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霞
(河北省邯郸县动物防疫监督站南堡分站,河北邯郸 056000)
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一旦羊群感染本病,放牧人员应高度重视,立即采取防控措施,严防扩散给周边羊群和饲养工人。
羊痘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在冬末春初发生和流行,潜伏期6~8 d,传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成为传播媒介。
病羊最初精神沉郁,体温明显增高,可达41℃~42℃,食欲减退或废绝。结膜肿胀潮红,流泪,流黏性鼻液,2~3 d后出现本病典型症状,即在羊体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如:眼周围、唇、鼻颊、四肢内侧、乳房、阴唇、阴囊、包皮及尾内无毛处。病羊眼结膜潮红,流浆性或脓性鼻液,呼吸快,体温高,精神萎靡,食欲减少。有的病羊还会出现腿瘸、眼瞎、咳嗽、腹泻等。羊痘对成年羊危害较轻,死亡率约为1%~2%,对羊羔危害严重,死亡率达20%~50%。
(1)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羊圈要经常打扫,保持干燥清洁。特别在冬春季节要适当补料,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可减少发病。
(2)每年定期接种绵羊痘鸡胚毒苗,在羊尾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0.5 ml/只,注射后4~6 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一年。山羊痘弱毒苗可用于山羊和绵羊的预防,皮下接种0.5~1 ml,安全有效,免疫期一年。
(3)严禁从疫区购买羊只及羊肉、羊毛、羊皮等产品,严禁到疫区放牧。
(4)羊群中已发病时,立即隔离病羊并消毒羊舍、场地、用具,对未发病的羊只或邻近已受威胁的羊群可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
(1)应用痊愈血清治疗 成羊每次用10~20 ml,幼羊5~10 ml,一次皮下注射,连用数天。
(2)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痘区,然后涂以碘甘油或云南白药加蜂胶酒精合剂涂擦,2~3次/d,连用数天。
(3)也可选择免疫血清治疗,皮下注射,10 ~20 ml/只。
(4)中药疗法:取黄连、射干各50 g,柴胡、山枝子、地骨皮各25 g,加水10 kg,熬成3.5 kg药液,然后用滤纸滤液后,即可使用。大羊每次10 ml,中羊5~7 ml,小羊3~5 ml,给病羊一次皮下注射,2次/d,连用2~3次,亦有良好效果。
(5)对重剧病例,应给静脉输液,进行强心利尿解毒,防止中毒休克引起的病羊死亡,有良好疗效。
本病的发生,与圈舍不良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饲养密度过大、圈舍阴暗潮湿、不定期消毒及羊痘疫苗注射不按时等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要积极排除这些不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