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教学干预措施研究

2014-08-15 00:54董先锋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2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质

董先锋

(银川能源学院体育部 宁夏银川 750105)

“上海杉达学院学生在篮球课上猝死、东华大学学生体育课上猝死”这些事件令我们警醒。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素质教育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是体育课程今后发展和改革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学生体质连续下降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降的趋势却在继续蔓延。在访谈了不同院校多位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和研究的专家和教授后,发现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本文通过对过去几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分析,从数据中对近年来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趋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求能为以后高校的体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同时也希望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1 “体质弱势群体”的概念及界定标准

1.1 “体质弱势群体”的概念

本文所研究的“体质弱势群体”并不带有任何身体歧视意味,仅仅是从在身体健康或者是体质发育方面不健全的,相对于其他大部分高校学生群体其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参加正常的体育锻炼活动的学生群体。本文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是否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参加的体育锻炼,将学生群体分为正常型和异常型。体质正常型是指学生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能够支持其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要求;体质异常型是指学生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不能够支持其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要求。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大多具有体型过度肥胖或瘦弱、各种疾病、残疾智障等特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上特点的学生群体往往不能按照体育学校课程的相关要求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

1.2 “体质弱势群体”界定依据

本文对“体质弱势群体”的界定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和两个基本标准:充分条件是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疾病或身体有残障的人群;基本标准一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41测试得分在59分以下的人群;基本标准二是体重指数(BMI)测试结果在以下范围的人群:BMI<20,或BMI≥26.5。达到以上充分条件或两个基本标准的学生群体基本可被确定为“体质弱势群体”。

1.3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增长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超重、肥胖和视力高度近视成为当前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质状况的一大特点,现代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不断增强,应试教育的影响,促使从小学生开始只注重智力教育不重视体质教育,导致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参加身体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越来越淡薄。第二,由于当前建立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发展观念,引导教育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大龄人群和残障群体进入高校学习,这类学生也会占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一定比例,也将是未来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增长的一个必然趋势。

2 对“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干预措施

2.1 身体锻炼方式干预

“体质弱势群体”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从体质状况的层面,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分为A班和B班,A班是那些因为超重、肥胖和视力高度近视等身体素质较差和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群体。B班是指那些有疾病和残障的学生群体。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即依据体质健康状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组别,依据他们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结合学校具体教学目标制定适合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考核方式和要求。那些因为超重、肥胖和视力高度近视等身体素质较差和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群体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改善体质状况、提高运动素质、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促进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对那些疾病和残障的学生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能够积极参与一些适合自身特点的保健、康复、养生练习、愉悦身心等。这样使体育教学目标具体化、多样化,并具有层次性和人性化,有利于体育教师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行为,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完成大多数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2.2 心理促进干预

大部分“体质弱势”学生由于自卑感较强又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性支持,在课下基本不进行体育锻炼,课堂上他们不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首先,学校应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专业咨询、校园网络宣传、广播电视媒体宣传、开展适宜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等多种方式的活动,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实施体育与健康意识干预,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行为意识与习惯。其次,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方法的同时,对他们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培养信心,采取一系列认知策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体育锻炼并且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克服困难和取得进步成就感,从运动中体验到快乐。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体质连续下降,大学生中“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质被忽略。本文以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论为基础,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概念进行界定,从身体和心理的不同角度提出具体的干预措施,以此来为构建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框架提供有益参考。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Z].教体艺[2008]10号.

[2]张同宽.对大学“体育后进生”气质类型的分析及校正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93-94.

[3]孙荣会.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5):64-66.

[4]潘佐坚.高校女生中“体育后进生”体育课程学习态度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3):115-117.

[5]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与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5,12(5):72-74.

[6]郑颂平,何江明,刘旭,等.高校体育差生的状况及对策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58-59.

[7]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28.

[8]林建华,郭琼珠.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的现状及课程设置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44.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