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峰, 白微微, 高永红, 张宏芝, 李广阔
(1.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2.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3.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杂草不仅与小麦争夺光照、水分、养料和空间,同时还是一些病虫害的中间寄主,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1]。南疆喀什、和田等地是南疆地区冬小麦的主产区,小麦的种植面积约占全疆种植面积的1/3。杂草作为该地区麦田的有害生物,一直是制约南疆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以阔叶杂草播娘蒿的发生危害最为普遍和严重[2-5]。近几年随着南疆地区种植业结构的大力调整,果麦间作生产模式较为普遍,受其影响,部分麦区萹蓄等阔叶杂草及禾本科的硬草等呈现加重发生趋势。本试验所选的苯磺隆、乙羧氟草醚、炔·苄·唑草酮、氟唑磺隆、炔草酯和唑啉草酯+炔草酯等药剂是当前麦田中使用较为广泛的除草剂,关于其对麦田阔叶杂草猪殃殃、牛繁缕、田蓟、婆婆纳、播娘蒿、荠菜、萹蓄和禾本科杂草野燕麦、早熟禾、硬草等防除效果的报道较多[1,6-18],但对播娘蒿、萹蓄和硬草混合发生杂草防除的报道较少。针对南疆冬麦田播娘蒿、萹蓄等阔叶杂草与硬草等禾本科杂草的复合危害,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对小麦生长安全且对麦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化学药剂,为有效防控南疆地区麦田杂草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供试作物为冬小麦,品种为新冬20。试验药剂包括: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青岛金尔农化研制开发有限公司);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0%乙羧氟草醚乳油(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15%炔草酯微乳剂(爱利思达生物化学品有限公司);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先正达公司)。
试验设在新疆泽普县种子公司脱绒场冬小麦试验田内,土壤为沙壤土,肥力较好。小麦于2011年10月22日播种。除草剂施药时间是2012年4月3日,施药时小麦处于返青起身期,试验区平均杂草株数为180.44株/m2,其中播娘蒿(DescuminiasophiaL.Schur)占8.13%,萹蓄(PolygonumaviculareL.)占 9.11%,硬草(SclerochloakengianaTzvel.)占82.76%。使用3WBS-16型喷雾器,二次稀释配药,药液量为450 kg/hm2。
试验共设8个处理(表1),重复3次,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4 m2,小区间设保护行。
施药前调查杂草基数,每小区固定调查3点,每点调查0.25 m2。施药后3、7、15 d目测观察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药后35 d调查每小区的杂草株数,计算株防效;药后50 d调查统计杂草的数量,测量其鲜质量,计算株防效、鲜质量防效。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表1 试验设计
施药后3、7、15、35 d的观察表明,各供试药剂单剂及混剂处理区小麦与对照区小麦的株高、叶片形态、大小、叶色等均无差异,这表明,供试药剂在试验浓度下对小麦生长安全,无不良影响。
2.2.1 药后35 d防治效果 由表2可见,药后 35 d,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 166.5 g a.i./hm2、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处理对播娘蒿的株防效分别为100.00%、100.00%、93.13%、92.57%,显著高于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 31.5 g a.i./hm2+15%炔草酯微乳剂 67.5 g a.i./h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0 g a.i./hm2处理的株防效;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 31.5 g a.i./hm2+15%炔草酯微乳剂 67.5 g a.i./hm2处理对播娘蒿的株防效为83.74%,显著高于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 g a.i./hm2处理。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处理对萹蓄的株防效为70.92%,显著高于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处理、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 166.5 g a.i./hm2、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 31.5 g a.i./hm2+15%炔草酯微乳剂 67.5 g a.i./hm2处理,与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 g a.i./hm2处理的株防效无显著性差异;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0 g a.i./hm2处理对萹蓄的株防效为67.05%,显著高于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 166.5 g a.i./hm2、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 31.5 g a.i./hm2+15%炔草酯微乳剂 67.5 g a.i./hm2处理,与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处理的株防效无显著性差异。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处理对硬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0.62%、86.77%、81.60%,显著高于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 166.5 g a.i./hm2处理,与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 31.5 g a.i./hm2+15%炔草酯微乳剂 67.5 g a.i./hm2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表2 不同处理药后35 d的株防治效果
2.2.2 药后50 d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见,药后50 d,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 166.5 g a.i./hm2、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 31.5 g a.i./hm2+15%炔草酯微乳剂 67.5 g a.i./hm2处理对播娘蒿的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为100.00%,高于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 g a.i./hm2处理的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各处理间株防效、鲜质量防效无显著性差异。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 166.5 g a.i./hm2处理对萹蓄的株防效为91.64%,显著高于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0 g a.i./h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70%氟唑磺隆可湿性粉剂31.5 g a.i./hm2+15%炔草酯微乳剂67.5 g a.i./hm2处理,与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处理和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处理的株防效无显著性差异;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 166.5 g a.i./hm2、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处理对萹蓄的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9.57%、97.99%、95.34%、92.05%,显著高于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 31.5 g a.i./hm2+15%炔草酯微乳剂 67.5 g a.i./hm2处理,与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0 g a.i./hm2处理的鲜质量防效无显著性差异。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酸乳油 37.5 g a.i./hm2、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处理对硬草的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在98%以上,显著高于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 166.5 g a.i./hm2、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 31.5 g a.i./hm2+15%炔草酯微乳剂 67.5 g a.i./hm2处理的株防效、鲜质量防效,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 166.5 g a.i./hm2处理对硬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8.22%、89.58%,显著高于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 31.5 g a.i./hm2+15%炔草酯微乳剂 67.5 g a.i./hm2处理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
表3 不同处理药后50 d的防治效果
苯磺隆是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抑制杂草支链氨基酸的合成,具有杀草谱广、用量低、对下茬作物安全等优点[19],在我国被长期单一使用,目前我国大部分麦区使用苯磺隆已有20余年历史,导致播娘蒿[9,20-22]、猪殃殃[23-24]、荠菜[25]等杂草对其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但新疆南疆地区使用苯磺隆的时间较短,播娘蒿对苯磺隆还处于敏感期,减量使用苯磺隆仍对播娘蒿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8]。药剂混配是增加药效和减缓杂草抗药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本试验中,苯磺隆+乙羧氟草醚、苯磺隆+唑啉草酯+炔草酯、苯磺隆+乙羧氟草醚+唑啉草酯+炔草酯混剂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有增效作用,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相一致[12,18-19]。氟唑磺隆对播娘蒿具有较好的防效,对硬草的防效略差,对萹蓄的防效较差,这与其杀草谱相一致[19],也与赵冰梅等报道[13-14,26]相一致。
综合试验药剂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在南疆地区冬麦田播娘蒿、萹蓄和硬草复合发生危害的田块,在小麦拔节期前,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8.0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 18.0 g a.i./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 12 g a.i./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 37.5 g a.i./hm2或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66.5 g a.i./hm2进行喷雾防除。
参考文献:
[1]路兴涛,吴翠霞,张 勇,等. 12种除草剂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放出效果[J].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3):425-431.
