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在民间

2014-08-15 00:54本刊报道组执笔金立山
杭州 2014年7期
关键词:浙江民间公众

文 本刊报道组 执笔 金立山

环保,在民间

文 本刊报道组 执笔 金立山

地球上,只有一种生物的生命足迹遍布全球,这就是人类。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运用自身的才智立足全球。身处荒蛮之地,远离城市霓虹,直面原始的自然,这就是人类星球。——这是BBC纪录片《人类星球》的片头,用恢弘的手笔向观众陈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近年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的短期行为,让人类面临着生态破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拯救地球、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环保领域民间组织因此应运而生,在公众参与的环保机制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杭州有个“绿色浙江”

我国民间环保组织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开始发展,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后,一些非常活跃的民间环保组织兴起,在诸多环境公共事件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从独自行动走向越来越多的协作,影响力越来越大。1994年,自然之友在北京成立,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环保组织。

2013年2月,浙江温州商人金增敏因家乡河流污染严重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引起悬赏游泳热潮。一个叫“绿色浙江”的民间环保组织随即发表声明,提出河道清理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需要依靠公众的共同参与,依靠公众的意识提升和行为改变。这一呼声使得“绿色浙江”广泛地进入了浙江人的视野。

2000年,浙江大学绿之源环保协会的两位同学忻皓、黄金海骑自行车环浙江宣传环保,发起“千年环保世纪行”活动,受到了时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浙江省环保局局长张鸿铭的关注和大力支持。活动结束之后,在相关成果基础之上,活动总策划、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团委书记阮俊华老师和忻皓等共同发起了浙江历史上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并在2001年底正式注册为浙江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环保志愿者分会——这就是“绿色浙江”。

“绿色浙江”成立以来,不断地以集团化、规范化、组织化、国际化的方式致力于公众环境监督、生态社区建设、环境教育传播三大领域,逐步成长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2012年4月起,绿色浙江联合浙江卫视共同策划推出大型新闻行动“寻找可游泳的河”,由绿色浙江的志愿者提供新闻线索,总共报道了136期系列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同志在此期间专门写了《给全省县市区委书记的一封信》,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寻找可游泳的河”中曝光的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保护问题。夏书记还亲赴报道关注的浦江县调研,推动浦阳江综合治理,从此浙江全面治水的行动开始在省委省政府高层酝酿,成为全省范围“五水共治”的前奏曲。

目前,杭州市的民间环保组织除了绿色浙江之外,主要的还有杭州市环保产业协会、杭州新新生态推广中心等,此外还有一个环保志愿者组织——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

他们是天然的缓冲带

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有多大?可以归结为五种。首先是宣传,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倡导公众参与环保,是民间环保组织开展最普遍的工作。其次是监督,监督政府实行环境主张,落实环保举措,能够通过监督向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第三是引导,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服务,帮助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减少污染排放。第四是维权,通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促进污染问题的解决。第五是发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公众参与平台。

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热点事件增多,国际公认的民间环保组织的这些作用,特别是其既能够发挥传声筒、减压阀、缓冲带的作用,又能够推动社会治理方式改善提升的独特功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11年起,绿色浙江在杭州千岛湖引水工程所引发的公众舆论事件中,便扮演了重要的信息传递调解角色。绿色浙江一面及时将意见领袖的主要意见传递到有关部门,另一面及时向可能过激的意见人物传递正能量。2013年12月发生的杭州自来水异味事件中,绿色浙江通过民间组织自己的声音对自来水异味原因进行解析,并引导公众正确对待突发事件。

2014年5月,针对杭州垃圾焚烧厂建设困局,绿色浙江也及时公开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2天时间阅读5万余次,转载2700多次,有效地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推动了事件向科学理性的方向转变。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在事件发生后及时通过总队QQ群、微信公众号、微信等渠道,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呼吁大家保持冷静和克制,不采取过激行为。随后,还组织了环保志愿者到实地调查,并与中泰部分居民取得联系,邀请部分居民到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参观,听取大家对垃圾处置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从6月5日起,组织环保志愿者,在中泰新西湖小镇小区开展垃圾减量公益行动,力争用3个月宣传和实践,通过垃圾减量,提升居民环境意识,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搭建桥梁,引领和适当反哺周边居民,征得他们的理解、支持,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而且是不等不靠,从现在开始。

在认同与信赖中成长

“许多人为感恩社会纷纷成为环保义工和志愿者,但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需要有自己的生命线,需要有自己的品牌项目。” 杭州市护绿使者志愿服务总队总队长金德意这样说。

“护绿使者”成立于2000年,开始时总是围着政府转,春天由绿化管理部门指定点和许多机关单位一起植树,后来随着城市发展没有地方种树了,就每年春天只在吴山广场搞一次宣传活动,广大护绿使者和市民的一腔热情感觉无用武之地。这方面的困扰让金德意深感焦虑,他开始认识到公益组织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他想到了用木质爬藤植物来垂直绿化,先在自己家中试验,成功后向社区推广,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把社区的围墙打造成一道道绿色藤墙。杭州市护绿使者志愿服务总队的名号也从此变得响当当。

同样的品牌认知也发生在“绿色浙江”。2013年9月,“智慧绿房”项目获得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创意类金奖。这是“绿色浙江”在实施生态社区项目中,为解决社区垃圾问题,整合绿足迹企业家资源而形成的成套解决方案。此外还有“衣物重生”项目,这个英文名称定为“ReCloth”的项目于2014年1月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项目B类试点项目的正式立项。

“一个社会组织要发起一项活动,如果社会对这个组织的认识不够、可识别度不够,那这个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就很有限,所以我们的民间环保组织需要一个鲜明的、可持续的、可认知的项目。”杭州青年公益服务中心主任王跃军的这一席话说到了民间环保人士的心坎里,这也说出了民间环保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一旦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这些民间团体具有有效的运转体制和良好的公信力,越来越多的人们便会更积极地参与,包括捐助、支持这些团体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合作也会不请自来。

像“绿色浙江”这样相对成熟的民间环保组织,自2002年开始就逐步地在自身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地盘活资源,与15家高校环保社团共同发起建立绿色浙江高校联盟,与盾安集团、世导集团、浙江迅华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建立绿足迹企业同盟,与电视、电台、平面媒体和新媒体间建立合作关系,与不少媒体形成经典的合作策划。

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国际橄榄枝也抛来。“绿色浙江”的员工获得了“中国-欧盟”民间组织交换项目支持,赴欧洲交换工作。“绿色浙江”接纳了21个国家的40余名实习生,秘书处核心成员赴海外参加会议交流超过30余人次。

国际视野就这样被进一步打开,民间环保组织的春天就要来了。

猜你喜欢
浙江民间公众
Mother
Task 2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公众号5月热榜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