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碧峰
随着社会发展, 人民的生活方式、饮食改变, 体力活动减少,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或儿童, 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2]。血脂异常已经成为社区常见慢性病之一, 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是我区高血压、糖尿病主要管理方法, 为了更好的管理与干预血脂异常患者,本中心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对辖区内常住户籍的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了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干预, 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在江北区白沙街道辖区内常住并发现有血脂异常的22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53~75周岁, 平均年龄(63.5±10.5)周岁。对患者进行编号以单双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113例, 后因各种原因对照组和干预组各有2例退出研究。对照组111例:男 58例, 女53 例;平均年龄(63.3±11.2)周岁;干预组111例:男54例, 女57例;平均年龄(63.6±10.9)周岁;两组病程均为12~48周。血脂异常采用第7版内科学诊断标准。排除:失智、甲状腺疾病、库欣综合征、红斑狼疮、骨髓瘤、严重肝、肾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干预组所有患者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契约进行家庭医生模式干预, 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和效果评估。干预于2012年2月开始, 持续12周。家庭医生契约服务干预包括:①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契约提供个体化连续服务,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定期门诊、电话访视。②调脂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在服药后第4、12周空腹10 h后检测血脂常规, 同时评价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控制率、控油及运动的变化。
1.3 标准 采用《内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血清总胆固醇(TC)≥5.18 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3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 mmol/L, 晚上21点后禁食至次日8点抽静脉血测定。采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针对血脂异常患者危险等级建议的TC和LDL-C值开始调脂治疗, 并根据指南规定的目标值评价疗效[1]。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13.0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服药后空腹血脂降低、升高情况 干预组服药第4、12周时血脂常规检测显示除高密度脂蛋白较服药前升高外, 其他检测项目均较服药前下降, 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第4、12周时血脂常规检测结果与干预组相似和服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服药前后血脂知晓率、控制率比较,见表1。
2.3 干预组与对照组服药前后饮食、运动的变化, 见表2。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服药前后血脂知晓率、控制率比较[n (%)]
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服药前后饮食、运动的变化[n, n (%)]
目前, 高血压、糖尿病在社区居民中认知度较高, 管理和干预模式较成熟, 血脂异常认知度相对较低, 其社区管理干预模式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次研究以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为突破口对血脂异常患者提供个性化、连续性家庭医生服务,结合药物治疗较单纯服药更具有优势, 患者血脂降低水平、血脂异常知晓率、控制率都与单纯药物治疗存在差异。通过本研究, 对血脂异常人群连续干预后发现, 在同等服用降脂药物的前提下, 血脂下降与饮食因素(如食油及食盐摄入量减少)、主动运动及相关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增加有明显相关。家庭医生契约服务模式中强调个性化、连续性服务对社区有效管理血脂异常患者提供一种干预模式。有文献报道,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在注重提高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方面起了很好作用。
我国家庭医生事业起步较晚, 开展不到10年。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目前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通过本次对血脂异常患者干预, 亦证明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可有效管理血脂异常患者。但限于本次研究样本数及时间, 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随着家庭医生的兴起, 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会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有越来越重要作用。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杂志, 2007, 35(5):390-409.
[2]Rossner S.Obesity: The diseas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Int J Obese Relate Metab Discord, 2002, 26(s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