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贵芹 张爱华
烧伤是指由强辐射热、火焰与高温固体导致的损伤, 以及通过化学物质、高温与电导致的组织性损伤。烧伤的程度跟温度的高低和时间的长短有关。烧伤对人体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具有严重的生理性打击, 例如功能障碍、疼痛、毁容等。很多人在烧伤后, 留下了不可消除的阴影, 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1]。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20例严重烧伤患者, 2例为自费治疗, 18例公费治疗。患者年龄23~48岁, 其中男12例, 女8 例。患者自愿进行访谈, 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受伤体验及感受。本次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研究者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并获得了患者的信任。见表1。
表1 烧伤患者临床资料
1.2 资料收集 通过目的性抽样, 对严重烧伤患者进行访谈, 当访谈到第20例患者时样本量出现了饱和。访谈过程进行录音, 访谈时间为20~50 min, 通过对烧伤患者的半结构式访谈, 对患者身心康复环节进行追溯, 对患者早期心理状态和各阶段的心理状况及生理创伤进行探询。如果患者情绪出现波动, 立刻停止访谈。访谈结束后及时进行转录, 借鉴Colaizz内容分析法整理提取主题[2]。采用合众法提高研究结果的信、效度。2名研究人员分析同一份资料, 并连续、反复分析, 并将结果与原资料不断比较对照, 寻找资料中的主题。分析时尽量避免加入研究者自身的理论与经验。
PTG是事件发生的因素、环境系统、个人系统以及认知评价和应对方法的相互作用的结果[3]。本次研究发现, 感情宣泄, 社会比较, 意义应对, 自我效能是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创伤后成长的维度包括:精神寄托、欣赏生活和苦难的衍生3个维度。
2.1 PTG的促进因素
2.1.1 感情宣泄 感情宣泄就是指利用宣泄感情的方式舒缓自己不良情绪。 案例1:“我哭的挺多, 哭出来后, 就好受些了”。案例11:“打打沙袋, 心情比之前轻松多了”。
2.1.2 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指与自身和不及自己的人进行比较, 用以积极性自我评价的维护。案例2:“我亲戚的朋友在车祸中当场烧死了, 她的家人来看我, 我看到他们一夜白头, 自己替他们难过, 也替自己难过。我现在这个样子不是最坏的结果, 我应该庆幸, 庆幸我还活着, 还有家人, 可以叫一声爸妈, 可是他们再也听不到女儿的声音了。所以我应该积极面对生活”。
2.1.3 自我效能 案例7:“刚开始时我也很痛苦, 但是看到别人恢复的那么好, 我就问自己, 为什么我不行呢, 我就给自己加油, 告诉自己, 我可以赢”。
2.2 PTG的维度
2.2.1 精神寄托 严重烧伤患者由于烧伤后的瘢痕造成的毁容和功能障碍, 许多患者非常痛苦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但家庭的责任感以及精神寄托使他们有了生活的欲望, 以感情为支撑, 靠着情感连接, 建立起了生活的自信[4]。案例4:“出事后, 我妻子跟女儿都在安慰我。想想家庭, 想想女儿跟妻子, 还有家里的老人。那么多需要我负责的亲人, 我便有了生活的动力。父母辛苦养育我, 我必须站起来孝敬二老,养育女儿, 爱护妻子, 这是我的责任, 也是男人应该有的担当, 我倒了, 谁支撑这个家?”。案例6:“我喜欢写文章, 在网上写写文章, 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也就自信多了”。
2.2.2 欣赏生活 欣赏生活就是指可以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转移注意力, 可以轻松、愉快的度过每一天。案例5:“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开心, 即使我变成了这个样子, 身体有了缺陷, 我也不能哭着一张脸过日子, 笑一笑, 十年少。我喜欢笑,以后的生活也要笑才行。
2.2.3苦难衍生 苦难衍生就是指患者经过创伤性的事件后同情意识得到加强, 通过自身经历可以帮助其他患难人群,通过帮助他人, 获得一种成就感, 增强生活的信心, 有利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塑。
患者烧伤后, 心理和身体都受到了严重伤害, 情绪很不稳定, 在情感与情绪产生的过程中, 认识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利用行为技术和认识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认识。给患者提供宣泄的机会, 增强患者生活的自信心, 缓解心理问题。
本研究发现PTG的结构要素, 精神寄托, 欣赏生活, 苦难衍生基本支持Tedeschi等[5]1996年提出的创伤后成长的维度, 所不同的是Tedeschi和Calhoun将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转变作为独立的维度, 作者没有能够提取出作为独立的维度, 而是包含在苦难衍生这一维度中, 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伤后成长的内涵有所不同。中国人由于宗教信仰者较少, 对生活中的灾难等不幸事件往往通过宿命论得以释怀,获得心理安慰, 如这是命中注定的我要有一劫等, 来寻求精神解脱。通过研究发现, 可以从精神寄托, 欣赏生活, 苦难衍生等结构要素着手, 进行心理干预, 以促进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和潜能的发挥。
[1]吴菁.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验证的研究.第二军医大学, 2009.
[2]吴菁, 王艳波, 翟建霞, 等.意外创伤者临床心理干预的研究与思考.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4(02):4-5.
[3]王艳波.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及其干预模式研究.第二军医大学, 2011.
[4]何梅, 陈军, 冯正直.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评估方式分析.中国临床康复, 2008, 32(17):7260.
[5]Tedeschi RG, Calhoun LG.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J Trauma Stress, 1996,9(3):455-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