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单纯的EGP或者是EGP与ESP相脱节的教学模式难以体现高等教育的发展特色,不能突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导致英语教学难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难以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采取EGP和ESP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应用型地方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并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英语)和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都属于英语教学 ELT(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两大分支,EGP是ESP的基础,ESP是EGP发展的必然。
EGP以语言词汇、语言知识、语言教学为主的基础英语教学,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ESP主要培养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语言能力,进一步解决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所未涉及的与专业相关的专门英语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逐步具备对某专业用英语学习交流的能力,进一步深化专业英语知识储备。ESP以能力为导向,与学生的就业密切相关,是一种目标明确而实用性强的英语教学体系。它的种类繁多,如:艺术英语、导游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体育英语、公务员英语等等。
认知语言学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连接,而是由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人类对语言符号的认知和发展是借助已有经验知识对新的感知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的心理过程,认知结构是支配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套心理机制。根据教育学的迁移理论,如果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则视为正迁移。专业英语的学习者,只有打下坚实的公共英语基础,即EGP,才能有助于对专业英语的理解。
首先,需求性原则。EGP与ESP相融合要遵从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且要满足其专业个性化需求。整合后的课程根据专业特点不同,有的可以侧重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有的可以重点培养其书面语水平,也可以重点培养专业知识的翻译水平。
其次,应用性与实践性原则。应用性与实践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整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EGP与ESP相融合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未来工作情况,使整合后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可操作性。
再次,语言属性与专业属性原则。EGP与ESP相融合既要兼顾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所具有的交流工具性又要兼顾到具体专业与行业的特定属性。要将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与专业知识、专业术语以及专业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种交流工具,EGP在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表述和习惯用语,而ESP必须遵守行业标准,其表述是固定的。
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在EGP授课的过程中按照计划逐步进行ESP的渗透性教学。如,每次课的Warm up环节,教师可以组织5到10分钟的ESP学习,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个人用英语陈述其专业知识的某一原理,鼓励其加以实例讲解;或者两人用英语进行情景对话来交流专业理论或者实践经验;也可以三人或以上学生自编自演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英语短剧;或者进行一些应用文的写作与练习;也可以当场进行专业知识的翻译比赛等等。
在EGP的正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单元所学内容,尽量补充与学生专业知识相关的词汇、短语、英文材料等相关内容。完成每单元的教学任务后,除了掌握相关的EGP知识点以外,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ESP作业,鼓励学生课下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形式来完成。学生可以借助专业英文辞典、图书馆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甚至可以咨询专业课教师。
通过基础英语课来渗透ESP教学的模式会一定程度上提升EGP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选修课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它是对必修课内容的拓展与深化,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与特长,强化了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它富有很强的弹性特点,能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段选修一些课程。既可以与其他专业课同时学习,以便充分理解吸收专业术语,也可以学习完专业课后再选修ESP课程,此时学生掌握了一些专业性的理论知识,也有了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降低了学习难度,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为学生开设各种类型的EGP与ESP相融合的选修课程,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英语口语交际、艺术英语写作、体育英语阅读与翻译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逐步改变缺少ESP课程或者EGP与ESP相脱节的现状,建立EGP与ESP相融合的课程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可以进行为期一年的EGP教学,进行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同时渗透ESP课程教学。第二年进行EGP与ESP相融合的选修课程,到了大学三年级再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ESP课程教学。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系统培养。
总之,EGP与ESP相融合的课程模式符合时代的要求,顺应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学生改变其学习策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1]蔡基刚.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彭薇.ESP教学理念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