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症时代
拖延、囤积、焦虑、注意力匮乏、选择障碍症、亲密关系恐惧症、社交恐惧症、语言学习狂热症……似乎突然之间,这些古怪的病症在都市人群中大面积暴发。众症时代,“大家都有病”成为都市人群的新标签。实际上,这些“病症”处于某种心理障碍和真正的疾病之间,更像是一种对当下人们精神状态的精准描述。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一种“症”都是人们对于自身不安全感、焦虑和恐慌的对抗与解压,同时更是这个时代病灶的映射。
消毒棉父母
“直升机父母”“魔术贴父母”……由于过度保护或过多包办等不当的教育方法,越来越多的父母被贴上类似的标签。如今,标签中又添加了一项——消毒棉父母。据英国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英国家长因为怕孩子受伤而禁止其参加一些“危险”的运动。1/3的孩子每周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到五个小时,更有7%的家长说他们的孩子从不在户外运动。研究显示,全球青少年的心肺功能都处于衰退状态,其跑步的速度明显落后于30年前的同龄人。
负面清单
所谓负面清单,是指一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投资准入管理制度。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以外的则充分开放,企业只要按法定程序注册登记,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从国际上看,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最早出现在对外投资领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负面清单管理推广到我国国内市场,平等地适用于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内资与外资企业。按照负面清单和权力清单制度,凡法律没有禁止的,相对人皆可为之;凡法律没有授权的,政府及其部门皆不得为之。
断舍离
断,是指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要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意味着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这是一种在杂物处理上倡导简约并且简单的思路。与“减肥”一样,断舍离是物质丰富之后才会有的想法。也可以说,断舍离是一种个人物品处理乃至思维方式上的“减肥”。对事物的断绝、舍弃、抛离,也是对自我经历的重新梳理和思考。个人生活上是这个道理,在工作、交友、人生规划上亦如是。
警惕“新迷信”的暗潮涌动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认为,这些年出现了一种“新迷信”现象。各种“大师”招摇过市,各类养生专家在给人们醍醐灌顶,星座运程和罗盘风水双管齐下,门口的大狮子与门里的转运石相互映衬……“新迷信”的迷恋者往往是一些所谓“精英”——达官贵人、明星大腕,甚至博士、教授。事实上,“新迷信”带着当下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症候:资本和权力的私通,造就了资本和权力拥有者的复杂心态——既满足于权钱私通带来的巨大价值实现感,又在内心深处处于焦虑和危机感之中。只有通过彻底击碎以腐败为核心的权钱私通利益链条,“新迷信”现象才会真正烟消云散。 (摘自《人民论坛》)
应对恶性突发事件:
透明化、树典型、打谣言
中国官方对恶性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理有了显著进步。昆明恐怖暴力事件于3月1日晚21时20分发生。三个小时后,官方在处理混乱现场、追捕凶徒的同时,较为及时地发布了“截至2日0时,造成27人死亡,109人受伤”的消息,之后在凌晨1点、6点,不断更新确切的伤亡人数。随后,官方和媒体对细节的还原和披露,对前后因果、教训的分析,均体现出较以往案件处理方式的进步。
事件透明化处理的同时,对事件定性和价值评判的软性引导也在加强。尤其是央媒“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愤怒,扭曲成对一个民族的敌意”的理性呼吁,收到了较好效果。此外,官方也在舆情应对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多地公安部门一边以治安手段处罚造谣者,一边不断澄清谣言;发掘群众自救互救的正能量等等。可以明显地看到,平日的“粉丝积累”、舆情应对经验和整个舆论气候的保护,在关键时刻凸显了重要性。 (综合)
别拿欲望当志气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大的幻象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
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放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仿佛他期望自己能有成就,要成功怎么个样子,这样不是很好吗?无奈在这里常藏着不合适的地方,自己不知道。自己越不宽松,越不能耐,病就越大。所以前人讲学,志气欲望之辨很严,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
