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青
乙型肝炎是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的感染性疾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表现出逐年升高趋势[1]。现阶段国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种类较多, 其中恩替卡韦是应用范围最广的药物, 具有疗效确切、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2]。本院在为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 均采用恩替卡韦治疗, 同时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94例, 所有患者均与《病毒肝炎防治指南》中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53例, 女41例, 年龄24~67岁, 平均年龄(42.3±5.6)岁;病程为4~15年, 平均病程(6.8±2.1)年;将免疫功能较低、进展为肝硬化、存在自身代谢性疾病等患者排除。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6例, 观察组48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0.5 mg恩替卡韦口服治疗, 1次/d,1个疗程为12周, 连续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环境护理、控制探视时间及探视人数,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等。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对症处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HBe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HBeAg转阴率为45.7%(21/46), ALT复常率为60.9%(28/46);观察组HBeAg转阴率为70.8%(34/48), ALT复常率为97.7%(44/48);观察组HBe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12/46),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5/48),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率分析(n, %)
现阶段恩替卡韦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最有效药物, 可经对乙肝病毒中多聚酶予以有效抑制阻断病毒复制过程, 发挥抗病毒效果[3]。在利用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治疗时, 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效果。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精心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乙肝患者容易出现抑郁及焦虑等情绪, 应及时展开有效心理疏导, 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正确面对治疗、护理工作, 提高其配合度。②密切观察病情:对患者病情改变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对其24 h尿液改变情况进行记录, 当有异常时及时向主治医师上报并给予对症处理。③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对钠盐摄入量及饮水量进行合理限制, 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清淡饮食, 禁食辛辣、油腻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加大水果与蔬菜进食量;指导其禁烟禁酒,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④用药护理:在用药前为患者下详细讲解恩替卡韦药理作用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 不可肆意更改用药频率及剂量;嘱咐患者治疗期间对肝功指标展开定期复查,密切观察其是否出现腹泻、腹痛、头晕及恶心等不良反应,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展开相应治疗。⑤对症处理: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睡眠障碍或失眠现象, 护理人员需与其主动展开交流并给予有效安抚,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催眠、深呼吸及精神放松等方法, 促使其睡眠质量大幅提高;若上述措施无法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则可给予催眠药物或镇静处理。⑥健康教育:为患者展开乙肝疾病发病、进展、治疗及预后相关知识, 促使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有正确认知, 坚定患者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的信念。
结果表明,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在治疗期间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可促使治疗效果明显提升,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1]黄睿.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重庆医学, 2014, 43(1):9.
[2]臧德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9):53.
[3]毛慧.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