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尘嚣,栖息灵魂——生态批评视阈下《呼啸山庄》的探究

2014-08-15 00:52
城市地理 2014年14期
关键词:呼啸山庄凯瑟琳文明

苗 琴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汶川 623002)

引言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艾米丽·勃朗创作,其自出版以来便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这部小说的主体线索是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充满悲剧的爱情,然而这段爱情当中却掺杂着诸多的仇恨与报复。100多年来,学术界分别从主题、写作技巧、女性主义等角度对《呼啸山庄》加以研究,自从二十世纪生态批评的兴起又为研究这部小说开辟了崭新的视角。

一、生态批评理论

生态批评是由美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面对严重全球环境危机的情况下提出的,其目的是在探讨文学的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生态文学批评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972年,著名作家约瑟夫·米克在《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研究》一文中第一次提出 “文学生态学”的概念,主要是研究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生物主题。在1993年科罗拉多州的福特科林斯举行的第一届全美生态批评研究会中,就探讨了有关生态批评理论的相关问题。以此同时,《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属于当时第一份生态文学研究刊物,其标志着生态批评流派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1996年,佐治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格罗费尔蒂主编的《生态批评读者:文学生态里的里程碑》,这本书主要讨论了生态学及生态文学理论和生态文学的批评。而2000年由劳伦斯·库帕主编的《绿色研究读本:从浪漫主义到生态批评》,主要从“绿色理论”、“绿色传统”和“绿色读物”三个方面来对生态文学批评的渊源和发展进行阐述。2006年,鲁枢元出版了《生态批评空间》并以此为标志将生态批评理论正式引入到文学批评当中,主要是将人类的视野从人类自身逐渐引向整个宇宙自然。

生态批评家们认为,生态批评理论发展的前提就是人类文化和自然世界的紧密相连。人类文化与自然世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其研究的主题也被认识是一种自然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关系。但是面对文学和文化批评时,生态批评理论的主要目的又是借助文学来重新定义人类文化,然后对其进行文化批判,通过研究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思想不仅可以了解人类对自然的行为和态度,而且还能了解导致生态环境逐渐并威胁人类生存的原因。因此,生态批评会对于研究文学作家的作品赋予上生态意义,并运用生态思想的角度对作家的作品予以重新审视。

然而,文学生态批评理论尚且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其对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进行辩解和阐释,同时希望能够依靠该方式来唤醒迷失在理性思维和科学中的文学精神。其终极的目标就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格局。当今世界对于生态的破坏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许多生态保护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人类生存环境逐渐趋于恶化的现象。因此,可以说生态批评理论的提出和兴起是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尽管城市繁华的生活不能被落后的山村生活所替代,但是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于荒野的呼唤越来越重。

生态批评与其他文学批评理论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原则并不相同。在文学作品当中,生态批评主要倡导将自然作为审美的对象,突出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美,而不是通过自然本身来体现作者的人格力量或思想情感;文学作品当中,生态的审美不仅仅相对于个体而言的,还要将其个体放入整个生态系统当中来考察对于生态系统整体的影响;生态的审美原则更多的强调了主体与客体的对话,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之中,这样可以更好的与自然融为一体。

二、《呼啸山庄》内容概要

小说的创作背景主要是十九世纪前半叶的英国,这期间的社会属于非常典型的男权主义社会。在整个社会当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是非常明显的,人们自觉地在这个社会制度下生活。而社会当中的许多女性也服从于社会当中的男性,甚至是沦为男性的玩物。

《呼啸山庄》小说当中,大家族的女管家艾伦·迪安是整个小说的叙述者。欧肖乃是呼啸山庄的原主人,欧肖不知从哪里带回一个身份未明的男孩,也就是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受到欧肖的宠爱以及重视,却受到亨得利的仇视。在欧肖去世之后,亨得利为了报复希斯克利夫就将其贬为下人,并多次进行迫害。可是,希斯克利夫却夺得了凯瑟琳的热恋,但迫于现实,凯瑟琳不得不嫁给其他的男青年。希斯克利夫不得不怀着悲痛的心情离开了呼啸山庄,并到其他地方谋生。三年之后,希斯克利夫成为富有的人并回到了家乡,看到凯瑟琳过着痛苦的生活,就开始展开了疯狂的报仇计划。

首先,希斯克利夫设计用赌钱的方式将亨得利的钱财骗到手,而亨得利用酗酒的方式离开了人世。并且亨得利的儿子哈利顿成为希斯克利夫的奴仆,希斯克利夫还娶走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埃德加就是凯瑟琳的丈夫,最后凯瑟琳在痛苦中死去。

希斯克利夫非常痛苦,所以决定在十年之后继续报复这些人。十年之后,希斯克利夫强迫将埃德加的小女儿小凯瑟琳嫁给即将死去的孩子林顿,最终结果林顿和小凯瑟琳都死去了。但是,希斯克利夫在复仇的过程中并不幸福,最终在不吃不喝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小凯瑟琳与哈利吨相恋,并变卖了呼啸山庄所有的财产,在画眉山庄定居。

