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三个维度及其启示

2014-08-15 00:45代浩云
党史文苑 2014年9期
关键词:铭记历史教育

代浩云

(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 408100)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十分关注广大青年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引导。他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和博大胸襟,满腔热忱地教育青年成长成才。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蕴含着铭记历史、正视现实、着眼未来三个维度,对于今天的青年教育有着显著的启发意义。

一、铭记历史——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基础

邓小平将历史视为推动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一贯强调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人民,尤其是青年。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全部讲话、谈话等119篇文章中,有72篇涉及到历史教育问题。他认为只有让青年懂得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国情,认清中国发展的方向。

(一)铭记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历史

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近现代史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掠夺中国的历史,每个中国人都应铭记。针对青年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邓小平指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1]p206邓小平16岁就背井离乡,远赴法国,寻求救国救亡的真理。正是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才明白国家的独立自强对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性,才更希望后人能永远铭记。1990年4月,邓小平会见泰国客人时坦陈,作为一个深知外国侵略历史的中国人,当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时,马上就联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他语重心长地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p358邓小平始终不忘教育青年铭记这些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铁律。

(二)铭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是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史,更是各种政治力量竞相登场,接受时代和人民挑选的历史。邓小平指出,鸦片战争后的近一个世纪,有识之士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学习资本主义行不通,提出“以俄为师”,开始国共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的统治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遇。邓小平强调,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最终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指出:“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1]p206他忧虑的是“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2]p304。他在《为广西革命回忆录》题词时,写道:“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3]p9

(三)铭记“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历史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留给我们是满目的创伤,正是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要重演,邓小平尤其注重以“文化大革命”为例来教育青年。他说:“‘文化大革命’时搞‘大民主’,以为把群众哄起来就是民主,就能解决问题。实际上一哄起来就打内战。我们懂得历史的经验教训。”[1]p200他认为改革开放的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多次强调“稳定压倒一切”。他认为学生闹事,是出于缺乏社会经验,不懂得这段历史的惨痛教训。他语重心长地说:“闹事就使我们不能安心建设,我们已经有‘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这样一闹,就会出现新的‘文化大革命’。 ”[1]p208

邓小平以历史教育青年,重在使青年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二、正视现实——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重点

邓小平始终坚持原则,不回避现实问题,曾被毛泽东喻为“钢铁公司”。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对青年中出现的问题有敏锐的察觉、清醒的认识和鲜明的立场。

(一)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将四项基本原则视为立国之本,他强调没有中国共产党,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问题在于我们许多青年缺乏了解。他说:“‘中国人站起来了’是什么时候站起来的?一九四九年。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不是蒋介石,而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1]p86即使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遇到空前挑战,他仍然坚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1]p382他在总结八九政治风波时指出:“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他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1]p305直至1992年的南方谈话,他还在强调: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邓小平曾说,他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讲得最多,而且最坚持,因为“对青年人来说,右的东西值得警惕,特别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教育”[1]p229。1987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指出,少数知识分子煽动学生闹事,实际上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1]p207邓小平十分清楚,西方国家不喜欢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希望中国日益强大,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他认为对青年来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个长期教育的问题,要注意真诚引导,要把是非利害讲清楚,决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

(三)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邓小平注重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特别是艰苦奋斗教育。1979年3月,邓小平针对一些青年盲目羡慕资本主义国家,甚至有失国格和人格的情况,严肃地提出:“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2]p177邓小平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1]p306。他认为改革开放十年来的发展是很好的,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特别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被忽略了,甚至导致了消极腐败现象。所以,他特别强调要在青少年中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弘扬党和人民的革命传统,培养和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

(四)争当“四有”新人

邓小平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明确地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四有”是一个包涵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内的有机整体,反映出了社会对青年的总体要求。邓小平提出“四有”的同时强调,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他指出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他要求“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p111。他认为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他倡导培养青年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敢于牺牲自身利益的社会主义道德。他提出青年应当努力学习,并期望:“使你们这一代的青年都成为识字的人,有文化的人,能够掌握科学和技术的人。 ”[4]p129

三、着眼未来——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要求青年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就是为了明确青年的奋斗方向,引导青年担负历史使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明确奋斗方向

邓小平认为,党的宏伟目标,就是青年奋斗的方向。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就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为全国的广大青年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在南方谈话中,他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后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p370他认为那些对此暂时抱有怀疑态度的纯洁的青年,只要多经历一些时间,最后还是会同意这一点的。晚年邓小平更加关注青年的成长,他说:“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他们成长起来,我们就放心了。”[1]p381同时,他坚信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中国人民所争取的伟大理想,将要在年轻一代的手里成为光辉的现实。

(二)勇担历史使命

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青年的作用。他指出,新中国的青年是对社会主义抱有无限热情的,是我们的希望和将来。邓小平的青年经历就是一本宝贵的青年教材。他18岁就参加革命队伍,1927年从苏联回国,23岁就当中共中央秘书长,25岁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建立了红七军。新中国成立后,既做过大官,也受过挫折。正是出于对历史使命的担当,支撑着他极不平凡的革命一生。他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2]p95他同时敏锐地洞察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阴谋,并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1]p380他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异常艰巨的事业,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青年作为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勇于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四、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蕴含着铭记历史、正视现实、着眼未来三个维度,以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为旨归,将青年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对当代青年教育历久弥新、启人深思。

(一)青年教育需以铭记历史为基础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年的历史教育任重道远。欲灭一国,先灭其史。当年日本侵华,大肆进行奴化教育,就是想让我们的下一代背宗忘祖。历史是青年最好的教材,邓小平对青年大讲中国近现代历史是富有远见卓识的。当代青年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革命前辈的磨难和洗礼,对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近代落后挨打和曲折奋斗的历史知之甚少,甚至出现历史虚无主义倾向。有的青年在“西化”“分化”的毒害下,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背离了历史进步的潮流。前苏联瓦解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歪曲。前事不忘、后世之师,青年教育需以铭记历史为基础,从而增强青年辨别是非、认清现实的能力。

(二)青年教育需以正视现实为重点

青年的特征是接受新事物快,最少保守,但有一个通病是社会经验浅薄、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邓小平针对青年中的现实问题,一方面用“四有”新人的目标积极引导,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告诉青年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的青年出现了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念扭曲、社会责任缺乏、艰苦奋斗不足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年,应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青年教育不能马虎了事,放任自流,需以正视现实为重点,对青年的现实困惑,要摆事实,讲道理,让青年看清楚我们走的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盲从、照搬西方模式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同时,对青年的错误行为,要敢于批评纠正,真诚教育,这才是对青年真正的关爱。

(三)青年教育需以着眼未来为核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则国家有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邓小平始终不忘教育青年明确奋斗目标,将青年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引导青年勇担历史重任。风物长宜放眼量,青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当代青年教育的核心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蓝图凝聚青年,把他们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要通过积极的社会实践,让广大青年懂得“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让广大青年在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放飞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总之,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以铭记历史为基础、以正视现实为重点、以着眼未来为核心,从三个维度引导青年成长成才,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当代青年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邹火明.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8(1).

[4]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铭记历史教育
一生铭记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观看演出铭记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山河铭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奉献,来自铭记于心的职责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