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皓,周 洋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24)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就如同那支脉繁多的长江大河,波涛汹涌,高潮迭起,尤其是明清传奇的出现,更是一度达到了戏曲创作的高峰。明清传奇涛似连山,集南戏之精华,脱颖而出,如雨后春笋遍布于九州大地。
明清时期,戏曲被称为传奇,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孔尚任在《<桃花扇>小识》中也说:“传奇者,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不传。”可见明清时期的戏曲具有传奇性这一鲜明的本质特征。戏曲善于表现奇特的人物故事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常把奇人、奇事、奇情、奇迹、奇闻、奇遇谱入宫商,搬上氍毹。洪升的《长生殿》和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是传奇的典范,它们“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从人情世态出发,见人所未见之事,发人摹写未尽之情,通过深入细腻地展示人物内心情感,平中见奇,不奇而奇,但又奇中有别。
《长生殿》之奇主要是在于帝王妃子间的至真至情的旷世之恋,在于二人的仙履奇缘。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是曲折的带有传奇色彩的。自古帝王,哪个不是三宫六院,嫔妃成群,但那些妃子们往往得到的只是帝王的一夜恩宠,难以得到真正的感情,就更别提帝王能独爱一人。可惟独唐明皇,这一痴情种子,他将那颗放荡不羁的心收起,把万千宠爱都集于杨玉环一人之身,这不得不称奇,但仔细分析过后却发现唐明皇独爱之情又不失其真,因为杨玉环所独有的资本是其他嫔妃难以逾越的。当初的唐明皇也跟寻常的帝王一般,并不专情,正是杨玉环,她用她倾国倾城的美貌,用她无与伦比的才艺,用她才思敏捷的智慧,彻底俘获了帝王之心,一个女人能集美貌、才艺与智慧于一身,将女人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不得不称奇,但却又不失其实,虽然她天生貌美,后天才艺超群,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确是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发展历程的。当初的杨贵妃,荣极一时,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三位同胞姐姐被封为夫人,最可贵的是唐明皇对她更是万般宠爱,总的来说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的一切都是唐明皇给的,她深信唐明皇只爱她一人,但杨贵妃忽略了一点就是李隆基乃一代帝王,帝王的心是不可能被一个人所牵绊的,所以在第五出《禊游》归来后,杨贵妃由于一时的嫉妒,愤而回宫,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会被贬谪出宫,从此皇宫的荣华,安逸舒适的生活,与唐明皇的缠绵都成了过往云烟,尽管她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尽管她有无与伦比的才艺但依然被毫不留情的贬谪,至此,她悔恨自己,她更要改变自己。第八出《献发》,杨贵妃显出了自己的智慧,在这唯一的一次机会面前,她毅然将自己最珍贵的青丝献了出去,这唤起了唐明皇无尽的怀念,余香犹存,而佳人不再,此时唐明皇再也忍受不了相思的折磨,宣旨复召杨贵妃。此时的杨贵妃在遭受贬谪后,渐渐适应了皇宫的环境,但这一次她并不是一味的忍让,而是在情感面前,她变得极为主动,杨贵妃曾道:“江采蘋,江采蘋,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在第十八出《夜怨》,唐明皇托病与梅妃缠绵于翠华西阁,杨贵妃闻听本欲夜闯,但回念一想上次的贬谪,就主动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怒火怨气。第十九出《絮阁》,天色黎明时分,杨贵妃闯翠华西阁,此时云雨过后的唐明皇对杨贵妃满心的歉疚,在杨贵妃找到梅妃的绣鞋和金钗时,唐明皇竟然一时无措,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好奇怪。这是哪里来的,连寡人也不解。”这是帝王的言语吗?怎么听着像寻常男子被抓奸不成但被妻子拿到赃物时的言语,此间二人情感的微妙可见一斑。杨贵妃随后见机发嗲,唐明皇自知理亏,花尽心思安慰她讨好她。从此,唐明皇深知偷食的弊端,自此断了对其他嫔妃的幸宠,只独爱杨贵妃。第二十二出《密誓》,二人在双星下盟誓,“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但在二人最美好的时光,在情感至真至切之时,潼关失陷,闻此惊变,万般无奈,唐明皇避逃西蜀,马嵬坡前断送了绝代红颜。此后,故事进入了另一境界,二人的仙履奇缘正式展开。
