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典阅读的开展能够有效的引人深思,让读者的思想得以沉淀于精化,在这一过程中,书中的文字因为阅读而被重新赋予了生命,同时也实现了对读者内涵的充实。因此,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是尤为关键的。当前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经典阅读带来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如何在这一新形势下,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以确保对经典阅读的有效推动,将是未来图书馆的一个工作重点。
关键词:图书馆;经典阅读;全媒体
在通讯技术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带动下,现代社会迎来了崭新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期,图书馆经典阅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能把全媒体理念充分的融入到图书馆经典阅读过程中,并激发群众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将能够进一步强化经典阅读的深度,给我国文化事业前行创造更多的保障。
1 开展经典阅读的现实意义简述
1.1 经典文学中对群众的教育作用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文学经典作品中,往往呈现出较为庄重、高尚的精神层面。在历史不断的洗礼与雕琢下,得以保存的文学经典作品,其教育价值总会更加的凸显,这种价值不会受到历史时间及空间的限制。经典阅读无论是对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还是一个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中老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在进行文学经典阅读的时候,一方面能够调动自己内心对文中所表述正直理念追崇的热情,同时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各种人物在面对命运挑战时所形成的心理想法,并在文字不断的熏陶之下,增强自身面对生活与人身的坚定信念[1]。所以,我们认为文学经典的阅读是可以制约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思维模式,从而实现对人们的教育功能。
1.2 引领读者灵魂逐渐走向高贵
对于经典作品来说,不管其年限有多久远,都可以确切的把握住人们生存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中心思想——专注于人类的不断自我完善,让人们潜在的灵魂逐渐的高贵,突破现实的捆绑,重新获取自由,从而实现生命最原始的价值与意义。一个伟大的学者,用自己的心灵与灵魂造就了经典作品,并将智慧融入得以保存。可以说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就好像是走进一个迷宫,很容易让读者偏离,要想在这一迷宫中找到正确的目标与方向并不是那么简单。经典就是通过古老的文字将一种精神加以表达,将作者的智慧用文字的方式加以保存,是人们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经典并非是面向全部人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领悟经典。所以,阅读者必须要将自身的身心与灵魂全面的投入到经典中,用心去感受经典所传递的精神世界,才可以从根本上去感悟经典智慧[2]。
1.3 经典阅读能够增强民族竞争力水平
经典作品所蕴藏的中华精神,所传递给现代人们的文化思想,将是确保民族精神得以保存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民族竞争力水平的基础。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前行的带动下,注重对国学经典的阅读,以及对其中所蕴藏的重要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对于民族强大具有关键性影响意义,这也是作为炎黄子孙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所兴起的汉语学习热潮,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存在意义,以及对新世纪社会文化前行的影响价值。国学经典所宣扬的敢于创新,自立自强的精神,对于现代国家及民族的发展都体现出极大的参考意义。
2 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经典阅读受到的影响
2.1 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影响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群众的阅读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变。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群众阅读率正表现出连年降低的发展趋向,这一问题已经逐步的发展成一个社会性质的问题,必须要给予充分重视。不仅如此,对于阅读群众的主力,青少年的阅读情况也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接受外界信息的时候都更偏重于网络与电视这些途径,很少会选择经典阅读。并且在对信息的接收时,不再局限于文字的传递,而是会选择更加直观的图片形式。其实,人类的进步与创造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想象力的促进的,其中对人类想象力最具有激发的便是对文字的阅读与思考。因此,现代人们过多的偏重于对图像的获取,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身想象力的散发,这对于未来发展将造成很大的局限性。
2.2 对经典的曲解与误读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所累积下的作品无数,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够称得上是经典。所谓经典,必须是经过历史长河洗礼与承典,其所蕴含精神却历久弥新的作品,才可以称之为经典。并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经典必须是对原著的保留,不能在此基础上做相应的解读与翻译。所以,作为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经典作品的时候,必须要体现出较强的明确性,确保读者所读经典作品质量与价值的过关[3]。
2.3 学科的失衡
对于读者来说,对经典的阅读其实就是属于自我选择活动。也就是说,经典阅读是属于个人行为的范畴,源自于人们的自主心理,所有读者全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读者根据自身喜好需求,选择相应的作品加以阅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审视自我,感受了解自身所处的真实状态。从当前经典书籍的组成情况来看,往往多以人文方面的书籍为主,而自然科学类相关的作品则相对比例较小,这样就容易出现学科的失衡,给不同领域的读者阅读经典带来不便。所以,应多推介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普经典供那些有需求的读者阅读,只有文理兼顾,科学、人文并重,才能确保学科之间的平衡。
