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戏唱词特点及剧目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4-08-15 00:42刘存杰
戏剧之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程式化豫剧唱词

刘存杰

(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61)

大弦戏唱词特点及剧目发展的若干思考

刘存杰

(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61)

大弦戏是活跃在豫北、鲁西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唱词具有程式化、诗词化等特色。目前,大弦戏已经走下御戏神坛,风华不再而面临被边缘化的事实,尤其是优秀演出剧目匮乏。大弦戏剧目要传承与发展,必须走出过分本土化复排误区,转变原来的红脸唱腔为主的观念,积极借鉴其他剧种的改革经验,同时,要放开眼界吸引优秀编导人才的介入。

大弦戏;稀有剧种;剧目发展

大弦戏是活跃在豫北、鲁西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其传统剧目非常丰富,在河南众多地方戏中,可谓是剧目最多的一种,传说有500多部。根据老艺人回忆和文化工作者周云峰1954年随团调查笔录,统计传统剧目有200多个。由于弦索腔衰落,乃至濒临灭绝等原因,现有剧目名录的仅有一百多部,能够上演的不足50部大多取材于朝代忠奸斗争、宫廷袍带戏。

大弦戏的唱词特点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大弦戏形成了具有豫北特色的程式化、诗词化等特色。其主要表现为文本语言的程式化和人物动作的程式化,现主要看其语言的程式化。文本语言的程式特点多体现在一些关键唱段,例如同一套曲曲牌的唱词,一段中句数相等,某些重复的句子,重复的方式也非常相似等方面。如曲牌《耍孩儿》在不同剧目中的唱词:

塌板耍孩儿(《哭头》中赵普词):

有老臣来跪丹樨万岁爷来你听知千万那个莫要失主意万岁那个好比殷封王殷殷封王韩素美好比苏苏妲己此人封不得宫宫院内万岁爷不准不准臣的本有老身跪死跪死不起跪死跪死不起。

大弦戏唱词具有程式化特点。在众多剧目中,有些小人物,因角色单一,唱词较少,多使用些通用的句子。如打仗探子报军情时的唱词《慢调子》就是一例:

探马一出报军情昼夜奔忙不消停。 (这一般是报子通用,要反复两遍。)

大弦戏唱词在程式化特点方面还不止这些。另外还有凯旋归来通用的《喜归朝》,金殿饮酒通用的《四边静》等。

《喜归朝》

万里青云缈检点进都师我才知天地日月春光照黄金甲绛红袍玉带紧上腰士卿揣带一个个多荣耀。

大弦戏剧目的唱词独特,虽然长期在农村流行,可以感觉到其明显的乡土化倾向,但是把它与旧时的豫剧等河南地方戏曲剧种进行比较,明显可以看出大弦戏的唱词更为典雅,有诗词化特点,如:《步步娇》(《三进碧游宫》)广成子词:

七星北斗叩丹震日月熬尽(哎)年(哎)年老人东海年年添新水西山年年发巧云三山六水依依然在哪有争名夺利人哪有争名夺利人。

又如《杨府选将》八王千岁出场的一段唱(具体曲牌不详):

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中尽是干国臣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乾坤。

很显然,就像一首无题诗。有些唱词如带有民歌风味的诗。如:

《黄莺儿》(《送徐庶》)中刘备唱词:

美酒(呀)饯君(哎)君(哎)饯君别(哎)好恩情难割舍(哎)难割难舍预备下贺酒官亭(啊)官亭设。

这些唱词显然不同于我省的其他剧种,在唱词方面,保留原来剧目唱词的地方特色。但这些唱词又有推动情节慢,变化少的缺点,这和大弦戏古老的曲牌体音乐有很大关系。

大弦戏剧目发展的思考

大弦戏剧目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长期以来为当地人民所喜爱。但在多元化消费观的影响下,它已经从古时候的御戏神坛,沦为今日凋零的黄花,在被边缘化的事实面前,难以引起时人较多的目光。如何发展大弦戏,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代人们无法回避的难题,笔者在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剧目编排要走出狭隘的本土化。大弦戏发展,仅就剧目发展而言,正如曾在剧团从事导演的老艺人戴建平、魏建军所说:大弦戏也排演了一些现代剧目,如《称娘》、《李二嫂改嫁》等,但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好。然而在传统剧目编排方面,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还有积极可探索的空间。

