳廓后缘坏死溃疡;其发病日龄及引起的耳溃疡坏死与猪葡萄球菌早期发病情况相似;但该病一般呈单个散发且病变只局限于耳部,发病猪很少死亡。

4)与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的鉴别诊断:PDNS能引起发病猪耳、背、腹部等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及坏死痂,且有体表淋巴结肿大特征。该病通常感染较大的猪(10~16周龄),发生该病的部分病猪有不同程度的弓腰现象,按压腰背部有怕痛、躲闪反应,剖检可见明显肾炎变化(部分渗出性皮炎猪虽然也有肾炎病变,但不典型),病死猪肾脏肿大,表面有白色坏死灶,有点状出血或淤血点。

3.2.2 与锌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锌缺乏症主要引起发病猪皮肤角化不全,可导致皮肤增厚及皮肤裂口和裂隙继发感染出现渗出,其临床出现的皮肤病变与猪葡萄球菌病极相似。但该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发病原因主要是钙锌不平衡及其他原因导致锌吸收和利用降低,当调整日粮使钙含量在0.65%~0.75%、锌含量50mg/kg后猪群迅速恢复健康,病猪肌注碳酸锌(2~4mg/kg)可有明显疗效。

3.2.3 与疥癣的鉴别诊断

猪疥癣的皮肤病理变化常起自头部,其皮肤增厚、粗糙、干燥、表面覆盖灰色痂皮,并形成大的皮肤皱褶等病变与猪葡萄球菌病相似。由于当前猪场使用的驱虫药多为内外驱虫药,大多含有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成分,疥癣病在猪场已很少发生。发生疥癣的猪最明显的特点是出现瘙痒症状,常可看到患病猪蹭痒,而猪葡萄球菌病患猪痒感不明显。在实验室可通过刮取病猪皮屑做镜检检虫试验以确诊猪疥癣,临床使用300µg/kg伊维菌素口服或肌注对猪疥癣治疗疗效显著。

3.2.4 与猪玫瑰糠疹的鉴别诊断

猪玫瑰糠疹通常发生于8~12周龄的猪,偶发于2周龄以内仔猪。病变以皮肤出现红斑及形成具有明显隆起和红色边缘的环形斑块为特征,主要见于腹部和股内侧。病理变化不断扩大,邻近病理变化不断融合,形成圆形病灶,病灶中心平坦,覆盖一层糠麸样鳞片。其发病缓慢、不影响患猪饮食欲、不致死及病变呈环状扩散、病变部不含脂质等特征可与猪葡萄球菌病相区别。

4 防治

4.1 病猪治疗

对病猪应进行隔离,用肥皂水或温热、和缓的消毒液(如新洁尔灭)等清洗皮肤,在病变部位涂擦红霉素软膏等,同时使用敏感药物注射治疗。由于猪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临床选择有效治疗药物较困难,治疗前应进行药敏试验,头孢类、青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甲氧苄氨嘧啶、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等可选择使用。我们曾多次使用红霉素制剂进行注射治疗,疗效较佳。

4.2 预防

4.2.1 避免皮肤损伤

通过皮肤创伤感染是猪葡萄球菌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要注意消除可能造成皮肤创伤的因素。要及时对仔猪断乳牙,经常检查猪栏等设施设备,保证光滑防止刺伤,对产床进行改善,防止肢蹄损伤,对母猪和仔猪的局部损伤应及时治疗,断尾、去势、注射治疗时要注意严格消毒。

4.2.2 加强消毒及努力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猪葡萄球菌是自然环境中的常在菌,在潮湿和尘埃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在猪舍空气及临床健康猪的体表、鼻腔、阴道、阴茎包皮等部位可分离到该菌,因此,减少环境中病原菌数量和提高猪群健康状况对防止该病发生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注意加强猪舍环境和猪体的清洁消毒,保证消毒次数和消毒质量(由于该菌易产生耐药性,所以,每半月应更换1次不同化学性质的消毒液);另一方面应注意改善圈舍条件(通风除湿、保暖、防暑)、减少各种应激、在饲料中添加保健性和抗菌消炎的中草药(如黄芪多糖、板蓝根等)、保证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以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猜你喜欢
疥癣皮炎葡萄球菌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牛羊疥癣病的诊断与中医治疗研究
羊疥癣病如何预防?
蓝光漂白使葡萄球菌黄素降解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牛几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