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芳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215123)
专业建设在职业学校内涵建设中的重点地位决定了专业文化建设势必成为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专业文化作为“在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及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该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共同的作风。专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约束性、规范性和陶冶性,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专业教育氛围,能驱使师生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提供原动力和支持力。
计算机文化代表一个新的时代文化,它已经将一个人经过文化教育后所具有的能力由传统的读、写、算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即计算机运用能力(信息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计算机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得到实现,在职业院校普遍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就是其真实的写照。
计算机应用专业文化作为计算机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共同的作风,既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其内涵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文化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性”、“专业性”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吃苦、任劳任怨、虚心学习、对人有礼貌,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尤其是英语)表达能力。
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精通一到两门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程序开发软件,为新的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要有良好的计算机专业技术素养。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理解力,通过学习快速掌握新的技术,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而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很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理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中职校不仅要对毕业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技能言传身教,更应向学生传授最新的教学理念与创新精神。
在激烈竞争的时代,综合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面对挫折的耐力等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养都与计算机专业文化相契合。在中等职业学校重视计算机应用专业文化的建设不仅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自身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学校的专业建设乃至内涵建设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理念先行。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指引专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航标,只有形成正确而核心的办学理念,才能塑造出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学生素养的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的需要。
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企业环境中的学校”和“学校环境中的企业”的专业文化建设理念,“上善若水”、“以德立身、以能立足”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着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色,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着力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文化的建设水平,确立了“为专业建设塑造专业精神、营造专业氛围,创建校园专业文化精品”的专业文化建设目标。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引进企业化管理环境,实施“6S”管理,塑造规范、优良的实训环境;加强成本核算,节约实训耗材;以企业为蓝本制定学生实训的岗位规范,加强学习,严格计算机操作规范;鼓励团结互助,发扬团队精神;让学生参与管理,让他们学会现场管理,学会服从管理。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质提供了良好的专业文化理念。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环境建设、氛围建设、专业特色建设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精神,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专业文化的熏陶。
加强职业环境布置。环境布置精心安排,每条走廊、每堵墙都会“说话”,内容上体现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取得主要成果;二是往届优秀毕业生事迹;三是专业领域著名的技术能手、技能标兵;四是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趋势;五是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六是专业领域的名人格言警句。
加强职业氛围营造。根据职业岗位(群)特点,各教学、实验实训场所精细营造企业氛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实训室建设,做好真实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的营造;二是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精神;三是安全生产规范,按行业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流程、安全规程;四是生产流程介绍;五是企业的管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上岗实习。使计算机的教学场景与现代企业生产场景相接近,有浓厚企业文化氛围,形成体现现代文明的专业特色和个性化育人环境,积极营造“学校环境中的企业”和“企业环境中的学校”。
强化专业格言、创意和标识设计。根据专业理念,精心设计各具不同、极具创意的励志格言、凝练出计算机专业格言、设计专业标识,并将之应用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各种载体,图文并茂地宣传计算机的职业理念和专业精神,培植学生的职业情感和道德,用优美的环境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策并举,打造计算机应用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场所。专业文化建设内容必须通过合适的载体呈现出来,其主要载体有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具体可分为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实验实训室、走廊楼道、学生宿舍等。
加强组织保障机制。为保证计算机专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成立专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专业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指导、检查。把专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明确专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和主要负责人员,形成有序的工作体系。
制度保障机制。根据IT行业和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着眼于专业文化建设的未来,通过宣传发动、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分析等工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制定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计算机专业文化建设方案;制定专业文化建设工作制度和规范,提高专业文化建设效率;制定专业文化建设的教育学习制度及考核、奖惩制度,调动师生员工对专业文化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物质保障机制。建立专业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做出资金预算、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落实到位,为专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强专业文化建设的硬件实施建设,完善专业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师生员工文化活动场所、图书资料等专业文化设施;充分利用和完善专业文化建设的传播媒介,丰富和优化专业文化载体设计和运用,比如:专业文化手册、专业简介、实习实训安全操指南、宣传栏等。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中,按照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等要求,特别是项目教学的特殊要求,打破传统的模式,进一步研究实验、实训室的布局安排、流程设计、设施配备、环境布置等,创设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教学情境。利用网络,消除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上所受到的传统时空限制,创造有利于培养师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参与创新活动的教学环境。
围绕计算机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和考证,设计理论、实践课程合二为一,理论、实训指导教师合二为一的教室、实验、实训一体化的组合式教学区域,做到边教边练,边学边练,边练边考;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只有当教师具备了创新的品质,勇于打破常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活跃思维的过程。年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营造出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良好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出信息社会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计算机专业行为文化指师生在专业实践活动中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具体表现在学生行为养成、教师行为示范、岗位管理规范等方面。
学生形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是行为文化的关键。如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管理和计算机实训室“6S”常规管理,学生实习实训管理等都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并接受管理和考核。
教师行为示范应包括教师形象、语言表达、行为礼仪和工作作风等,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细节,往往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行为示范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的各种行为和语言对学生行为养成、职业技能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计算机实验实训室是学生学习、操作的实训场所,对学生操作岗位应该从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各个环节,参照企业标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要求师生要规范各类设备操作流程,适应岗位管理制度。在管理上要将学校的教学管理转变成完全的企业管理,在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标准、安全规程制度等都应严格按照企业的标准来制定和执行。如进入实训室应统一着工装,岗位6S整理、上下课考勤等。
计算机应用专业文化的建设,促进了学校、教师及专业的发展,提升了师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素养,推动了计算机应用品牌专业的建设工作。虽然我们“以校为本”的专业文化建设正在起步,还在摸索阶段,但它已给了我们许多的收获与思考,这将激励我们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苦乐相伴,把计算机应用专业文化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1]王翠云,蒋祥龙.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文化建设路径[J].长江大学学报,2013(2).
[2]李荣耿.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7).
[3]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文化建设方案[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