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重难点突破

2014-08-14 02:26吴凤英
地理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经度小拇指经线

吴凤英

经度的学习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是湘教版初一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的内容,这一节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提升发展创新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的重要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让学生将经度的学习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在双手上表现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动手能力。

一、经度用左右手表示

初一新生三维空间尚未建立,如何将抽象的经度学习形象直观化。为此,可让学生伸出双手,每一个手指代表一条经线,学生举起自己的双手,学习热情和兴趣一下高涨起来。

方法:面对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向西为西经,度数逐渐增大到180°,用左手表示。大拇指为0°经线的分界线 。向左分别为西经,即20°W、40°W、60°W……180°W,注意指缝也相隔20°。向右分别为东经,即20°E、40°E、60°E……180°E。如图1、图2所示。

当双手合拢,是一个球体,既形象又直观。左手表示整个西经度,右手表示整个东经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反复观察、揣摩、思考,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学习热情得到极大提高。

当双手合拢时,两大拇指指缝,即0°经线。面对0°经线,上北下南(见图3)。左手在西,表示西经;右手在东,表示东经。

当双手合拢,旋转180°,面对的是两小指缝即180°经线。面对180°经线,上北下南(见图4)。右手在西,表示东经;左手在东,表示西经。

学生积极参与,有的尝试成功,有的不能用手演示出来,可互相帮助,培养合作精神,满足操作欲望,使其获得成功体验。在整个活动中讨论、思考、探索,气氛活跃,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使经度这一知识难点得以落实,而且印象深刻。

二、东西经度的判读

东西经度的判读,历来是中考的重难点,对于这部分知识笔者没有回避,而是通过例题,总结出简便且行之有效的规律方法。

自西向东,即顺着箭头方向,度数变小为西经,度数变大为东经,总结为“小W、大E”。如图5、图6。图5中经度由40°到20°、0°,图6中经度由180°到170°、160°,经度度数均变小,所以判断为西经。A:40°W;D:170°W。图5中经度由0°到20°、40°,图6中经度由160°到170°、180°,经度度数均变大,所以判断为东经。B:20°E;C:160°E。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即自西向东画箭头,度数变小为西经,度数变大为东经,即“小W、大E”。如图7、图8。

如何判读南北半球的经纬度,一直是难点,方法如下。

由极点判断方向。因图7为南极点,图8为北极点,根据北逆南顺。首先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由度数大小变化判断东西经度。顺着箭头即自西向东,度数变小为西经,度数变大为东经,即小W,大E。

如图7,判断A点经纬度,沿着A所在纬线圈的度数为30°S,从极点与A所在的经线的度数为90°,又因顺着箭头度数变大为东经,所以为90°E。即A(30°S,90°E),同理B(60°S,135°W),图8为北半球,同理判读C(30°N,135°E),D(60°N,90°W)。

通过以上讲解,配合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总结、应用,将这部分知识加以熟练掌握。

三、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本节的难点,为避免将英国和非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在不同的半球上,造成生活的诸多不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不是(0°,180°)的经线圈,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观察,最大限度地从海洋上通过,找到(20°W,160°E)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划分,如图9。针对这部分知识,学生难于掌握,总结规律如图10:大部分东经在东半球。但小于20°,不论西经还是东经,都在东半球。大部分西经在西半球。但大于160°,不论西经还是东经,都在西半球。

为了更具体直观化,可用双手将东、西半球区分开来。如图2所示,左手大拇指代表20°W,右手无名指与小拇指之间代表160°E。具体做法如下:双手合十,然后掌心撑开,手指相对且弯曲,整体呈球状,从左手大拇指之右到右手小拇指之左可示意为东半球,从左手大拇指之左到右手小拇指(包括左手小拇指)之右可示意为西半球。

让学生反复演示几遍,东、西半球尽在自己手中,既有趣又形象,从而使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根植在脑海里,抽象知识具体、直观化,这一难点得以突破。endprint

