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柔,林 雅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孔颖达对《易·贲》中“文明以止,人文也”一句作疏说:“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人文素养的实质不是理论性的、技术性的、实用性的,而是侧重感性思想和精神内涵的。具体到竞技体育领域,人文素质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运动员竞赛时的心理承受力和意志品质。作为国家体育事业的核心力量,运动员学生既是竞技体育的主体,在其竞赛生涯中为国为省挥洒汗水、争取荣誉,同时也是推动国家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人才的培养必须合乎社会的需求,在整个社会愈加重视且倡导人文修养的今天,人文课程对于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必将提升到新的高度和标准。
(一)人文意识薄弱。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思想对运动员学生负面影响还是存在的,短期即能获益或是对专业有直接作用的课程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对于需要长期积累并注重内在修为的“非物化”的人文类课程,学生往往兴味索然。此外,由于竞技体育专业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所接受的小学、初中等前期教育有一定的差别,长期侧重于体育专项训练往往缺少系统、全面的人文课程的学习,导致了进入高校阶段后表现出的底子薄、能力差异大等不足。
(二)人文教育形式单一。文化素养是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环境的濡染得来的,学生对人文课程兴趣不足除了自身基础薄弱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的是由于学校教学形式的单一和内容的单调。目前人文课程的大都主采用省编或高校通用教材,这类教材的知识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普通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其大纲的能力要求和课时安排等也是根据普通高中和高校的特点进行设定的。运动员学生的能力和基础相对薄弱,接受起来困难颇多,同时教学时间和具体实践也往往无法满足教材设定的要求,为了尽可能适应教材进度,教师往往只能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课后又缺少交流答疑的机会和时间,运动员以囫囵吞枣的方式学习,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消化不良,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哲学思想、人文智慧及坚定意志品质深厚积累并提炼的结晶,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意义。体育运动与人文精神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运动健儿忘我拼搏,超越自我的相关事迹可以作为教学中的实例,从而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必修课内容可以通过自编教材的形式去粗取精,撷选更适合运动员学生的精读必读材料,兼顾他们的认知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选修课程的内容可加以拓宽,通过联系竞技系或运动队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社团活动。
(二)强调师生互动。老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其道解其惑,教授学生知识,同时还应该通过自身良好的素养和修为濡染学生,使其能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首先必须是人文精神的践行者,教师的“为道”对学生所起的榜样力量不可忽视。
人文教学相较于专业学科而言,同样需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和互动,良好的课堂气氛是热烈而有序或沉静而不沉闷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仅是成为接受者,同时还应当成为主体。作为竞技体育专业的学生,缺少的就是整段的、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的机会,但是零碎的时间和空闲如果加以合理利用,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创设人文氛围。除了优化拓展人文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将人文类活动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业余活动的一部分,最终形成具有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一方面,教学部门应该充分发动各个竞技体育系团委和学生社团的的宣传组织作用,每月分别由各个竞技体育系来举办一次人文专题类的活动,例如近期在各大电台热播的各类汉字书写大赛就是很好的推广祖国汉字书写和文化的方式。另一方面,教学部门可以通过教室布置(包括陈列一些宣传图片和名言警句)和寝室文化的建设,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常能够耳濡目染人文经典,从而由被动到主动地汲取人文知识。
[1]林娟.高职人文教育的反思和建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单作民.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特质的体现[J].科教文汇,2006.
[3]廖爱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2000.
[4]徐新红.体育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
[5]丁林海.教师人文素质修养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