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刚
(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54)
演员把作家用文字手段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的鲜活的形象,使人物从作品中走出来,变成生活中的人,再把生活中的人物提炼放大搬上舞台,更是需要准确地理解和准确表现。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自己塑造“推车商贩”作一阐述。
一、准确的把握人物性格。人物性格的把握是演员理解人物的主要方面,要从作品中的人物行为和语言中挖掘,是人物本质的主要来源。“推车商贩”的性格,是表现大唐盛世时,大唐西市中所有商贩的一个缩影,不是“个人”角色,这就需要对商贩有典型形象的概括,我的理解是,虽然“推车商贩”是个小角色,却一样有他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勤劳、热情、幽默、机智、善良。这就需要我在思想上把“推车商贩”的性格移植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成为“商贩”,这是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第一步,需要在上台前就要酝酿角色,入戏,一直到演出结束。而要做到这一点,却需要在台下反复的揣摩和练习来把握人物的性格基调。
二、人物性格的准确表现。理解对了人物的性格,就要用心体验,用准确的方式手段表现出来。表演中最主要的是找到足以深刻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部形式,并有能力在每次演出中准确地再现这种形式。作为演员主要是通过研究作品来理解人物,但仅止于此是不够的,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深入生活的途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演员对人物浅表的理解是演不好角色的,需要从生活中获取对人物直接的感情体验,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推车商贩”这个“小”角色,在表现形式上并不小,要知道,舞台艺术也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想演好角色就要在理解实际角色性格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夸大、放大。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反复推敲和练习能表现这个角色的动作、表情等细节。如一上场,我要推着装满布匹的木制独轮车,如果只是简单的把车推到舞台上的指定位置,虽然有些观众不会在意,但也会有一些观众注意到你,所以我特意设计了上场动作,用不同于生活中的推车动作,以带有喜剧效果的小步跑上场,背略略弯下,脸上的表情充满了卖货的激动和幸福,这种动态的表演让人物在舞台上一下子鲜活起来。
三、舞台上的表演应该是“形似”和“神似”的完整统一。形似者为下品,神似者为上品。神似是要把人物的精神气质,内心情感体现出来,这仅仅靠模仿感情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不到的。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过的是“双重生活”,他必须具有一种双重意识,在充分表露一切适合时宜的感情同时,还要自始至终地十分注意表演的方法和细节,使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相应的动作、表情表现出来。发于内,形于外,出于自然,只有靠深厚的表现力,才能把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表情、动作如实的、有层次的表现出来。我为了使“推车商贩”的角色更加饱满,在把车推到舞台的指定位置后,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商贩的动作,而是想方设法把商贩的精神气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于是我特意在上台前,到道具室备了“毛巾”,等到了舞台上把车停稳后,我用“道具”毛巾模仿劳累却高兴的心情,解扣开子、擦拭额头的汗、用毛巾掸掉车上的尘土、扇起扇子一边吆喝一边等待买家等等。这些小动作从细腻的方面反映了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和内心思想活动,刻画了人物的“神似”的一面,避免了表演时的呆板、过分和不自然等问题。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表演艺术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更需要演员尽心尽力,尽可能的调整自身状态,让人物形象在设定的时间内一次性且深刻的展现在舞台上,没有机会重来,只有更充分的准备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我在“推车商贩”近十分钟的舞台人物表演时间中,在流逝的每一个时间用连贯、细腻的动作、表情、神情气质,塑造了让观众认可的饱满的人物舞台形象,可以说是我对舞台表演的成功掌控,这也为我今后的舞台表演艺术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使我的舞台表演日益成熟和提升,对我以后舞台人物的塑造树立了更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