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 郏宝云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正式实施后,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的财务部门也在认真思考,如何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多年来一直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成为企业寻找和弥补生产中的各种浪费以及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积极推进绩效改革、建设节约型校园、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要求,“精细化管理”理念逐步进入高校管理者的视野。
(一)精细化管理起源与发展 著名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其《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以时间——动作研究为主体的科学管理思想,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精细化管理的著作。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科学的兴起为精细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方法和工具,对推动精细化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精细化真正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是由日本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日本企业以精益相号召,以避免浪费为着眼点,切实改进了产品质量,推动了日本经济增长,使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就连美国的汽车制造商都放下架子,前往日本丰田等企业取经。精益企业和精益生产方法,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而走向全世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不得不与世界跨国大公司同台竞技。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的进入,既冲击了我国一部分企业,同时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经营管理精细化的模式和样板,并且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善于精细化运作的人才。汪中求的《精细化管理》系列丛书,海尔成功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范例,都为精细化管理在我国企业界的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从企业界延伸到教育领域。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强调的就是要管到细节上去,去粗取精。所谓“精”,即高标准、高质量、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细”即注意细节、效率与效益。高校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围绕财务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让高校投入的每一分钱、组织的每一个活动、所聘用的每一个员工,在每一个时刻都处于一种受控状态,由以前的“管结果”升华到“管过程”,并以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
(一)是高校推进绩效管理的需要 2006年我国提出了“绩效工资”的概念,2009年拉开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国务院部署的绩效工资分“三步走”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两步:第一步,从2009年1月1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解决了中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第二步,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一步和第二步这两步下来,事业单位的一半人已经基本实施了绩效工资;第三步,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
高校绩效工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三步走”中的第三步,同时也是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相比义务教育学校,高校规范起来难度更大。高校作为公益性的事业组织,以育人和服务社会为主要目的,因此,在高校实施绩效工资,主要能体现出公益性服务质量的好差、数量的多少,要合理地拉开绩效工资差距。那么如何考核院长,如何考核教职员工,每个教师一学期上多少课,每位管理人员一天干多少活,干什么活,质量标准是什么,根据这个标准,兑现多少工资等,都需要有一套考核制度和标准来规范。所以高校绩效改革的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
(二)是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高校的加速扩张使其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活动主体,由于快速扩张带来相应的寻租空间,使一些管钱管物的后勤、基建、资产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缺乏有效约束,由此滋生出了高校职务犯罪。当前高校职务犯罪主要集中在五大领域:设备采购、图书教材采购、学生生活用品采购、基建工程以及招生、办班领域,近年来又延伸到科研领域。犯罪主体主要集中在学校领导、主管财务工作的人员、后勤基建人员以及基层普通员工。犯罪手段主要有:收取设备、教材的采购回扣;利用基建招投标过程中的权力收受贿赂;利用招生和办学的自主权,收受学生家长的贿赂;通过制作假协议或双份协议,瞒报、截留各种“办班收入”;利用代替报销等方式,采用假发票和虚报发票等形式侵吞科研经费等。高校犯罪领域的增大,犯罪人员的基层化,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减少高校的职务犯罪成为高校财务研究的全新课题。
(三)是进一步规范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为了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在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统筹使用结余资金、推进绩效考评、加强财务监督等方面,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另外,随着高校自身业务活动的日益复杂,资金来源的日益多元化,相关利益主体对高校的财务状况更加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对高校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会同教育部联合制定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明确提出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职能仍停留在记账核算型阶段,财务工作领域仍停留在事后的静态分析上,这种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全新的竞争环境,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相差甚远。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来解决影响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财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推进领导工作精细化 谈到细化管理,一般认为:只要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提出细化的操作要求,让下属或员工去执行、去操作就行了。可最后往往事与愿为,执行不到位,很多制度、要求成了一纸空文,制度、要求是一套,实施的又是一套,结果很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把精细化管理的重心放在下属或被管理者身上是不合理的。因为细化管理的功能是要下属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不能偷懒,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必然使下属的工作量陡增,职业舒适度降低,灰色收入减少,作为下属当然消极对待和巧妙抵制。一旦下属执行不到位,管理者便没有相应有效的细化管理的措施来控制,这样的细化管理是不会成功的。因此,细化管理的重心应该放在管理者身上。细化,是管理者将自己的管理工作细化,而不是让下属工作细化。只有上级的管理工作细化了,才有可能推动下属的工作细化。
