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动态

2014-08-13 05:23
中国收藏 2014年8期
关键词:神性解构画廊

■心之树

“在寂静的夜里,只有那棵老树的针叶仍响亮地重叠,细看却是如此清瘦……”上海龙门雅集于7月26日推出了青年艺术家阎沙子安“心树”首次画廊个展。此次展览展出了阎沙子安创作于2013年至2014年间大小尺幅油画作品计14幅。观看80后的阎沙子安如何体现生命意志的种种倾向,从其近作“夜”系列中,我们更能感受到的是艺术家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感悟。

■去台北观“人的风景”

“人的风景”展览近日在台北谷公馆画廊开幕,观众踊跃观展,为台北带来了新观点和新活力。展览一方面为台湾观众介绍了娄烨导演的电影艺术,一方面对三位参展艺术家宋琨、韦嘉、齐星的创作背景、作品的时代文化脉络,有了更深一步地展示。导演的电影创作与艺术家作品,在人文、人性、时代的相互碰撞与探讨,以及创作方式、媒材上的相同相异,则是展览提出的开创性的精神。

■夏季北京的慵懒

炎夏之际,北京箭厂空间迎来了上海艺术家梁玥的最新录像装置作品“20140706”。梁玥在此作品中延续了她那独具特色的抒情风格,将周围的环境作为一个背景,记录了一天不同时间段中这个城市的角落里所发生的某些场景。作品捕捉了夏季北京慵懒的节奏,微妙的缓慢流动的时间。固定机位拍摄的大多是一些静谧的时刻,在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人与物上寻找着触动。

■艺术家也有神性诉求

中画廊日前在北京空间举办了由著名策展人徐钢策划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联展“神迹 Divine Signs”。参展艺术家包括方力钧、尚扬、苏新平及王广义。此次展览展出了四位艺术家近几年内的创作。本次展览选择这四位艺术家,就是因为他们都有向上的、神性的诉求。现代艺术中的神性和宗教主题完全不同。神性不是目的、不是终点、不是目标,而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变得复杂化、可以被拷问、也可以被美学化。

■上世纪70年代的伤感

上海James Cohan画廊近日带来了北京艺术家李珊的个展“从1970年代到现在”。李珊(生于1957年)和她极富个人私密的绘画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展览集中展出了艺术家在早期于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纸上油画作品,有部分是在1979年非官方群展上展出的著名作品,其他近期作品收录了去年李珊的新作。日常世界永远是李珊关注的中心,她的色彩柔和却充满光明,画中北京的伤感与美丽荡漾在那挥之不去的阴郁的年代中。

■回归“染纸”

3万多年前,从在岩壁上绘出第一枚图像开始,人类便再也没有理由去克制绘画的冲动。直到纸本出现,古老的书写经验才在真正意义上被打破。在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把目光重新追溯到一张纸上。北京伍拾伍号艺术空间于近期推出的展览“染纸”汇集了20余位70及80后艺术家,他们有的在经历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创新之后再一次回归到最初始的状态。作品中的线条与色彩作为一种绘画态度的彰显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解构当代水墨

7月初开幕的“解构·解放”当代水墨邀请展由流动艺术和上舍艺术空间联合举办,从解构当下水墨形式语言出发,通过对于当代水墨的研究来试图解放水墨创作的边界。正如本次展览策展人彭锋所谈到的那样,我们可以区分出三种水墨:一种是只有物理特征的水墨,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水墨;一种是充满僵化程式或者难解密码的水墨,我们可以称之为习惯水墨;还有一种是自然与文化之间畅通无碍的水墨,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水墨。

猜你喜欢
神性解构画廊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还原
春·遇见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莎乐美》中的伦理道德观
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集体无意识解读
写于斯德哥尔摩
画廊
解构二次元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