(摘自《朝话:人生的醒悟》 梁漱溟著)
麦家谍战小说走红英美
中国作家麦家的代表作《解密》英文版于3月18日在英、美等21个英语国家同步上市。这本书不仅被英美主流媒体盛赞为“不可错过的中国小说”,还被收入英国著名的“企鹅经典文库”。诞生于1935年8月的“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了《尤利西斯》《百年孤独》等经典小说,《解密》是迄今唯一被收入这一文库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解密》是麦家的成名之作,讲述的是新中国的一个破译家为了国家安全义无反顾、心甘情愿地“燃烧了自己”。《纽约时报》评价麦家的书是因为“斯诺登事件”爆发而大火。麦家解释:“斯诺登事件后,读过《解密》样书的人都非常惊讶,他们发现斯诺登跟我笔下的主人公容金珍是如此相似。” (摘自《北京青年报》)
密码破译员的秘密
作家麦家曾在情报部门工作过。他回忆,在那个神秘岗位工作的人,每天下班离开办公室,也都过着像普通人一样的日常生活,但其中却充斥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规则和秘密。
有一次,麦家在办公楼下和别的处室的一些同事打篮球。中场休息时,他和其中一个人聊天,被他的师傅在六楼看到,大声把他喊了回去。师傅告诉他,那个人是破译密码的,身上的机密度已经有22年。万一在聊天时他把机密透露出来,听到的人也必须陪着他继续待在这里,直至该机密到了解密的年限。听到师傅如此说,作为一个新来的实习生,麦家不敢再跟其他人交流,因为偌大的单位中,他并不知道谁是破译密码的,谁的机密度是多少年。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左耳与右耳的“偏好”
俗话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要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最好站在对方的右边;要想更好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好站在对方的左边。
右耳善于倾听,被科学家称之为“右耳优势”。如果信息经右耳传递给大脑,信息将会由更富于逻辑性和语言表现力的左脑来处理;如果信息是经左耳传递给大脑,信息将会由具有接收音乐的中枢、负责绘画等形象思维的右脑来处理。左右耳习惯的偏差,主要来自大脑结构的不对称。科研人员称,人体的最大不对称,促使右耳更善于倾听,左耳对音乐特别敏感。 (摘自《新民晚报》)
午休也要讲效率
适当的休息能令大脑恢复活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美国《赫芬顿邮报》刊文提醒,午休也有章可循,做对了可以事半功倍。
离开电脑。很多上班族午休时会坐在电脑前刷微博放松,但这样却无法让大脑真正放松,恢复精力的效率很低。不如起身活动一下身体,可以改善久坐不动导致的血流不畅。
与人聊天。研究表明,同事关系和谐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热情。因此,午休时不妨邀上三五个同事聊聊天,有条件的可以坐下来一起喝杯咖啡,活跃气氛,放松身心。
小睡片刻。午睡20~30分钟,就足以在短期内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提升下午的工作效率。若中午时间充足,睡60~90分钟,对提高短期认知能力更有帮助,功效相当于睡了一夜。(摘自《生命时报》)
五招识别地沟油
平日里亲友小聚,或隔三差五吃顿宵夜,都免不了下馆子,但你是否意识到危险正在靠近?这危险来自地沟油。地沟油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各类劣质油的通称。以下五招能帮你揪出地沟油。
1.明明点的是素菜,却能吃出肉味,十有八九用的不是新油。
2.菜里的油不清亮,颜色浑浊,估计放的是多次使用过的劣质油,因为油在加热过程中颜色会逐渐变深。
3.新鲜植物油易流动,无油腻之感,在水里容易涮掉。地沟油则口感黏腻,滴在手指来回搓有明显的黏性拉丝。
4.菜凉后出现油脂凝固或半凝固,说明油脂质量低劣,或使用了猪油等动物油。
5.就餐后感觉嗓子涩,或者出现胃痛、腹泻等,很可能是因为吃了劣质油。
(摘自《文摘报》)
“患不均”的全新诠释
“患不均”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论语·季氏》中,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人们通常将孔子的这一“患不均”论理解为不是担心财物少而担心分配不公平——如果将财物分配公平,就不会有贫富差异,也就消灭了贫困。
其实,孔子“患不均”论中的“均”指的是依照礼制“均田”,即民众获得相同数量的耕地,而不是指“均贫富”;它关注的是社会生产资源的公平分配,而不是社会财富的平均主义分配。孔子的“患不均”论,试图从社会资源的分配、从财富生产的角度来解决社会贫困的问题,可以为我们今天思考同一问题提供一种有益的参考。 (摘自《陇南日报》)
一个字的人生智慧
一字回信。一个爱嫉妒的人写了一封讽刺信给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千金,现在附上一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收下美金后,回信真的只有一个字(单词):“谢!”