(二)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力与推进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预算是全校经济工作的指挥棒,细化编制是关键。在预算工作中,首先,根据新制度规定,将预算科目分为收入类和支出类两大部分,然后在每个部分,再按照“类”、“款”、“项”、“目”进行设置。其次,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逐步实现“一上”预算编制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和落实到具体执行项目,严格规定“二上、二下”的预算批复程序,加强预算上报的规范性和精细化,保证对预算经费支出技术上的全过程控制。
精细化管理的灵魂是强化执行力,所有的精细化管理制度都要落实到“执行”两个字上。在高校中,各二级学院是预算支出执行的责任主体,高校财务部门要将督促二级学院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作为日常工作重点,与二级学院一起强化预算执行工作。及时掌握和分析各二级学院预算执行进度,监督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实施,减少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防止资金的随意流失和浪费。同时积极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加快完善相关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重点项目,进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逐步建立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将预算执行、评价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提高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深化内部成本费用核算,推进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成本控制。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而把成本控制到最优。新制度实施前,高校一直被列为非营利组织,日常运行经费的管理基本不涉及成本概念,日常的高校财务核算项目也比较单一,在进行财务数据分析时,从未考虑资金投入—产出的绩效关系。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学费、科研经费、办班创收收入的增加,随之带来的经营活动的支出成本也在不断增大。
新制度明确提出,高校应当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要想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各高校必须从日常管理方面入手,从小事做起。作为学院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树立当家意识,把自己当作学院的主人,想方设法降低日常运行成本,将节约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财务部门,要对各二级学院收支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从严控制,不该花的钱不花,但对于那些有利于院校持续发展的经费投入(如教学经费、科研经费)要毫不吝啬,尽可能的保证每一分钱花到实处。同时,要充分考虑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率,保证经费的利用效果。
(四)细化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自主创新的背景下,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将保持年均2%的增长速度。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表示,2011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达到8600亿元,估计到2015年全国科技研发投入经费不会低于1.5万亿元,按照购买力平价,到2015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和美国相当。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将使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高校受到更多资金的扶持,因此,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也出现了多元化。科研经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一些高校不知如何管理这样一笔费用,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违法乱纪的现象。为了保护科研人员以及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有必要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核算进行重新审视,新制度也明确规定:科研活动成本的核算应当细化到科研项目。作为财务部门,首先要解决管理人员和广大科研人员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推行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帮助科研人员在符合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范围内使用经费,既避免违法行为,又有利于科研活动的开展。其次,健全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执行环境,对不同的科研项目要细化其具体的管理措施,强化其过程管理,规范其业务流程,将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
(五)加快人员与制度建设,保证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管理最为核心的问题是人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更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核心,强调全员参与的管理。要想实现高校财务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对高校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严禁提供虚假原始凭证,隐匿或销毁原始凭证,职务侵占等与财务有关违法违纪行为事件的发生,保证财务队伍的廉洁自律;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定期实行轮岗制度,既培养了全能型的财务人员,促进财务人员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有效地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和隐患。其次,高校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通过修订、补充完善各类财务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建立完整的财务基础工作规范。通过财务制度和基础工作规范的学习,使每一个财务人员都知道在自己的岗位上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使每一个寻求财务服务的人员,知道自己该办理哪些手续、找哪些人、如何去办。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保证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正确实施。
[1]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2]孙念怀:《精细化管理:操作方法与策略》,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3]温德诚:《精细化管理:执行力升级计划》,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