[2]吐尔逊·比嘎几. 喀什地区农田杂草化除现状与配套技术[J]. 中国植保导刊,2004,24(12):35-36.
[3]高 英,蔡香英,王 东. 喀什地区农田杂草危害及化学除草应用[J]. 新疆农业科学,2004,41(5):375-377.
[4]郭文超,张 淳,高 英,等. 新疆麦田杂草种类、分布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增刊1):119-123.
[5]艾则孜·买吐逊,热孜万古丽·买吐逊,帕提古丽·买提库尔班,等. 于田县麦田主要杂草发生规律初探[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S1):153-155.
[6]李广阔,王 剑,高永红,等. 几种除草剂对冬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小麦安全性评价[J].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9):1661-1664.
[7]叶洪玉,徐源盛,南天竹.10%苯磺隆加增效剂防除麦田阔叶杂草药效试验[J]. 农药,2006,45(2):127-128.
[8]李广阔,高海峰,高永红,等. 苯磺隆在冬麦田减量施用的试验探讨[J]. 杂草科学,2013,31(4):59-61.
[9]许 贤,王贵启,张宏军,等. 河北省境内播娘蒿对苯磺隆抗药性研究初报[J].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2):270-273.
[10]李香菊,王贵启,樊翠芹,等. 河北省冬小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J]. 河北农业科学,2004,8(1):14-17.
[11]徐 充,黄春艳. 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防除春小麦田阔叶杂草田间药效评价[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50-53.
[12]张 惟,刘亦学,张学文,等. 苯磺隆·乙羧氟草醚防除冬小麦田杂草的效果[J]. 杂草科学,2009(2):52-53.
[13]赵冰梅,张 芳,余 璐,等. 70%氟唑磺隆WDG防除春小麦田杂草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3,50(6):1089-1094.
[14]韩金果,李瑞花,徐荣燕,等. 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防除冬小麦田杂草效果[J]. 杂草科学,2011,29(1):59-61.
[15]张绍明,焦骏森,史晓利,等. 大能防除小麦田硬草的效果[J]. 杂草科学,2009(4):56-57.
[16]袁 庆,甄 洁,王诗玲,等. 唑啉·炔草酸乳油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应用技术研究[J]. 杂草科学,2010(4):48-50.
[17]羌 松,马德英,王 燕,等. 50 g/L炔草酸·唑啉草酯乳油防除小麦田杂草药效评价[J]. 新疆农业科学,2009,46(4):724-729.
[18]李广阔,高海峰,高永红,等. 除草剂混配防除新疆南疆地区冬麦田杂草的药剂试验[J]. 杂草科学,2012,30(3):47-49.
[19]吴明荣,唐 伟,陈 杰. 我国小麦田除草剂应用及杂草抗药性现状[J]. 农药,2013,52(6):457-460.
[20]蒋仁棠,张 勇,路兴涛,等. 杂草堆苯磺隆的抗药性及残留药害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J]. 农药,2008,47(11):849-850.
[21]Xian X,Gui Q W,Si L C,et al. Confirmation of flixweed(Descurainiasophia) resistance to tribenuron-methyl using three different assay methods[J]. Weed Science,2010,58(1):56-60.
[22]Cui H L,Zhang C X,Zhang H J,et al. Tribenuron-methyl resistance flixweed(Descurainiasophia)[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9,8(4):488-490.
[23]彭学岗,王金信,刘君良,等. 麦田抗性生物型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性机制[J]. 农药学学报,2009,11(2):191-196.
[24]彭学岗,王金信,段 敏,等. 中国北方部分冬麦区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J]. 植物保护学报,2008,35(5):458-462.
[25]刘君良,王金信,刘伟堂,等. 中国北方部分地区麦田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J]. 农药学学报,2011,13(4):347-353.
[26]高兴祥,李 美,葛秋岭,等. 啶磺草胺等8种除草剂对小麦田8种禾本科杂草的生物活性[J]. 植物保护学报,2011,38(6):55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