《长生殿》的奇还在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仙履奇缘。早在第十一出《闻乐》中,月主嫦娥道出玉环前世乃蓬莱仙子而后召杨玉环之魂至月宫闻乐,暗授千秋法曲音,将仙乐传于人世。杨玉环将《霓裳羽衣》制出,唐明皇甚是喜爱,二人志趣相投,二人之间的情感得以迅速发展。第二十二出《密誓》,二人在双星下盟誓,天孙织女与牛郎在天见证,并许诺“若果后来不背今盟,决当为之绾合。”马嵬坡之变,玉环魂断,第二十七出《冥追》,玉环化为魂魄,见到了姐姐虢国夫人与堂兄杨国忠的惨状,心思忏悔。玉环前世乃蓬莱仙子,马嵬坡土地保护了她的肉身,安顿了魂魄。第三十三出《神诉》,天孙织女愿保奏天庭,许诺杨贵妃复归仙位。第三十七出《尸解》,杨玉环的魂魄,魂游至长安,睹旧景,而后天帝敕旨许杨玉环归仙位,玉环魂归一体,携金钗钿盒,仅留御赐锦囊,飞升蓬莱。另一边,唐明皇日夜思念贵妃,《闻铃》、《哭像》、《私祭》、《改葬》等出,都展现出明皇时时悔恨马嵬坡没护住贵妃,以致天人永隔,不得重聚。贵妃列归仙位,也时时不忘与唐明皇的誓言:“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寄情》、《得信》二出明示,贵妃前世蓬莱仙子,唐明皇原是孔升真人,八月十五数合飞升,一段仙履奇缘,二人月宫重聚,永生永世结为天上夫妻。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旷世之恋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至情者终成眷属,可谓奇哉。
《牡丹亭》之奇主要在于杜丽娘慕色还魂。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至情“乃本剧之主旨,杜丽娘就是”至情“的代表。侯门深似海,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之家,深居高院,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她曾经安于父亲替她安排下的道路,矜持,温顺,这突出表现在《闺塾》一场。由于生活上的束缚、单调,也造成了杜丽娘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的不满和怀疑,《诗经》中的爱情更是唤起了她青春的觉醒,她埋怨父亲耽误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外界的春光明媚刺激了她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情窦初开,在春香的带领下赏游后花园,感慨“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惊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付与断尽颓垣“。赞叹”遍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游园困倦,遂入梦,由于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对婚姻的向往,她梦中与柳梦梅相见,一番高唐云雨,梦醒后对梦梅满怀无限相思之情,杜丽娘归后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之后便魂断牡丹亭。一段游园,唱出了闺怨之情;一段惊梦,断送了薄命红颜。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
杜丽娘死后入枉死城,仍然对爱情充满着无限期望。第二十三出《冥判》,杜丽娘巧遇人间战乱,阴间大赦,判官主持将冤魂还阳,但杜丽娘“慕色而亡”,无有凭证,幸有牡丹亭花仙作证,并在丽娘死后保存了她的肉身,这才使得丽娘有了还阳的机会。柳梦梅太湖石下得佳人画像,杜丽娘魂游牡丹亭,二人定下誓言,最后柳梦梅掘墓使杜丽娘死而复生。杜丽娘是由于自己对爱的渴望,由于花仙的相助,由于柳梦梅的痴情,才慕色还魂。相比于《长生殿》杨贵妃的魂归一体,杨贵妃的肉身是土地保存的,她的飞升位列仙班是在天孙织女的相助,最终实现飞升是由于天帝的敕旨降恩。两剧在此虽有相似之处,但都不尽相同。两剧虽奇不同,但总的而言都是极具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的。
仙履奇缘《长生殿》,慕色还魂《牡丹亭》,剧中之奇正是明清时期传奇最大看点之一,《长生殿》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至真至情,《牡丹亭》里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生死不渝,两出奇特、伟大的爱情传奇成为了中国爱情史上的两座丰碑,引无数仙侣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