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教学

2014-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4年30期
关键词:音乐学音乐艺术

彭 云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音乐表演专业是培养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音乐人才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教学、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表演、舞台组织策划等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要求,在培养模式上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

1 当前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

1.1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上与音乐学专业区别不明显

音乐表演专业在课程规划和开设上一般分为三个系列,第一是音乐理论课程系列,包括中西方系音乐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艺术概论,音乐美学;第二是声乐、器乐技能技法教学课程系列,课程包括声乐表演、钢琴表演、器乐表演及钢琴艺术史、歌唱基本理论;第三则是作曲理论与指挥课系列,课程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学、合唱指挥。这是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相通的地方,这样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突出表演专业的“表演”特色,与音乐学专业的区别不明显。

1.2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目标不够明确且欠缺对艺术实践的跟踪管理

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的设置,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将所学的技能技法以及理论知识运用起来,真正锻炼学生们的音乐才能和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就当前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大多存在形式单一,实践目标不明确且欠缺对艺术实践跟踪管理的现象,有的地方高校联系了专业演出团体的艺术实践,但流于形式,艺术实践的目标不明确,使音乐表演专业的艺术实践随意性增强,在实践过程中欠缺管理,表演专业的学生们有的根本没有去做艺术实践,如同放羊一般,但仍然给予了相应的学分。有的高校安排了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艺术观摩,但观摩并不等于实践,为表演专业学生安排的艺术采风实践活动,也因为目标的不明确,缺少实质内容。欣赏、观摩、采风、讲座或是放学生回家自行安排实践是很高地方高校安排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的形式,但这些做法均暴露了实践课程的弊端,观摩、讲座都是以听为主,表演专业的学生们不能参与其中,不能将自己的技能得以展示,隔断了将知识与技法转化为能力的机遇。

1.3 欠缺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以及地方区域文化联动

当前,开设音乐表演专业的地方院校有很多,音乐表演专业招生生源也很火爆,一方面在教学上存在数量多,但质量不高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欠缺与地方文化的联动,欠缺与就业市场的对接。音乐表演专业中无论声乐表演、器乐表演、舞蹈表演,都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做到教育、学习、演出相结合的培养的模式,必然要求与地方的区域文化联动,与就业的市场接轨,这也是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实际能力对接上社会服务的需要。

2 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应措施

2.1 为音乐表演专业修订区别音乐学专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

地方院校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本着学生们能够参与艺术实践的宗旨,修订出符合自身特色,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在音乐理论课程设置上,除了一些开设一些与音乐学专业一致的基础理论课程之外,还应当设置一些特色课程,根据就业需求,注重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舞台表演、台词、录音录像技术、舞台灯光与音响、电脑音乐制作等技能,为器乐表演专业学生增开重奏、合奏、伴奏技巧课程。对学生实施分类分组教学,同专业学生进行纵向选择,开展合唱、对唱、合奏、集体舞蹈教学,横向开展不同表演组合教学,如声乐与钢琴的组合、钢琴与器乐的组合、不同器乐的乐队合作与排练、声乐与舞蹈的组合等等。这样的教学能够较大程度上丰富表演专业学生的知识,也能拓宽音乐表演的视野。当然,这样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一对一或者小组课的授课形式,授课中的单一导师制也要相应改变,根据学生们横纵方向的选择,搭配双导师或多导师制教学,做到多元化的教与学,真正的培养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

2.2 强调社会需求与演出实践教学

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扩招也带来了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模糊于音乐学专业以及专业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将实践与教学同步进行,才能让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更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就业要求。学校可以积极接洽社会上的演出活动,组织学生见习、实习演出、带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中艺术类比赛,定期举办专业汇报演出,开展“周末音乐会”、“专场音乐会”等实践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与理论教学同步并互相推进的教学、演出实践一体化培养模式,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应用型艺术人才。

校外演出基地的建设也是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举措,将演出基地设置为第二课程,学校可以与当地的歌舞团、剧团、艺术馆开展合作,组织学生在这些校外演出基地进行演出观摩,并且开展合作演出、共同开展作品创作与实践,在这些合作实践中,真正学到舞台表演能力、舞台应变能力以及相关综合知识能力。对于这样的实践活动配以相应的学分制度,实行演出学分制、参赛获奖学分制、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的多种考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

2.3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实践中融合地方特色并积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平台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它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鲜活的乡土音乐是各地方历史的见证,是多元文化的一份子,它能为审美教育提供素材,也能为音乐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有义务也有责任宣扬和发展地方音乐,将地方音乐引入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范畴,也能凸显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表演专业的学生学习演唱、演奏、表演地方传统音乐,也能拓宽自己的就业方向,使表演更接地气,更加适应地方审美艺术市场的需求。

[1]郭松.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黄河之声,2013,3.

[2]马微.论音乐表演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2,4.

[3]杨淑芳.探索音乐表演的多元化教育[J].艺术教育,2012,5.

猜你喜欢
音乐学音乐艺术
音乐学人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