经度的学习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是湘教版初一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的内容,这一节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提升发展创新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的重要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让学生将经度的学习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在双手上表现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动手能力。

一、经度用左右手表示

初一新生三维空间尚未建立,如何将抽象的经度学习形象直观化。为此,可让学生伸出双手,每一个手指代表一条经线,学生举起自己的双手,学习热情和兴趣一下高涨起来。

方法:面对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向西为西经,度数逐渐增大到180°,用左手表示。大拇指为0°经线的分界线 。向左分别为西经,即20°W、40°W、60°W……180°W,注意指缝也相隔20°。向右分别为东经,即20°E、40°E、60°E……180°E。如图1、图2所示。

当双手合拢,是一个球体,既形象又直观。左手表示整个西经度,右手表示整个东经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反复观察、揣摩、思考,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学习热情得到极大提高。

当双手合拢时,两大拇指指缝,即0°经线。面对0°经线,上北下南(见图3)。左手在西,表示西经;右手在东,表示东经。

当双手合拢,旋转180°,面对的是两小指缝即180°经线。面对180°经线,上北下南(见图4)。右手在西,表示东经;左手在东,表示西经。

学生积极参与,有的尝试成功,有的不能用手演示出来,可互相帮助,培养合作精神,满足操作欲望,使其获得成功体验。在整个活动中讨论、思考、探索,气氛活跃,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使经度这一知识难点得以落实,而且印象深刻。

二、东西经度的判读

东西经度的判读,历来是中考的重难点,对于这部分知识笔者没有回避,而是通过例题,总结出简便且行之有效的规律方法。

自西向东,即顺着箭头方向,度数变小为西经,度数变大为东经,总结为“小W、大E”。如图5、图6。图5中经度由40°到20°、0°,图6中经度由180°到170°、160°,经度度数均变小,所以判断为西经。A:40°W;D:170°W。图5中经度由0°到20°、40°,图6中经度由160°到170°、180°,经度度数均变大,所以判断为东经。B:20°E;C:160°E。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即自西向东画箭头,度数变小为西经,度数变大为东经,即“小W、大E”。如图7、图8。

如何判读南北半球的经纬度,一直是难点,方法如下。

由极点判断方向。因图7为南极点,图8为北极点,根据北逆南顺。首先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由度数大小变化判断东西经度。顺着箭头即自西向东,度数变小为西经,度数变大为东经,即小W,大E。

如图7,判断A点经纬度,沿着A所在纬线圈的度数为30°S,从极点与A所在的经线的度数为90°,又因顺着箭头度数变大为东经,所以为90°E。即A(30°S,90°E),同理B(60°S,135°W),图8为北半球,同理判读C(30°N,135°E),D(60°N,90°W)。

通过以上讲解,配合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总结、应用,将这部分知识加以熟练掌握。

三、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本节的难点,为避免将英国和非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在不同的半球上,造成生活的诸多不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不是(0°,180°)的经线圈,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观察,最大限度地从海洋上通过,找到(20°W,160°E)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划分,如图9。针对这部分知识,学生难于掌握,总结规律如图10:大部分东经在东半球。但小于20°,不论西经还是东经,都在东半球。大部分西经在西半球。但大于160°,不论西经还是东经,都在西半球。

为了更具体直观化,可用双手将东、西半球区分开来。如图2所示,左手大拇指代表20°W,右手无名指与小拇指之间代表160°E。具体做法如下:双手合十,然后掌心撑开,手指相对且弯曲,整体呈球状,从左手大拇指之右到右手小拇指之左可示意为东半球,从左手大拇指之左到右手小拇指(包括左手小拇指)之右可示意为西半球。

让学生反复演示几遍,东、西半球尽在自己手中,既有趣又形象,从而使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根植在脑海里,抽象知识具体、直观化,这一难点得以突破。endprint

经度的学习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是湘教版初一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的内容,这一节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提升发展创新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的重要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让学生将经度的学习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在双手上表现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动手能力。

