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截稿期已过,编辑部突破底线,版面虚位以待,只为等待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后的结果。编辑们在疯狂码字,倾倒这10天来所见所闻所想。
而另一批人,则默默地进行了夏令进补:有朋友看了超过20场电影,谢绝所有饭局派对,专做影院钉子户,享受私人的精神欢愉;也有像我这样的,只能利用周末恶补,3天连看7部电影,头晕目眩还沾沾自喜。当最后一天的夜晚,朋友圈突然同时出现若干张手持《现代启示录》票炫耀的帖子,惨烈“撞图”后,大家相聚一乐“原来你也在这里”,此时,进补的膏药味儿弥漫于空气,比PM2.5爆表更浓烈。
当然,夏令进补的不仅是电影,还有电视机前的球迷。那日经过某著名鸭脖店,看到“炸鸡+鸭脖——世界杯套餐”煞有介事的包装,忍不住开心一笑。世界杯的凌晨,填满的不仅是精神,还有饥肠,最好的营销广告理当是啤酒和小吃,以及24小时送的汉堡,即便是硬熬、闹钟起夜,精神疲惫,小腹渐凸,也会开心地喝着功能饮料挨过上班8小时,奔向下一个目标。FIFA官方贴出北京球迷大排档看球的照片,大赞“这就是真球迷”。外国记者不解中国人为何对“不相干”的世界杯如痴如醉,这道理就像我们对梦想的持续追逐一样,因为遥不可及,所以更要念念不忘。
那边厢,“前暑期档”狂轰滥炸的美国大片,一个月6部在线的节奏让影迷口袋扁扁,单月进口片贡献近20亿票房不是传说。虽然这里有多重因素起作用,但“扎堆”一直不是什么好事,也总落个“生产炮灰”的评价,比如吃亏的文艺片《摩纳哥王妃》。这是进补过量的案例,市场是相对平衡的,消费能力不是无限的,此消彼长。
做一件让自己快乐的事,是许多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无论是看电影、看球,还是看书。在快乐驱动力面前,钱不是大问题,怎么营造一个让他不断掏钱的氛围才是大问题。充分的选择空间,充足的信息量,合理的节奏,对路的产品,便利的消费方式和渠道……当被各种触手可及的诱惑所包围时,幸福感就是开启的秘钥。还是请跟随本期杂志一起重温这次上海电影节吧,因为,能让全民都参与的电影节,国内目前别无分号。没能来上海进补的,我们给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