一字家书。20世纪60年代初期,著名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向他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练,只有一个字:“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且同样精炼:“0!”他认为,儿子既已自立,就不应再依赖父亲。
一字嫁妆。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正在备办嫁妆,特意从京城捎回一个箱子。喜事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全家愕然——箱内空空,只有箱底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个大字:勤。新婚夫妇领会了父亲的用意,一字嫁妆成了他们持家的座右铭。
(摘自《广州日报》)
吸烟的由来
考古工作者在墨西哥的马德雪山一个海拔9000英尺的山洞里,发现一支空心草杆中塞有烟叶。经放射性测定证明,那是700年前留下的,可谓现代卷烟的始祖。根据民间传说,早在2000多年前,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就开始吸烟了。他们认为,火是第一天神,烟则是天神之食,也是人和天神之间的唯一媒介,所以人吸烟能驱邪消灾。墨西哥的玛雅人则认为,雨神是吸烟的,所以每到干旱季节,便举行隆重的祈雨仪式:众人围坐在一起,点燃一堆堆树叶,吸吮冒出的青烟,再仰面朝天“吞云吐雾”。因此,墨西哥历史学家认为,墨西哥的土著居民是世界上最早学会吸烟的民族。 (摘自《家庭周报》)
两只蜗牛上演“艰难之吻”
再小的动物也会有浪漫的情感。你看,这两只小蜗牛颤颤悠悠地倚在两颗樱桃的梗上,伸长了脖子,用尽全力想要来一个甜蜜的吻。乌克兰摄影师别尔季切夫在林中散步时拍到了这温馨的一幕。
(摘自中新网)
总有人抱怨:“活是我们干的,受到表扬的却是组长,最后的成果又都变成经理的了,真不公平。”看看你的手表,是不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可是运转最多的秒针你却往往看都不看一眼?日常生活中,感到不公平,就要付出努力做前者,抱怨是没用的。
——@罗崇敏
每次上飞机,我都会给爸妈发条信息,通常是两个字“登机”,他们回“平安”。落地后马上要发“落地”,他们回“好的”。信息虽然简短,这“八字仪式”却是一次都不能忘。去年夏天的某个夜晚,我也在马来西亚飞北京的航班上,中途偶遇气流,飞机急降时想到生死——相欠相忆不相伴,比死还重。
——@陈先生在1993
我们把最好的笑脸展现给领导、同事,却把厌烦的表情留给家人;我们用宽容大度来对待别人的错误,却对亲人百般挑剔;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教他人一些简单的技能,却用不耐烦来回敬亲人的一句询问;我们在外面谈笑风生,却在关门的一霎那换上一张无趣的脸。我们是怎么了? ——@鲁国平先生
跟陌生人聊天更快乐
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埃普利教授研究发现,在公共场合与陌生人主动攀谈,会让人更快乐。
研究者在芝加哥车站召集了一批参与者,并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被要求主动与陌生人攀谈,第二组被要求安静地坐着,第三组被要求与朋友聊天,并对陌生人保持沉默。一段时间后,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了参与者的心理感受。结果显示,与陌生人主动攀谈的那一组人更快乐。更重要的是,参与聊天的陌生人也非常开心。科学家分析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结识更多朋友会使人感到幸福。 (摘自《天津日报》)
功夫深运气好
贺炳炎是解放军高级将领,因在战斗中负伤截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
抗日战争期间,一次,贺炳炎的部队与日军遭遇,力量上敌众我寡。贺炳炎在认真分析形势后,带领部队从一条鲜为人知的小路悄悄地绕到日军的背后,这个出其不意的战术打得日军措手不及。
事后,有人调侃贺炳炎说:“还是你运气好,那么隐蔽的小路都被你发现了。如果没有那条小路,恐怕你现在已经去见马克思了。”
