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在历史上,中国和俄罗斯有很多相同之处,这样,中俄两国才更容易交流和吸取对方的经验。作者试图在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对比,寻找俄罗斯政策措施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部分。
【关键词】美国金融;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金砖四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宏观经济的严重冲击,俄罗斯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政策援助重点从单个企业到银行业,再到整个经济体系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下面作者将针对具体的政策措施展开分析。
一、俄罗斯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
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1)俄政府出台一系列的减税政策来对国内经济进行刺激。
(2)同央行进行联合,扩大各方面的投入来应对此次危机。俄罗斯政府为稳定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由中央银行与财政部向其直接进行注资,并在危机扩散的时候改革与重组了银行机构,将部分弱势银行兼并为国有控股。
(3)提高利率控制资本外逃。在金融危机中,基本上各国都选择了降低利率的方式刺激经济,但是俄罗斯却选择了与之相反的提高利率的方式,来控制资本外逃,通过稳定汇率的方式来防止本国货币的贬值,通过提高利率来拉动居民存款,最终提升流动性,防控通货膨胀的产生。
(4)汇率政策调整,维稳卢布汇率。在俄罗斯卢布贬值率最高的2008年9月到10月之间,俄政府通过央行大量投入外汇的方式,对汇市进行干涉,维稳卢布汇市,控制卢布的贬值。
(5)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保证银行体系拥有充足的流动货币,俄央行对各类银行在2008年9月、10月先后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最终降至0.5%。
2.产业政策
在产业政策方面俄罗斯政府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出台部分措施来对国内意义重大的行业以及企业进行扶持,对本国的宏观经济起到维护稳定的作用,对国企以及重点行业进行有针对的增股注资,同时还对这些行业以及企业放宽贷款条件并在利率上对其进行补贴
3.社会与外交政策
在俄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完善了银行体系与维稳了市场后,俄政府主要面对的便是一系列与民生相关的社会问题了。
首先,要对大型企业进行裁员限制,企业大幅裁员必须上报相关政府部门,失业人员的再培训由相关政府部门出自组织;其次,通过扩大研招规模,来降低大学生的失业率;第三,对外国人就业的比例与行业做出规定,限制外国人从事一些如药品、酒以及零售行业等,同时鼓励本国公民进行创业。
二、俄罗斯政策措施的效果
梅普”精诚合作,反危机措施的力度与时效超出了公众预期。俄罗斯股市与世界股市高度联动,各大上市公司均通过发行“美国存托凭证”(ADR)和“全球存托凭证”(GDR)在欧美主要股市交易,外资可直接买卖俄罗斯股票,导致股票交易的30%被外资控制,而本国投资者不足百万人。因此,俄股市对国际金融危机更敏感,但对本国经济影响不大,股价下降反而有利于政府回购资产。
三、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新兴市场国家,两国在历史上的发展道路有很多相似之处,俄罗斯应对危机的举措,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吸取他国经验,做出有效的计划和预测,是中国的出路所在。
1.充足的政府财政储备是应对危机的根本保障
国际市场近些年天然气、石油的价格逐年攀升,在天然气、石油产品的出口方面俄罗斯的收入也随着市场的变化逐渐增加,其联邦预算中有百分之五十的收入是來自于天然气与石油行业的收入。俄政府在2003年为降低本国财政受国际原油价格浮动的冲击,开设了联邦预算稳定基金,储备起国际油价上升时的额外收入,用于国际油价走低导致政府收入减少时。
2.灵活调整税率,宏微观相结合
俄罗斯的税制和我国不同,税种繁多但却较为灵活,将大、小企业税率区别对待,针对小企业有相对简化的征税系统,将小企业的公司所得税、销售税、财产税、统一社会税和增值税五合一。
3.逆势提高利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俄罗斯在危机来临之前,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为抑制通胀,央行不断提高利率。金融危机之后,一般思路往往寄希望于降低利率,释放更多的流通货币,而俄罗斯则希望此举达到阻止资本外流、稳定汇率、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对于俄罗斯来说,其有自身的基本国情,货币危机是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体现形式,大量的资本外逃,卢布遭遇抛售而贬值,通过提高利率的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贬值速度,可是也会导致银行财务恶化,使得弱小银行面临被兼并的局面。因此,俄罗斯政府在提高利率的同时,还要实施贷款放宽以及利率补贴政策,通过这样有些矛盾的方式,来针对俄罗斯的具体国情实施结构调整。
四、结束语
以上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宏观经济的冲击,以及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俄罗斯联邦政府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通过对比,作者提出了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笑萍.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我国财政预算的应急储备机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9年第1期
[2]马一可,王桂兰.俄罗斯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1期
[3]丁灿,许立成.全球金融危机:成因、特点和反思[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