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

2014-08-15 00:45蒋国栋李璐璐
党史文苑 2014年7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实力弘扬

蒋国栋 李璐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 100089)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特别是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就中国而言,诚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1]P1364,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以“普世价值”为标志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迅速传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带来冲击和挑战,造成社会思想混乱,成为改革道路上的“绊脚石”。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以来, “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由此可见,在高层那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被提升到顶层设计的层面。因此,中国要想凝聚精神力量、增进改革共识、争取良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步伐、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正如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时所说:“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毋庸置疑,5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今天的中华文明,其内容丰富、内涵浓厚。文化,即“以文教化”,“以文化成”。《周易·贲卦》中有“彖曰: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要在社会范围内通过文化产生、传承、传播一种共同规范,并得到认同,以此才能成天下。而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2],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价值追求,无疑代表着文化的精髓。新时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秉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前提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核和精髓,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内在统一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概括和时代体现。具体表现在:首先,就外在来讲, “三个倡导”,24个字,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和相互联系性,语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简洁化、大众化特点。其次,就内在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集大成体现。“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概括和表述。作为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仁政” “民本” “自强不息” “以和为贵” “天人合一”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反映了中国古代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 “不患寡而患不均”、韩非子 “均贫富”、墨子 “兼爱”的思想;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了传统文化中“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厚德载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以信待人”的精神品质。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社会下的反映和发展。一言以蔽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中国软实力

所谓“软实力”,最早是在199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S·奈提出,指“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对外政策构成其三大要素。由此可见,价值观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超英赶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经济贡献国,硬实力不断增强,但软实力发展则相对滞后。从2012年公布的全球30个国家软实力排名显示,中国从此前的第20名滑落至22名。[3]面对下滑趋势,中国要想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增强中国软实力,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因此,归根结底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软实力的思想引领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树立共同理想。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奋斗目标,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全体公民树立共同理想,就可以激发社会活力,使中华儿女努力为之奋斗,从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软实力。其次,凝聚精神力量。诚然,当前社会利益固化、贫富分化等问题错综复杂,矛盾重重,人们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有所高涨,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迎合了社会上的不满情绪,起到缓和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秩序的作用,从而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付诸于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不断增强国家软实力。最后,建设道德风尚。道德往往代表社会的正确价值取向,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同时也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价值导向,以此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总之,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社会公民树立共同理想、凝聚社会精神力量、建设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对当前增强国家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比较落后,满足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诚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转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歌猛进也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如在社会管理、公民政治参与、民主决策、依法治国、公共服务、政府效率等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等价值观念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挑战,误导社会共识,制约社会治理的有效实施。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着价值导向、驱动、保障作用。第一,价值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代表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治理的本质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规范公民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第二,驱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属于文化的范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而文化建设又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会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保障作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以存在一种价值共识作为前提,整合社会意识,凝聚社会向心力,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能够有效整合社会意识,使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关系着能否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的制度体系,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

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由此出现了“强势文化压倒弱势文化”的局面,这主要体现在西方国家向非西方国家宣扬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弱化发展中国家本土文化,从而巩固其在世界的霸权地位。普世文明最先见于奈保尔的“后”时代——即全球化运动和各种思潮盛行的时代,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普世文明“总的来说,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5]p35-4520世纪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南美推行新自由主义,在苏东地区实行和平演变,在中东策动“阿拉伯之春”。进入21世纪,开始重返亚太地区,其目的就是宣扬其所谓的普世价值,推动颜色革命,从而加强其在文化、价值观、制度、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力。对中国而言,一方面,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人民财产受到侵吞、公共事业经营权受到蚕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受到了严重挑战。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如英语、好莱坞电影、可口可乐、麦当劳、星巴克、自由女神等对中国文化市场造成冲击,其所蕴含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更是渗透到社会中,造成社会思潮多样化。因此,中国要想抵御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践行党的政策安排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经济建设的一家独大,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经济建设固然重要,但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不等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因为“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6]P144。邓小平就曾说过,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新时期以来,高层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旨在推动现代化建设良性运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7]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并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由此可见,我们党已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顶层设计的制度安排层面,当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党的政策安排的践行。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越来越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已经被党中央提升到顶层设计的高度,列为新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为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信心,激发改革活力,就必须践行党的政策安排,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这将有利于推进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3).

[3]英调查显示中国全球软实力排名降跌两位至22名_国内财经_新浪财经_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21119/112213718961.shtml.

[4]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1).

[5][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实力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