大弦戏要发展,首先就是剧目编排要走出狭隘的本土化。关于大弦戏代表剧目,有人认为《薛刚反唐》是大弦戏中有代表性的剧目,该剧目以打杀场面为主,气氛紧张、热烈,保留了传统的“赤膊戏”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大弦戏的武戏特点。“两个赤膊大将与官兵撕杀,锣鼓喧天,长号吹奏,将混战的场面和气氛推向高潮,二人冲杀赛下山猛虎、混海蛟龙,给人以无限的力量美,由此可以深刻领悟大弦戏骠酣、刚烈、豪放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说也是有道理的。但在今天,这样的编排,应该冷静看待和分析。大弦戏的编排,要走出固有的本土化,要有意识面对更广大地区的观众,无论是唱词上,还是在音乐表演上,都需要有很多工作来做。就剧目编排方向而言,根据观众审美需求,笔者认为应挖掘刀马旦表演的剧目。

(二)转变红脸角色唱段较长的固有观念。大弦戏传统剧目的复排,一定要去粗存精,不可历史性的照搬,不然吸引不住观众的目光,在今后的市场中,也难以长久演出。如何打造自己的传统剧目,提高剧目复排的质量?

《赵氏孤儿》是大弦戏和豫剧的共有剧目之一,大弦戏还另名为《韩厥还朝》;豫剧另名为《程婴救孤》,由李树建老师主演,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国内可谓家喻户晓,并在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两个剧种,面对同一历史题材,借鉴原有剧目进行创新的不同之处是很多的。首先说主题,豫剧《赵氏孤儿》已经摆脱复仇的主题,升华为把重点放在程婴忍辱负重,维系江山社稷上。其次,在程婴的唱段腔设计上,出现了如泣如诉的经典唱段。

豫剧中红脸角色魏绛的唱词及表演所用时间不到两分钟。而大弦戏中红脸角色韩厥的唱词,竟然占6分钟之多。大弦戏的编排将“还朝”的红脸角色安排大段唱,未免有些单调,使剧目显得冗杂,这就降低了剧目的感染力,而且在韩厥大段唱过之后又增加了一个角色魏成唱:“我这里把将军的马头拦……”魏成这个角色的介入,更使剧目显得不够简洁。给人的印象,韩厥这个人物给观众的印象要胜过程婴,这无疑是弱化了该剧目通过程婴表演以悲剧感人的效果。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大弦戏剧目编排,还局限于红脸、老生角色为主的固有观念,这样做,给人的印象是该剧目只是擅长讲故事,但讲的故事不感人,究其原因就是大弦戏这些剧目的编排,不是根据剧目主题需要,去合理设置人物角色和唱腔时间。

(三)吸引优秀编导人才的介入。为什么大弦戏和豫剧在同一剧目编排上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具有新视野、新观念的导演。豫剧剧目的编排也有处于底层的初创阶段,而早在1935年,樊粹庭致力于豫剧的改革,很快就使长期以来被视为粗俗艺术的豫剧有了不错的口碑,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豫剧。大弦戏剧目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但需要优秀的编导人才,去挖掘珍贵的材料,结合时代提升人们认可的主题,而不是只停留在过去忠奸模式化的争斗或家族复仇的传统主题上。例如,根据地域特点,大弦戏需要歌颂黄河,结合滑县当地的瓦岗寨景点的旅游资源,融入新的时代主题。大弦戏需要根据现有演员特点,量身制作几排戏,这不仅是钱的投入问题,而是要最大限度地熟悉现有剧团优秀演员的特长去设计。这需要潜心去听他们的戏,因人制宜,这样才能避免纸上谈兵式盲目复排戏,盲目排新戏,移植其他剧种的剧目。优秀的编导,不但是有学识,更要有像樊粹庭老前辈那样的担当精神。我们期待着新的优秀编导能投入到大弦戏的剧目发展中来,使大弦戏剧目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1]史周宾.濮阳大弦戏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张艳.豫北大弦戏渊源及其审美特征[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肖宜悦.大弦戏的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滑县大弦戏剧团.《杨府选将》光盘,2006年录制.

J827

A

1007-0125(2014)09-0052-02

刘存杰(1974-)河南安阳人,南阳师范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戏曲文化研究。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ZW068)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程式化豫剧唱词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