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

2014-08-14 02:30黄妮莉
地理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分布图读图少数民族

黄妮莉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为“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分解为以下三条:①能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②能读图分析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③能读图找出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的省级区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很感兴趣,而贵州也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学生对少数民族已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面。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三、教材简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本章是在了解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本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政策。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而本节内容涉及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中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认识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和居民状况。而本节是居民状况之一 ——民族的内容。内容不多,难度也不大,重点是对国情与国策的了解,说明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而逐步建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只有掌握居民的基础知识,形成对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准备条件。所以,将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的基本技能训练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民族分布图,总结归纳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提高学生读图、归纳能力;通过学生活动,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特点;通过视频资料、教具展示等,了解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扩大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认识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五、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地图法、讨论法。运用如下:①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视频资料,对于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以“贵阳”为载体,凸显家乡贵州民族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状况的探究兴趣;②视频资料、音乐、图片在本节课中大量使用,扩展学生视野,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③课堂竞赛、贴图活动及角色扮演的活动设计,突出学生主体,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④针对本节课以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贴标签”的活动,请学生通过找出部分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来概括总结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及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六、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提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要求;教学内容恰当,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完整,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能引领学生建构重点知识;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重难点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情感教育自然、浓烈,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员 万启桂)endprint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为“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分解为以下三条:①能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②能读图分析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③能读图找出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的省级区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很感兴趣,而贵州也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学生对少数民族已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面。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三、教材简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本章是在了解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本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政策。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而本节内容涉及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中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认识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和居民状况。而本节是居民状况之一 ——民族的内容。内容不多,难度也不大,重点是对国情与国策的了解,说明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而逐步建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只有掌握居民的基础知识,形成对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准备条件。所以,将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的基本技能训练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民族分布图,总结归纳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提高学生读图、归纳能力;通过学生活动,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特点;通过视频资料、教具展示等,了解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扩大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认识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五、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地图法、讨论法。运用如下:①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视频资料,对于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以“贵阳”为载体,凸显家乡贵州民族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状况的探究兴趣;②视频资料、音乐、图片在本节课中大量使用,扩展学生视野,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③课堂竞赛、贴图活动及角色扮演的活动设计,突出学生主体,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④针对本节课以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贴标签”的活动,请学生通过找出部分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来概括总结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及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六、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提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要求;教学内容恰当,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完整,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能引领学生建构重点知识;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重难点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情感教育自然、浓烈,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员 万启桂)endprint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为“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分解为以下三条:①能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②能读图分析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③能读图找出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的省级区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很感兴趣,而贵州也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学生对少数民族已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面。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三、教材简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本章是在了解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本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政策。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而本节内容涉及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中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认识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和居民状况。而本节是居民状况之一 ——民族的内容。内容不多,难度也不大,重点是对国情与国策的了解,说明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而逐步建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只有掌握居民的基础知识,形成对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准备条件。所以,将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的基本技能训练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民族分布图,总结归纳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提高学生读图、归纳能力;通过学生活动,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特点;通过视频资料、教具展示等,了解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扩大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认识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五、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地图法、讨论法。运用如下:①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视频资料,对于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以“贵阳”为载体,凸显家乡贵州民族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状况的探究兴趣;②视频资料、音乐、图片在本节课中大量使用,扩展学生视野,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③课堂竞赛、贴图活动及角色扮演的活动设计,突出学生主体,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④针对本节课以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贴标签”的活动,请学生通过找出部分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来概括总结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及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六、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提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要求;教学内容恰当,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完整,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能引领学生建构重点知识;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重难点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情感教育自然、浓烈,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员 万启桂)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布图读图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中国癌症分布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人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