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能打胜仗”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2014-08-13 19:41王长勤周治宇
紫光阁 2014年8期
关键词:强军国防体制

王长勤 周治宇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以党的决议形式,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改革总体布局,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改革一体部署、协同推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主席加强顶层设计,对富国强军宏大战略的深邃运筹。了解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点和主要内容,以及坚持的基本原则,可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深远影响。

领导指挥体制是重点,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重中之重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军队战斗力、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能打胜仗除弊端,为富国强军增动力。

通观中外军队改革,否定之否定都是主旋律;源于需求、基于技术、成于体制、归于能力都是主轴线。归结为一点,就是适战而改、改而能战、战而能赢。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军队改革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之否定,是“眼睛”紧盯对手、“刀口”对向自己的“战胜自我仗”,丝毫不可轻、须臾不能停、追求无止境。只要是不能打仗、不利打仗的,都要尽快改、彻底改。凡是不愿自我否定、不敢自我否定、不善自我否定,思想僵化、固步自封不愿改,扭扭捏捏、拖宕迟疑慢慢改,遮遮掩掩、装模作样敷衍改,不能与时俱进实现自我更新者,都会被对手藐视和超越,都会被对手“否定”在战场上。清末的洋务运动之所以轰轰烈烈“师夷长技”,而悲悲惨惨“为夷所制”,改革徒有虚名是重要原因之一。也正因此,创新体制机制、凝聚人力物力财力、提升作战能力,历来被视为军队建设的“关键招”,可谓成也体制改革、败也体制改革。

如今,媒体对美俄等国军队的关注,多集中在器物层,以致其新武器、新装备被当成“时令快餐”供给受众,使受众形成了“军队发展=研发新武器”、“能打胜仗=使用新武器”的模式化印象。至于适战而改革,特别是近年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体系化作战、联合化建设而改革其领导指挥体制,则报道甚少。一方面在于领导指挥体制高居“上层建筑”,属于“生产关系”,媒体难以像武器装备那样制成“时令快餐”打包派送;另一方面还在于领导指挥体制固化既定利益,实际推进往往受制于利益藩篱,军方“五味杂陈”,不愿像展示新武器、新装备那样“受到表扬”等。如二战后,美军先后经历3次大改和若干小改,才形成现在的军种主建、战区主战领导指挥体制(军种根据作战需求建设部队、提供部队,战区指挥作战、指导建设)。现今推动的“二次转型”,虽然不够顺利,但并未向媒体“哭诉”纠结。再看俄罗斯军队改革,从苏军到俄军,更是几经折腾,最近才定下“总统和国防部长—总参谋长—联合战略司令部/职能司令部—作战部队”的作战指挥链。但近来推进的“新面貌”改革,也有所反复。英、法、德、印、日等,大都也有类似的“成长烦恼”和种种纠结。

客观上,领导指挥体制改革难,主要原因是处理统与分、破与立等矛盾纠结不容易。步子大与“瞻前顾后”,都会导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能力”不适应。现代战争需要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但一定装备水平下“联什么”、“怎么联”,“合什么”、“合到什么程度”等,均需反复的论证和研究,避免导致不适需、不适战。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开发新质作战能力需要裁撤一些装备老旧的部队以“腾笼换鸟”,但“腾”谁家的“笼子”、“换”进哪家的“鸟”,也要研究透彻。否则,“笼子”与“鸟”不适应,新质作战能力还是发展慢。提升资源效益需要统分结合、通专结合,但“统什么”、“怎么统”,“分什么”、“如何实现由分再到合”,以及如何区分通用与专用,如何统筹联勤保障与专用保障等,也要综合考

猜你喜欢
强军国防体制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国防小课堂
强军路上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