三、自然思想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文化传统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占据了中国哲学的重要地位,是我国古代生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天人合一”思想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思想。

艾米丽运用细腻的文笔和灵敏的女性心灵感受着自然生态悠远的呼唤,将《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充分的融合于广袤大自然之中。在小说的最初部分,洛克伍德就将其比喻为“厌世者的天堂”和“一个与尘嚣隔绝的地方”。从春季描写的充满生命力的生物到秋季消逝的花朵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然而,在这些生动的画面之中,人类的思想与大自然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由于希斯克利夫很难忍受凯瑟琳的背叛一事,从而决心出走。当希斯克利夫决定和伊莎贝尔私奔之后,凯瑟琳的心情逐渐好转,其景色描写“在整片原野上......,百灵鸟唱着歌,天空是蔚蓝色的,山涧和小溪都涨满了水。”小凯瑟琳出世的时候,“户外阳光灿烂,令人神清气爽,早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进入了静悄悄的屋内,轻柔地洒落在卧榻和人身上”。这样的描写无一不是倾注了人物的情感因素,人的情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正是体现了艾米丽的自然思想。

四、栖息灵魂场所的探寻

《呼啸山庄》是人们精神的栖息之处,不管人们出于怎样的状态,只要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释放自己,总会觉得心旷神怡。儿时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一起在荒野中奔跑,向往大自然,向往自由,当心情不好时,总会到荒野中寻求慰藉。当凯瑟琳到画眉山庄养伤之后,就和希斯克利夫产生了距离感。而希斯克利夫一时接受不了凯瑟琳变得世俗,就到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将一切烦恼都置之度外。而当希斯克利夫出走的那天晚上,凯瑟琳不顾恶劣的天气,一直将自己浸泡在暴风雨当中,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够减轻自己的痛苦。当凯瑟琳快要去世的时候,她才幡然醒悟,只有大自然才是栖息自己灵魂的地方,才能够摆脱自己的烦恼。甚至到凯瑟琳死后,她的状态也是一片安详,那是因为她早已回到了自己的灵魂气息地——大自然。

文章作者所处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价值观逐渐渗透到英国的各个地方。而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开展,人类在自身欲望的驱使之下,逐渐产生了战胜自然的想法,正是由于这样,人与自然和谐的局面逐渐被人类打破,甚至出现了生态系统失衡的状况。随着工业文明的逐渐展开,人类对于物质的追求极度膨胀,推动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发展。物质主义极度膨胀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伴随自然异化的发展人类异化也在同时发生。在《呼啸山庄》中,一般将人群划分成两派相互抗争的局面,即以亨得利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和以凯瑟琳、希斯克利夫为主要代表的封闭世界。前者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一些价值观念,主要维护传统的价值观念;而后者主要对工业文明则保持着相对的距离,更多的体现追求自由的荒原精神。

少年时的希斯克利夫有着诸多优点,崇尚自由,具有人性美。而当他接触到工业文明时,却使用文明人的方式剥夺了亨得利的财产,并以文明人的手段折磨着他的敌人。在伊莎贝尔眼里他是一个恶魔,小凯瑟琳则诅咒他死后没人会哭,这些都是因为希斯克利夫被仇恨蒙蔽了自己内心的良知。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的迫害,在小凯瑟琳内心形成了顽强坚贞的性格,其中的坚贞就是对爱的执着。他所向往的生活仅仅就是能够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那些荣华富贵都是浮云。但是,文明社会却破坏了他这小小的愿望,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嫁给了别人。面临凯瑟琳的背叛,他痛苦地离开了呼啸山庄。三年之后在文明的浸礼之下,希斯克利夫变得富有,变得有心计,从前那个富有诸多人性的少年一去不复返。他开始利用文明社会的成果开始复仇,将亨得利的财产利用赌博的手段让他倾家荡产,甚至十年之后还不放过呼啸山庄的那些人。文明对于人类具有极大的摧毁力量,但是割裂的文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对生命的感受,面对自然不会再有那种怡然自得。

在小说的结尾处,天性相似的小凯瑟琳和哈利顿结合在了一起,并一同搬至画眉山庄,而将呼啸山庄留给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这样的结尾代表了作者对于宁静与和谐生活的美好追求,对于重归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望。

结语:统而言之,《呼啸山庄》中少年时的希斯克利夫具有诸多人性美,但是在文明社会的摧残之下人性变得极度扭曲。这样的人物设置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思考,而且还提醒文明社会的人类切勿被工业文明带来的物欲蒙蔽双眼,做出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所谓文明的行为。

[1]裴洁君.论《呼啸山庄》中自然与文明的冲突[J].科技信息,2011,09(31):56-57

[2]周春红,段慧琼.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呼啸山庄》和《德伯家的苔丝》[J].海外英语(上),2013,08(3):78-79

[3]杨晖,刘静雯.生态批评的历史路径及其当代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院报,2013,25(2)89-90

猜你喜欢
呼啸山庄凯瑟琳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对不文明说“不”
Analyses of the Roots of Protagonists’ Trag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文明歌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
伦敦24小时
微笑着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