一、经度用左右手表示

初一新生三维空间尚未建立,如何将抽象的经度学习形象直观化。为此,可让学生伸出双手,每一个手指代表一条经线,学生举起自己的双手,学习热情和兴趣一下高涨起来。

方法:面对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向西为西经,度数逐渐增大到180°,用左手表示。大拇指为0°经线的分界线 。向左分别为西经,即20°W、40°W、60°W……180°W,注意指缝也相隔20°。向右分别为东经,即20°E、40°E、60°E……180°E。如图1、图2所示。

当双手合拢,是一个球体,既形象又直观。左手表示整个西经度,右手表示整个东经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反复观察、揣摩、思考,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学习热情得到极大提高。

当双手合拢时,两大拇指指缝,即0°经线。面对0°经线,上北下南(见图3)。左手在西,表示西经;右手在东,表示东经。

当双手合拢,旋转180°,面对的是两小指缝即180°经线。面对180°经线,上北下南(见图4)。右手在西,表示东经;左手在东,表示西经。

学生积极参与,有的尝试成功,有的不能用手演示出来,可互相帮助,培养合作精神,满足操作欲望,使其获得成功体验。在整个活动中讨论、思考、探索,气氛活跃,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使经度这一知识难点得以落实,而且印象深刻。

二、东西经度的判读

东西经度的判读,历来是中考的重难点,对于这部分知识笔者没有回避,而是通过例题,总结出简便且行之有效的规律方法。

自西向东,即顺着箭头方向,度数变小为西经,度数变大为东经,总结为“小W、大E”。如图5、图6。图5中经度由40°到20°、0°,图6中经度由180°到170°、160°,经度度数均变小,所以判断为西经。A:40°W;D:170°W。图5中经度由0°到20°、40°,图6中经度由160°到170°、180°,经度度数均变大,所以判断为东经。B:20°E;C:160°E。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即自西向东画箭头,度数变小为西经,度数变大为东经,即“小W、大E”。如图7、图8。

如何判读南北半球的经纬度,一直是难点,方法如下。

由极点判断方向。因图7为南极点,图8为北极点,根据北逆南顺。首先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由度数大小变化判断东西经度。顺着箭头即自西向东,度数变小为西经,度数变大为东经,即小W,大E。

如图7,判断A点经纬度,沿着A所在纬线圈的度数为30°S,从极点与A所在的经线的度数为90°,又因顺着箭头度数变大为东经,所以为90°E。即A(30°S,90°E),同理B(60°S,135°W),图8为北半球,同理判读C(30°N,135°E),D(60°N,90°W)。

通过以上讲解,配合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总结、应用,将这部分知识加以熟练掌握。

三、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本节的难点,为避免将英国和非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在不同的半球上,造成生活的诸多不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不是(0°,180°)的经线圈,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观察,最大限度地从海洋上通过,找到(20°W,160°E)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划分,如图9。针对这部分知识,学生难于掌握,总结规律如图10:大部分东经在东半球。但小于20°,不论西经还是东经,都在东半球。大部分西经在西半球。但大于160°,不论西经还是东经,都在西半球。

为了更具体直观化,可用双手将东、西半球区分开来。如图2所示,左手大拇指代表20°W,右手无名指与小拇指之间代表160°E。具体做法如下:双手合十,然后掌心撑开,手指相对且弯曲,整体呈球状,从左手大拇指之右到右手小拇指之左可示意为东半球,从左手大拇指之左到右手小拇指(包括左手小拇指)之右可示意为西半球。

让学生反复演示几遍,东、西半球尽在自己手中,既有趣又形象,从而使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根植在脑海里,抽象知识具体、直观化,这一难点得以突破。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度小拇指经线
对时差计算方法的探讨
一寸缂丝一寸金
动动手指能预防早生白发
动动手指能预防早生白发
如果没有了小拇指
假如没有了小拇指
谈“日期图”的判读分析技巧
高考中有关日界线常考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巧用规律妙解“日期变更题”
如何计算地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