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钢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课 训练课与比赛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在行动上认真对待。
人在相对安静的状态,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如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发挥运动成绩不能立即达到正常水平。这种现象要延续一段时候,才能逐步消除,这种延续现象叫惰性作用。准备活动的作用首先是人为地通过肌肉的活动,克服种机能活动的惰性,从而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使机体进入正式活动时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
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机能是互相配合与协作的,当肌肉进行紧张的运动时。有机物的强烈分解和能量少的释放,需要大大加强,氧和营养的物质供应。而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是由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来执行,然而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惰性比支配骨骼运动的躯体性神经系统大。如:在没有做准备活动就进行1500米跑,躯体性机能在20至30秒钟内可以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而内脏器官则要在二至三分钟才能发挥较大的工作效能,因此,不做预备活动就进行正式运动时,内脏器官的机能不能适应肌肉运动的要求,不仅运动成绩下降,而且会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这会损害人体健康的。
做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同时也带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大大提高兴奋性和灵活性,如:心脏中血液出入量的增加,肺对气体交换量的提高,都促使新陈代谢的加强,以保证肌肉的营养供应和废物排除以而提高整个肌体的运动能力,促进体育成绩的提高。
实际上,当学生知道要上体育课时,即使还未开始运动也会,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起一定的变化,以适应即将来临的肌肉运动。这种生理变化叫赛前状态,但上课前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过高(即过度紧张)或过低(无精打采)都对上课产生不良影响,这就需要通过准备活动加以调节。抑制课前的过度紧张状态,或解除无精打采现象,为顺利地进行教学做好思想上与生理上的准备。
做准备活动后,人体的降温提高了。可以减少小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增强,弹性和灵活性,从而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
准备活动的各种练习,可以发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使各种器官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的全向发生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课准备活动一般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和重要性准备活动,如果上课内容程度大技术复杂,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要随之增大,反之则应减小。
冬天气温低,散热快机体发热的时间长生理惰性大,夏天则相反,因此,冬天做准备活动的时间要长,普通体育课准备的时间约5—8分钟,学生心跳频率一般约每分钟120下,练习课一般约20—20分钟,心跳频率适当快些。
总之,准备活动的运动量的大小,应根据教材内容,对象,外界环境来确定,但是,它不能超过正式练习的运动量,否则能量消耗过多,对正式练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