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殿科,马斌山
(甘肃凉州区金塔乡畜牧兽医站,733000)
1.1 地窝式自然繁育法,保持了兔子的穴局性,打洞产仔的自然习性,减少了人为干扰,有利于母兔繁育和仔兔的生长,提高了仔兔的成活率。
1.2 地窝式自然繁育可充分利用庄前、屋后、庭院空闲地,增加了舍内兔子存栏量,解决兔笼价格贵的问题。
1.3 地窝式自然繁育法,属半封闭半开放型,多采用自然光照,母兔,仔兔可在其中自由活动;因而母兔安静,产前撕毛好、难产、死胎少。
1.4 解决笼养投放天然牧草不方便问题,使兔舍卫生便于清理。
1.5 地窝式自然繁育法解决了母兔产仔、哺乳时需要人工看护守候问题。
1.6 地窝内光线暗淡,安静舒适、冬暖夏凉、形成温湿度适宜母兔产仔环境。
1.7 地窝式自然繁育法,在高温气候条件下,温度比笼架温度要低3--4 度。
综合所述地窝式自然繁殖法提高产仔的成活率、减轻了饲养管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饲养成本,综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1 地窝式自然繁殖法不适宜商品獭兔饲养,影响毛皮的质量。
2.2 獭兔有接触到土面就要掘地造洞的习性,必须兔场用水泥砂浆硬化地面。
2.3 地窝式建设要选择地下水位比较低,不能上水,不能过于潮湿处建造。
3.1 地窝式兔舍建造要根据兔场、兔舍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既可用新建兔棚也可用废弃旧舍改造,兔舍用水泥砂浆硬化地面。圈舍得面积每间长4 米宽3 米,每间兔舍用用铁杆、网眼铁皮隔开形成独立的圈舍。
3.2 兔窝建在圈舍两边水泥地面上,用砖砌成,长40 公分,高30 公分的立方体兔窝,兔窝内底板要活动,便于取出、清理消毒,盖板要封闭严实,开启方便,外加保湿材料。
3.3 兔窝底板仿造自然界母兔产仔窝的形状,呈锅底状,仔兔集中在锅底不易爬散,有利保持小兔子体温。
4.1 地窝式繁育的空怀母兔6--8 只为一组,在统一圈舍中自由运动和日光浴,每只母兔都应有一个地窝,用来休息和隐蔽自身,让母兔自己钻入地窝,使母兔熟悉适宜地窝环境。
4.2 空怀母兔的中心任务恢复膘情,调整体况,适时配种,选择在青草丰盛季节,就能满足营养需要。
4.3 獭兔生理性特点是:性成熟早,发情症状不明显,初配年龄应掌握5--6 月龄,体重3kg 左右;发情时主要表现为兴奋不安,食欲减退,常用后足“顿足”,频繁排尿,有时还有衔草做窝表现,外观阴道粘膜潮红,湿润,俗言“粉红早,黑紫迟,大红配种正当时”。配种将发情母兔抓放入公兔圈舍进行配种。
5.1 配种的母兔和空怀母兔分离,应在12 天左右摸胎,将母兔颈朝里,左手抓住兔耳和颈部皮,右手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张开,托在腹部,自胃下沿腹部向前缓慢,轻柔探摸,若腹中软绵绵的没有受孕,若有蚕豆大小,并有弹性的肉球则已妊娠。
5.2 给妊娠母兔创造一个自然舒适的繁殖环境,减少外界的干扰,熟悉适应地窝环境,顺利在地窝内产仔。
5.3 地窝式产仔窝使用前最好再进行一次火焰消毒,铺上些干草(铺草的量可视季节和室内温度而定)。
6.1 母兔临产前进入地窝后,要认真观察,发现母兔衔草筑窝,应给干燥松软麦草,助以筑窝,母兔将腹部毛用嘴撕下,衔入窝内铺好,母兔分娩多在安静夜间,不喜欢光线明亮处产仔,分娩结束后,母兔爬出产窝,衔草堵住窝门,分娩后应给予清洁温水,米汤等,并对母兔加强饲养,多喂青绿多汁饲料,适当补充精料,提高泌乳量。
6.2 地窝自然繁育应每年检查一次,重点查看仔兔有没有死亡,有没有兔毛和草梗缠裹仔兔情况等。
6.3 要根据兔舍的温度变化情况,适当地减少地窝内垫草和兔毛,夏天可少留一些毛,冬天一定要多垫草和毛,注意防寒。
地窝式自然繁育法简单易学,它讲推动养殖獭兔繁育技术,尤其是对初养獭兔户来说是十分有益,以上是本人指导养殖户的经验,还有不完善之处,欢迎各位兔友建立联系,共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