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科学化建设探析

2014-08-15 00:47
老区建设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建设

颜 玲 梁 钢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党政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必须通过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才能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主要是指院、系及其他校属单位的分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这些基层党组织处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最前沿,是学校党政工作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如何处理好与行政的关系,如何提高科学化水平,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要特征

1.政治性: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拥有对重大问题的讨论权和决定权,在学校工作中起政治核心作用。高校办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允许任何危害党的利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校园和谐的事件发生;办学必须坚持党的政策和教育方针,依法治校;必须坚持教育和监督相结合,树清风正气、惩防腐败行为和奢靡之风。这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性和政治核心作用。

2.引领性: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党员教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群众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团结,支持同级行政的教学、科研、育人等各项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组织、领导好同级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引领基层单位形成生动活泼、团结向上的工作局面。

3.服务性: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党领导的各项伟大事业,党领导的事业是党建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从行政权力的运作机制来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为贯彻落实学校各项规定发挥保证监督作用,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支持行政领导班子和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为基层行政领导班子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并服务好广大师生。

4.基础性:高校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日常事务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好坏与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作用,使高校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有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以来,高校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一些问题仍然很突出。首先,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科为基础的院、系教学科研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产学研合作机构及校企共建等相继出现,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却未能及时跟上,这种特定时期存在的机构设置不到位的现象给党组织发挥作用带来了一定困难。其次,学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质量不高,效果不够理想,有的基层党组织因为种种原因,难以保证集中的活动时间,有的党员对单一的组织生活提不起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第三,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如何始终如一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客观上存在着一些人入党动机不纯,功利色彩明显的现象。此外,还存在着基层党组织指导思想不明确、工作思路不清晰、落实群众路线不扎实、工作方法不得当、工作创新力度不大等方面的问题。第四,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一般为兼职,往往工作精力投入不够,加上有关待遇落实不到位,使支部书记的选配及工作开展存在一定困难。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高校党委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缺乏整体性的规划和全局性的认识。面对办学规模扩大及层次不断提高、后勤社会化改革、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新情况,不能及时调整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导致基层党组织工作难于有所创新和新的突破。二是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内容、设置形式、工作方法与任务要求及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够,工作方式、方法单一,党员教育内容及形式缺乏创新和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影响了它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队伍不能完全胜任当前基层组织工作。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的思想观念与当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及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准确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势及特点,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不能反映时代特征,无法主动深入到青年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细致耐心的教育引导工作。

三、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科学化建设的措施

根据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性”、“引领导”、“基础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及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化、科学化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解决高校党组织科学化建设的问题,在提高基层织织的战斗力、影响力上见成效。

1.开展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高校党委要充分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和党支部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抓一批先进党支部,推进支部建设,重点抓好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内上下沟通,充分发扬民主,加强民主监督,促进广大党员增强党性。

2.形成虚实结合的工作格局。一是创新基层组织工作载体。以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核心,把合理设置党支部、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严格组织生活制度、整顿后进党支部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五大重要任务,采取得力措施,精心组织实施。二是选准基层组织工作突破口。克服指导思想不明确、工作不到位以及形式主义、自由主义现象,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思想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建立健全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工作制度、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纪实制度、基层党支部工作经验交流推广制度,力争在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方面有新的突破。三是扩大基层组织工作覆盖面。学生党支部按年级、专业或系设置,高年级学生按班级、研究生按专业或年级设置党支部,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组建党组织。

3.建立健全引导机制。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建立并推行面向学院(系)分党委(党总支)的评估引导机制和面向大学生个体的素质教育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助手作用,逐步完善大学生党建思想教育体系,发挥政治辅导员和党员学生骨干的工作优势,规范学生党员发展程序,扎扎实实抓好落实,形成党团组织和学生工作部门齐抓共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4.推行目标管理检查评估。制定院(系)级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评估方案或办法,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通过推行目标管理检查评估,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院(系)党委(总支)和党支部工作的检查和指导。重点考核各级党组织在保中心工作、促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情况,使基层党组织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在学校全局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使基层党组织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使他们成为讲政治、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团结和发动群众的骨干力量,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两个环节,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突出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开放性和互动性,通过各种党日活动,让党员成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主体和主角。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2009-09-27.

[2]张万海在和谐校园建设中高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N].文汇报,2010-03-27.

[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R].2010,(5).

[4]胡树祥.创先争优活动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不断拓展创新[J].高校理论战线,2011,(7).

[5]凌晨,李茜.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建设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