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上报统计数字竟受到打击

2014-08-14 09:27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5期
关键词:王大妈掌柜的玉米面

我是晋城县五金交电化工公司统计员。

去年十二月初,我们公司领导决定批发部八日停业盘点,十六日再开业。今年一月初,公司张副经理通知我:“十二月统计只报盘点前一至七日的实销售总值和实销售类值,盘点后即16日至31日的实销售总值322356元转到1981年元月,作为1981年开门红的基础。”我提出,按规定,统计报表必须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这样报不合适。但张副经理说这是领导集体决定的,非这样报不可。经张签字的隐瞒数字的报表上报后,我向地区分公司和县统计局如实反映了情况,并另作了报表。事后,分公司追问此事,我公司领导大为恼火,对我进行训斥,逼我交待动机,说我想把公司搞乱,破坏安定团结,还在两次职工大会上进行不指名的批评,向我施加压力。

我坚持统计工作的原则,竟落到这样的结果,这不是坚持原则的人受气吗?!现在虽然地区分公司和县统计局支持我,可他们隔了一层,纠正不了这种歪风。

(1981年11月2日《光明日报》)

点评:今年是全国经济普查之年,但愿类似的统计不要重演。

“金圆券”下的生活

蒋介石统治到1948年,真叫人没法活下去,法币暴落,物价飞腾。“金圆券”(蒋介石反动政府发行的一种伪币)出来以后,物价一天不知要涨多少次。当时按黑市算,一个特技工人每月工资才能买二十七八斤玉米面,一个小工每月的工资还买不到18斤!工人一领到工资,马上就得跑去买粮食,只要前后差一步,价钱就要差两三角。而且说也奇怪,只要工厂一开支,粮价涨得准快。

一次,刚领到工资的王大妈起五更就到粮店门口排队。好容易才轮到王大妈,她腿脚不灵便,颤颤悠悠地靠近柜台问:“掌柜的,棒子面多少钱一斤?”

“你没看见牌子上写着一元二吗?”账房先生不耐烦地回答。

王大妈一面问价,一面抖了抖口袋上的尘土,接着把金圆券和口袋递给伙计说:“给我称十斤。”伙计刚要伸过手去接,掌柜的突然停下拨弄的算盘,看了看表,喊道:“老王,先到外面改下牌价,玉米面一元四角一斤,大米……”

王大妈惊惶问道:“我这该算一元二吧?”

“一元四。”掌柜的漫不经心地回答。

王大妈顿时气得发昏,一屁股坐在门坎上,放声大哭起来:“这日子还让不让人活啊?……”

“这世道,穷人到哪里去说理。你不买,说不定再涨上几角。”人们劝解。

王大妈满脸泪痕,一路哭哭啼啼,提着八斤半玉米面回家了。

(1962年7月5日《中国青年报》)

点评:看似戏剧性的情景,其实是当时通货膨账、民不聊生的真实写照。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大妈掌柜的玉米面
感恩玉米面
若无其事
婆婆是位“外交官”
我们班的“王大妈”
玉米面糊饼
颜值超高的玉米面美食
悬壶药铺
悬壶药铺
又是一年月季花开
最好的环保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