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2014-08-15 00:47
老区建设 2014年10期
关键词:山东省职业院校实训

樊 琳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以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多次提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问题:“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为第一要务,在服务中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就业水平……”。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多的肩负起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

一、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山东省经济发展分析

2010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面向未来,山东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在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力争新农村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加大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实现跨越,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大多以成才途径多元化和促进就业为导向,政府集全社会的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并逐步建立起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前和职后教育相互融合、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是好的,但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程度还是远远达不到的。目前省内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培训技能型人才,但企业行业不能够全面的参与到职业教育过程中,不能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育集团;缺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没有足够的资源建立一批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示范学校;职业教育不能够利用现有优势及资源积极发展创业和再就业培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

二、山东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充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政府管理机制方面

长期以来,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左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动力。政府需要从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调控与管理。当前,我国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都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必须依据的基本法律。同时,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对高职教育发展方向进行前瞻(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政策的制定是好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的实际现状有些脱轨,这就造成了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指导思想不明确,指导规则不具体,实施细则不到位,使得职业院校不能在政府的管理机制下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二)学校自身建设方面

首先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之间相互攀比,追求规模,不能够实现与本科教育的错位发展,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二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强调理论基础的学习,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计划的实施都是参照本科模式,变成了“本科压缩型”教育。

其次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人才短缺。高职院校因其自身以及人们长久以来的认识,使得高职院校很难引进和留住能力较强的人才。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刚毕业的较多,他们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就无法结合本工作的实践去教授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高职教师70%以上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任教的,他们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实践经验薄弱。参加工作后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问题,导致新教师无法参加实践的培训。

三、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杠杆效应”

政府不能盲目的对高职教育进行财政投资,需要在投资之前对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专业和项目进行调研,然后再决定投资方向。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高职教育的办学行为,提高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参与度,形成竞相参与发展的格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二)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在思想上的认识

很多人对职业院校不认可,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低人一等,没有前途。其实不然,职业教育严格的说是一种类型,而不是一个层次。职业院校要从春季高考中吸引优秀的学生走职业教育的路子,职业教育从学历上讲,同样能走到一个较高段的水平。学历仅仅是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整个国家大的政策调整,才能使技能型人才工作体面,生活体面,才能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才能使得职业院校招收到优秀的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改革职业院校运行机制

职业院校的运行机制要紧贴社会需求,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董事会制度。新加坡校董会由政府官员、行业企业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他们不需要实质性参股,董事会的职责侧重于学校的宏观决策与管理,学校的发展规划要由校董会决定,大力营造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政策环境,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的运行机制。同时学校也要建立在地方政府教育统筹发展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的校级合作办学委员会,通过建立章程,依法管理学校,履行教育教学义务。

(四)加大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

要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素质,必须要从根源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这才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业务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指导学生的工作实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当前,高职院校中的教师缺乏的不是理论基础,而是实践知识,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省内优良企业的优势,实行互陪互助的“双师”教师培养模式,重点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而实现“站讲台是讲师,立岗位是工程师”的“双师”素质目标,才能反过来站在企业的需求角度去指导教授学生,最终形成学校和企业人才资源实质性共享的长效机制。

(五)加快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以校内生产性实训为主,以校外实训基地为辅,建设一批能够与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相吻合的高质量校内生产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同时学校也可以转换思路,突破现有的合作框架,逆向思维,企业可以投入资金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同样学校也可以向企业投入资金,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训创造更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参与企业真实生产。

(六)充分发挥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导向作用

目前,山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是“国家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这些示范学校,为山东省职业教育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今后,在充分体现高职示范作用的同时,更应深入探索其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机制。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其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种类培训、技术服务与对口支援,实现学校与社会双赢,努力为山东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1]李良斋.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2]姜超,罗建河.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3]王一群.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探索[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3).

[4]刘玉娟.无锡地区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分析与建设对策 [J].教育与职业,2011,(5).

猜你喜欢
山东省职业院校实训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