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更善
(青海省民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810800)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喉头、气管、支气管、鼻腔、气囊、结膜等部位,以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液及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喉部和气管黏膜肿胀、糜烂、坏死等为病症。病毒感染后可引起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和鸡群的高死亡率,产蛋率一般下降10%-50%,死亡率一般在5%-50%,严重者高达70%。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成为养鸡业中一种严重的疾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现将在实践中对该病的治疗经验及防治要点报告如下。
感染的鸡群潜伏期为6~12天,鸡群突然发病,患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咳嗽,甩头,流鼻液,气喘,有湿性啰音,似吹口哨的声音。咳出的黏液中带有血液,最后衰竭死亡,或因血块、黏液或分泌物堵塞喉头、气管而造成患病鸡窒息死亡。剖检病变见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糜烂或坏死;气管和喉头内含血黏液或血凝块,管腔变窄;有的病例呈现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囊炎;产蛋鸡的卵巢异常,出现卵泡变软、变形、出血等。
2.1 方剂:金银花100g、板蓝根50g、菊花30g、连翘50g、桔梗30g、牛蒡子30g、葛根30g、生姜50g、黄芪50g、甘草50g、白砂糖200g;加减:热重者加石膏100g,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各30g,呼吸困难者加麻黄15g。以上方剂根据鸡群的具体情况可适当加减。
2.2 用法与用量:每300只成年蛋鸡用以上方剂1副,1天1副,连用3天。先将中草药浸泡于5倍温水中2—3小时,后用文火煎熬,待剩五分之二到五分之三时将药液滤出,温后将已备好的白砂糖倒入药液,并震荡使其充分溶解。病情较轻者鸡群自由饮用,对病情较重者鸡只,用塑料软管吸取汤药后,每只患病鸡每次灌服3~4ml,每日三次。
2.3 方解:银蓝汤为清热解毒、宣肺利咽之药方,方剂中的金银花、板蓝根、菊花、连翘清热解毒;桔梗、牛蒡子宣肺利咽,止咳化痰;黄芪补气升阳,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葛根升阳止泻,解表退热;生姜温中散寒;白砂糖助脾和中,润肺气,助五脏;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清热解毒,缓解病症,进而达到治愈病鸡的目的。
3.1 病例1 2009年9月民和县川口镇史纳村李某饲养的1600只蛋鸡,7月龄;马某饲养的蛋鸡1100只,10月龄,发病鸡张口呼吸,气喘,流鼻液,排黄绿色稀便,有不少鸡已死亡。户主用病毒灵、青霉素、安乃近等药物进行了治疗,但未见明显的疗效。笔者采用以上银蓝汤加减进行治疗,病情较重者患病鸡,逐个灌服汤药3~4ml,病情轻者鸡只自由饮用,连用3天后咳嗽、气喘等症状有明显的好转,并有食欲,而且患病鸡大多均出现饮水次数增加,连用5天症状消失。
3.2 病例2 2011年4月本县隆治乡李某的养鸡场发病,发病鸡约2100只,病鸡出现喘气,有湿啰音,咳嗽时咳出带有血丝的粘液,病死鸡剖检后在喉头和气管内有血粘液或血凝块。户主使用了抗菌药、抗病毒药等均未见疗效,笔者采用银蓝汤加减后稍有好转现象,后用氢化可的松和青霉素、链霉素混合喷喉(1日1次),两种疗法交替使用,连用5日后病情明显好转,连用7日痊愈。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鸡呼吸道疾病中常见易发的疫病之一,本病以成年鸡感染多见,鸡群患病后大量病毒存在于鸡的气管、喉头及患病鸡排出的渗出物中,病鸡随咳嗽、喷嚏等将病毒排出体外,所以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是本病的传染源,为此,广大养鸡户、规模化养鸡场等将加强饲养管理作为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除按时接种疫苗外,对鸡舍,鸡场等要进行定期消毒,注意通风换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使用营养平衡饲料,适当给鸡只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通过多次治疗发现,治疗本病要以“早、快、准”为宜,早发现,早治疗,对症治疗,将病情尽量控制在有效的治疗范围,不易并发其他疫病是治疗本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