3 全媒体时代推动图书馆经典阅读服务的具体措施
3.1 因人制宜,实现传播形态多样化
全媒体传播首先应该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类型,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以实现最佳效果。对于媒介内容,通过“全媒体”传播平台可以有各种表现形式,但同时也根据不同个体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信息表现的侧重对采用的媒体形式进行取舍和调整。因此,要因人制宜,利用全媒体技术将图书馆经典阅读分门别类,针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采取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形态,将图书馆经典阅读以更加贴切民众生活为契机,实现图书馆经典阅读传播的多样化。图书馆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制经典著作的服务菜单,也可以利用三网融合技术,将特定用户感兴趣的经典作品的资料发送到手机、电视、网络等任一终端,也可以利用相关的工具和载体为用户建立个性化的专属经典知识库,方便用户随时获取信息[4]。另外,针对农村经典阅读程度较弱的现状,我们城市图书馆可以与农村文化站进行紧密合作。将经典阅读的方式通过网络以动画、文字、图像等多种传播形态展现在农民朋友面前,从而改变以往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而放弃对经典著作的阅读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理解能力。endprint
3.2 与时俱进,力求服务方式立体化
全媒体是以生产对象专门化即受众的信息认知为起点组织媒介内容生产,由此便突破了传统媒体存在的基本形态。图书馆应该契合当前民众以网络为主的阅读方式,与时俱进地将经典著作以电子版形式,辅助以声像、动画等,以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式进行传播,才能提高经典阅读的大众化。这种基于多种移动终端和载体为主的阅读方式将会有效推动图书馆经典阅读的开展。另外,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性变化的有利条件,在图书馆经典阅读的推广进程中,将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结合起来,纸质图书、互联网、阅读器、手机阅读及数字图书馆同步进行,可形成互补效应。图书馆在对用户同一信息需求的服务中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和终端,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载体,全时段、宽用户、立体化地进行信息服务,共同建构一种全景化的立体经典阅读服务格局。经典阅读在服务形式上呈现三维空间效果,让用户置身各种不同形式信息的包围之中,全方位立体化感受和体验服务成果。例如,图书馆可以以传统阅读方式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网络化等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使经典阅读推广活动进校园、进社区、下基层。有效利用图书馆自身的可用资源,为读者举办各类阅读欣赏讲座和沙龙探讨等读书活动,形成经典阅读的普遍氛围。这些举措可吸引广大读者的参与,也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再就是可以创建数字化经典阅读室,读者可以自由选择运用电脑、电视、智能手机、移动设备等对经典阅读进行多角度、立体化的感受。如此一来,便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现代读者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创造了更加良好的阅读条件,从而增强了经典阅读的服务质量[5]。
3.3 全面提升图书馆馆员的全媒体信息素养水平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经典阅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经典阅读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图书馆馆员本身的素质水平。因此,新时期的图书馆馆员必须要正视自身当前所处的形势需求,从各个方面不断充实自己,确保自身全媒体信息素养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为图书馆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更多的保障。对于图书馆馆员全媒体信息素养的增强,我们能够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实现:第一,养成并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第二,要培养较强的创新理念,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拘于传统现状,要敢于创新,从读者实际需求出发,为读者提供更加良好的阅读服务;第三,加大对图书馆馆员现代技术的教育与训练,确保馆员能够熟练掌握电脑等多媒体操作[6]。第四,加大对图书馆馆员的考核力度。作为图书馆,要注重对馆员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及全媒体相关操作技能的考察,另外还要组织建立起完善的满足全媒体馆员工作性质实际需求的服务考评体系。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经典阅读具有十分关键的现实意义,是人们精神食粮的重要获取途径,必须要给予充分重视,这是图书馆工作不可轻视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图书馆而言,必须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职责,在当前的全媒体社会形势下,做好对经典阅读的有效推动,为群众创造更加良好的阅读条件,从而确保现代社会文明的有力前行。
参考文献
[1]于艳波. 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微书评推广经典阅读[J]. 公共图书馆,2014,01:86-89.
[2]时宏宇. 书院教学与书院式经典阅读的教学方法[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02:53-56+66.
[3]邓青云 蒲 叶. 公共图书馆与经典阅读活动[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3:54-55.
[4]姜丰伟,顾朝兵. 全媒体时代下的数字阅读与经典阅读推广[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02:55-58.
[5]刘艳侠. 经典阅读与灵魂的培育[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02:13-15.
[6]王红,韩晖. 大众文化时代经典阅读的尴尬与困境[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6:22+27.
作者简介
姜伟(1961-),女,国家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