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定向调控,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2014-08-13 19:41王一鸣
紫光阁 2014年8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定向调控

王一鸣

今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完善和创新调控方式,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增强了市场信心,实现了经济企稳向好。从区间调控向定向调控深化,体现了宏观调控在实践中的探索创新,也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呈现企稳向好态势

今年以来,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一季度多项宏观指标增幅回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宏观调控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针对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出台了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政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稳定了社会预期。上半年经济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呈现企稳态势。

从需求面看,消费增长保持稳定。在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条件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汽车、信息消费对整体消费拉动明显。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在外贸稳增长政策及外需转好等因素推动下,上半年外贸出口增长1.2%(以美元计价),扭转了一季度负增长局面。投资增速止跌企稳,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7.3%,增幅虽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但1-6月份增速为17.3%,比1-5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5.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房地产投资增幅下降。

从供给面看,工业生产趋于回暖。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5月份回升0.4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最高点。发电量、货运量二季度也出现回升。从先行指标看,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6月份上升到51%,连续4个月上升且升幅有所提高。汇丰PMI初值6月份达到50.8,创下7个月来的新高。今后一个时期,需求回暖还将进一步带动供给面稳步提升。

从结构调整看,服务业增势强劲。上半年服务业增长8.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6%,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继续改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4%,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3.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

从民生改善看,新增就业保持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00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工数量增加307万人。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0.8%,分别比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速高2个和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总体上看,经济已呈现企稳向好态势,表明前期定向调控的预调微调措施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要总结定向调控的有益经验,继续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

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与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是分不开的。宏观调控根据经济运行变化,更加注重定向调控,不搞一刀切,区别情况,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分类施策,增强了调控的针对性。比如,采取措施减轻小微企业税负,实施定向降准,适时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出台支持棚户区改造投融资政策和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举措;在基础设施、能源、石化领域拿出80个示范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以及出台稳定外贸进出口的政策措施等。

定向调控是对区间调控的深化。去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没有采取短期政策刺激的做法,而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根据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明确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实行区间管理。只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就保持政策稳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动稳定器作用,不盲目刺激,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着力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释放市场活力,增加有效供给。区间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也为今年定向调控留出了空间。

定向调控是宏观调控方式在实践中的再创新。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宏观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多重目标,在坚持区间调控的框架下,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主动作为,精准发力。

一是瞄准深化改革“靶点”。继续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取消和下放145项行政审批事项,在全国推行商事制度改革,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扩大营改增试点,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等,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二是瞄准结构调整“靶点”。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继续改善中西部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三是瞄准民生改善的“靶点”。扶持小微企业,促进服务业发展,为扩大就业和居民增收提供支撑。加大保障房工程和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运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有效拉动投资促进消费。促进信息、旅游、体育、养老、健康服务业以及职业教育等领域发展,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从区间调控再向定向调控深化,反映了近两年我国宏观调控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也是宏观调控走向更加科学精准的过程。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当前宏观经济出现企稳回升向好态势,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下半年要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多重目标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要继续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统筹多重目标与多项改革、多种政策的相互关系,坚持定向调控,预调微调,未雨绸缪,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增强合力,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继续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纵横衔接和协同配套。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企业松绑,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继续实施小微企业减负、调整消费税制度等改革。抓紧出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大的改革举措,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

第二,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强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等重大工程建设,扩大医疗、养老等社会急需的服务供给。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积极性。加快推进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和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领域放宽准入,完善相关价格监管机制和配套改革。引导民间投资通过产业基金、股权置换、特许经营等多种途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

第三,支持实体经济做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需要抓好的重点任务。金融资源要向实体经济倾斜,完善“有保有压”政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落实对农业、小微企业、服务业降税减负和定向降准等措施的同时,对于过剩产能行业,要区别不同情况,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和正在推进转型升级的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支持。着力降低融资成本,在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同时解决融资贵等问题,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定向调控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定向越野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宏观调控“三部曲”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