贺炳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脱下自己的鞋子,指着脚上的大水泡说:“我率领部队刚到那里,就对地形进行了拉网式的勘察,所有的岔路、小路都刻在我的脑海里,脚底的水泡就是最好的凭证。说我运气好,其实,我只是比别人下了更多的功夫而已。” (摘自《做人与处世》)
笔帽有个救命孔
很多人小时候在写作业的时候,都会不经意地去咬笔头,但很少有人注意过笔帽上的一个小孔。
在一个实验中,技术人员用一根橡胶管模拟人体的呼吸道,将一个顶端没有空气孔的笔帽塞进橡胶管中,模拟人不小心将笔帽吞咽的情况,然后对胶管一端进行充气,结果另一端几乎没有气体喷出,橡胶管被完全堵死;而将一只顶端有空气孔的笔帽塞进胶管进行相同的充气实验时,胶管的另一端有气体喷出。
实验结果引发热议——如果胶管就是呼吸道,那么,不小心吞咽无孔笔帽的后果不堪设想。国家质检总局提醒家长:“在给儿童挑选笔类用品时,首先要关注的就是笔盖上是否有通气孔。” (摘自《羊城晚报》)
医护人员体验老人不易
人老了,眼花、耳背、手脚不灵活等问题就会找上门。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一些医院为了提高医护人员治疗、照顾老年病人和痴呆症患者的水平,让医护人员穿上特制的“老年装”,模拟体验老人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这种“老年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加重量和束缚,降低人的身体灵活性。比如,特殊的眼罩使视力变差,耳罩严重降低听力,而振动手套能模仿像帕金森症一样的症状。穿过“老年装”的医护人员发现,只需5~10分钟,就会觉得无精打采、疲惫不堪。苏珊娜是一名护士,她表示,过去当老人说“我捡不起来”时,自己无法理解,现在能感同身受了。 (摘自《健康电子报》)
择偶9%法则
印第安纳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彼得·陶德和新墨西哥大学的杰弗瑞·米勒利用电脑模拟程序,以数学原理来推算人们如何从给定数量的对象中进行选择。他们发现,假如有100 个潜在对象,一般人在随机评估过其中的9个以后就会下决定了。只评估9%或更少,意味着你没有足够的资讯来做出最好的决定。
这项著名的实验传递了一个讯息:假如你的时间有限,就不要漫无目的地寻找,这样只会浪费时间,或错过可能适合的对象。 (摘自《特别关注》)
以镜为师
师父要徒弟以镜子为师,徒弟不解。师父解释说:“其一,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放到镜子前面都能映得出,但东西一移开,镜子里便不留余影。这叫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你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
“不能。”徒弟回答。
“其二,帝王将相来照镜,镜子不会因崇拜而加倍细心;乞丐来照镜,镜子也不会因厌恶而应付了事。这就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与圣人居而不喜,与凡夫居而不忧。”
“其三,当甲物体正在照镜子时,镜子不会一边照甲又一边惦记乙。这叫把握当下,置心一处。镜子映现红色物体时,其本身不会变成红色,却能红来现红。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徒弟感叹说:“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镜子竟蕴含了这么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为师啊!” (摘自《生命时报》)
法国新车都装醉酒测试仪
据法国公路安全局统计,法国每年有3000多人因车祸丧生,其中1/3是因醉酒驾车造成的。为此,法国采用许多技术手段来预防监控、惩罚醉酒及超时驾车者。
自2010年1月1日起,新出厂的公共汽车都配有醉酒测试仪,并连上了点火装置。若司机不先吹气检验,车辆将无法发动;若检验出酒精含量超标,也无法发动。2012年7月1日,法国规定任何公共车辆必须配备酒精测试仪,未配备者要予以警告、罚款。法国司法当局甚至想将该设备装上私人轿车,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立法。 (摘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