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及策略探究——以江苏大学为例

2014-08-15 00:53邹永佳方金明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8期
关键词:跨文化江苏留学生

邹永佳 方金明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国际之间的理解、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了解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状况,对国际学生以及对国际教育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试图从跨文化的新视角探讨国际留学生的适应问题,通过分析江苏大学的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现象,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及其他国际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总结经验。

二.跨文化适应理论

在Kim的理论中,“跨文化适应”作为一个关键术语,被定义为“个人迁往新的、不熟悉的,或不断改变的文化环境中的一种动态体系,并与之建立(或重建)且保持相对稳定、互惠的功能性关系。”[1]据Kim说,个人在不参加人际交流以及群体性活动的情况下是不能完全开发其交际能力的。

三.跨文化适应的调查

3.1 研究方法

作者以江苏大学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几个研究问题并制定了详细的问卷,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了解影响留学生在江苏大学适应的因素;第二部分旨在探讨留学生所选择的跨文化适应策略;第三部分,收集数据,总结他们的跨文化适应经验。

调查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居住时间、对宿主文化知识的了解、学习之外的适应困难因素、跨文化交流的经验。

在被调查的30人中,有16个男生和14个女生。他们住在江苏大学的时间至少是4个月。最长的35个月。他们的教育水平也是各不相同。10个本科生,12个研究生,8个博士。这些受试者的汉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其中初级水平占60%,中级占35.6%,比较精通的占4.44%。

3.2 结果分析

3.2.1 语言跨文化适应

显然,国际留学生的汉语言能力越高,越有利于他们适应宿主文化。以取的汉语高级水平的Elvis为例来说,他经常被邀请参加学校举办的汉语角和英语角,因而就特别受学生的欢迎,自己也觉得生活的很开心。

Ziyad,恰恰相反,尽管他是一个博士,他只能说几句最基本的汉语,如“你好”“吃饭了吗?”所以对他来说,除了与英语好的学生交流外,留给其他人的只能是友好的微笑。幸运的是,他有比较稳定可靠精通英语的朋友,才使他依然觉得在中国的生活丰富多彩。

3.2.2 学业跨文化适应

大多数学生在谈到与自己的学业相关的问题时都会表现焦虑和不安,需比本国学生花费更多的心思去钻研。

最好的例子就是来自加纳的Peter,他是一个化工学院的博士。每一次,当提到学术研究时,他都很担心不能取得博士学位。当谈到真正的原因时,他说:“中文太难以理解,更糟的是,汉语老师和我之间存在严重的交流障碍,所以我必须使用更多的时间自习。”

3.2.3 宗教跨文化适应

Guruge指出,“宗教和文明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已经在人类社会携手发展同等相连。”[4]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伊斯兰文化。Lutfi对伊斯兰教进行了总结:(1)对上帝的依赖感;(2)对在生以及死后受到上帝惩罚的恐惧;(3)对传统根深蒂固的尊重。[5]比如当作者问一个伊斯兰教的男孩为什么不吃猪肉时,他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写下一个字“脏”。因为这个答案我不满意,他又解释道“猪总是站在地面上,食物和粪便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我也由此明白为什么大多数留学生爱自己在宿舍做饭了。

四.跨文化适应策略

4.1 东道主国家策略

首先,对国际学生加强语言训练。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在跨文化适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语言的学习也是对文化了解的一个切入点。

其次,应该对国际学生提供心理指导。当尝试去适应一种新的文化时许多问题将会出现。所以大学的心理咨询和组织的构建是有必要的。

最后,为国际学生创造机会了解文化。他们应该尽可能地被鼓励去参加各种活动,只有当他们频繁地接触当地的环境,他们才有机会去体验异国文化。

4.2 留学生适应策略

第一,在使用中学习语言。尽管你说的不完美,只要你尝试用当地的语言交流就是值得称赞的。

第二,一个人的态度和对改变的渴望对适应者来说是重要的,应该以积极地态度承认并欣赏异国文化和学习经历。

最后,成功的跨文化适应意味着一个人掌握两种文化,在新的文化环境中需要培养一种能力把原来的身份和新的身份创造性的结合在一起并尽可能快的融入到新的文化。

总结: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国际留学生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自我调节并适应。在与新环境的磨合中既长了见识,加深了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又能获取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活体验。所有这些经验将有助于所有留学生跨文化学习,对我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留学生都有借鉴作用。

Bibliography

[1].Kim Y.Y.Adapting to a New Culture—An Integrative Communication Theory[M].In Gudykunst,2001.

[2].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Edwin R.McDanie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Canada,2010.

[3].安然.崔淑慧.文化的对话—汉语文化与跨文化传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刘莉莎.中国海外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J].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5].陆扬.文化研究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跨文化江苏留学生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