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起,适马DP1就以APS-C画幅的传感器规格开创了专业卡片相机的设计理念。徕卡和富士紧随其后,于2009年和2010年推出了类似的X1和X100,继而打开了“大幅”专业卡片数码相机的局面。此种专业机型不仅以APS-C画幅打破了长久以来1/1.7规格统治专业卡片的陈旧格局,而且通过其不可换的定焦镜头的方式细分了专业卡片机型市场。时至今日,此种“大幅”专业卡片机型可谓百花齐放,不仅多家厂商纷纷涉足这一市场,更有甚者推出了全画幅产品。当然,作为领军企业的适马更将此类专业卡片愈加细分,既有按镜头焦距区分的机型,也有以高像素数为主打的型号。
617灵魂附体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dp2 Quattro的极为另类的奇葩设计,其机身横向的宽度比普通机型多出40mm左右,与1.6亿像素的赛兹(Seitz)6×17 Digital风格颇为相似。这也是其注重内在像素数的外延体现之一。为了保证手持的稳定性,右手手柄处的形状和厚度(多出20mm)均大幅增加,一眼就可分辨出与之前Merrill系列的差异。但是在实际拍摄中,dp2 Quattro由于机身较长,以右手单独握持相机有点困难,必须采用双手持机的方式才可保证操作与拍摄的稳定度。虽然如此长的机身在稳定性上不利于单手握持,但是其底部的三脚架接口与电池仓距离较大,即使在较大面积的云台上也无需拆下相机来更换电池。
其次,它的按键布局采用了极为简约的设计理念。其机顶的按键主要集中在右侧,除了两个速控转轮(含快门按键)之外,仅有电源和拍摄模式两个按键,追求简约实用的设计思路。另外,镜头光轴线的上方设置了标准的ISO热靴接口,方便用户连接外置闪光灯。再来看看dp2 Quattro的机背,虽然按键数量稍多,但也是力求简单易用。机背的防滑区域中,由上至下排布了屏显模式、快捷菜单、曝光锁(删除)、主菜单和回放按键等;在手柄较厚的部分则布置了一个4方向按键和中心确定键。整体来看,dp2 Quattro的按键布局力求实用,与中画幅数码后背的设计思路相近。此外,dp2 Quattro为了增加手柄内电池的续航力,没有将SD卡插槽与电池设计在一起,而是布置在机身左侧的接口盖内。
核心元件更与众不不同
谈及适马,不能不说说其Foveon X3影像传感器。众所周知,Foveon X3影像传感器采用了类似胶片3层感光乳剂的排布方式,每一个最终成像的像素皆由蓝、绿、红3个像素叠加计算而成。例如,适马Merrill系列3款机型的3层感光层的总像素数可达4 600万,但最终照片的像素数约为1 450万。这并没有发挥出Foveon X3影像传感器4 600万像素的优势,只是保留了在色彩和影像锐利度方面的特点(与传统的拜耳阵列相比)。之后,适马dp2 Quattro不仅保留了3像素合并在色彩方面的优势,而且还拓展出了以拜耳阵列方式3 900万高像素的非像素合并的方式。因此,该机以Quattro为命名后缀,意指其可像运动型汽车那样具备四轮和两轮驱动的特点。
虽然dp2 Quattro依旧采用了Foveon X3影像传感器,但却在RGB像素的分层数量上有较大区别。原先的Foveon X3影像传感器均采用了表面一层感应蓝色、第二层感应绿色、第三层感应红色,且3层像素呈1:1:1对应的布置。而dp2 Quattro所采用的最新一代Foveon X3CMOS影像传感器却与之大相径庭。该传感器最上层的蓝光接收层采用了约2 000万像素,而下两层的接受绿光和红光皆为500万像素左右,也就是蓝色、绿色、红色的比例为4:1:1,这无疑是改善蓝色光线在明度方面的弱势,尤其是在像素合并的常规方式时。另外也可利用近3 900万像素的优势,以传统拜耳阵列的方式输出大尺寸的照片。除了感光元件之外,dp2 Quattro的影像处理器也由之前的DUAL TRUE II升级至TRUE III,这无疑是为了加强3 900万像素输出时的运算性能。
图像质量优缺点泾渭分明
由于dp2独特的CMOS传感器以及所搭载的等效焦距为45mm的30mm F2.8镜头在成像质量方面的优势,其影像分辨率、色彩还原等方面用“极为出色”来形容也毫不过分。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CMOS独特的方式产生了很多致命缺陷,例如在高感降噪和高感光度下的色彩晕染和缺色等等。
在影像分辨率的测试中,dp2 Quattro的最高分辨率可达4 200LW/PH的水平,而且这样高的分辨率水平从F2.8至F5.6光圈,之后随着极限光圈衍射规律的影像才缓慢下降。另外,该镜头即使在F2.8最大光圈下的像散控制也极佳,图片细节和边缘的锐利度既保持得优异,又不会呈现出Sonnar光学结构那种过于“刺眼”的锐利感;该镜头仅在F2.8光圈时,图片四角的最边缘处略有轻微的彗差;当光圈收缩至F4时,慧差则基本消失不见。
毫不意外的,dp2 Quattro受益于Foveon X3的结构,更好地延续了色彩还原性能的表现,其色彩还原测试中的偏差值与高端单反极为相近,而且其彩色的真实感更加令人欣喜,与早年的反转胶片颇为相似。另外与分辨率测试相对应的是,该机的镜头仅在F2.8光圈下的四角失光(暗角)稍明显,而其余光圈下的表现则与近万元的专业单反镜头相似。
基于以上特点,dp2 Quattro在户外实景拍摄中的色彩、分辨率和镜头四角失光的优秀表现赢得了CHIP的真心褒奖。
与极为突出的优点相对应,dpQuattr的缺点也极其突出且不可回避。无论是在20M图片模式还是39M图片模式线,该机以ISO800感光度为分界点,影像噪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ISO100~ISO400感光度之间的影像噪点被控制得较好,与普通APS-C画幅单反的表现近似,而且白平衡和色彩还原也较为准确。另一种情况是,在ISO800感光度时,虽然噪点还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但白平衡出现些许偏差,色彩也失去了低感光度时的艳丽,取而代之的是冷调的苍白之感。而在ISO1600以上时,机内的降噪自动开启,影像开始呈现粗糙感,色彩也显现出晕染和缺色的情形。甚至在ISO6400时,画面大面积缺色、伪色,噪点大幅增多,简直可称其为黑白照片。
综合图像质量的测试结果来看,CHIP认为dp2 Quattro的Foveon X3 CMOS影像传感器在影像处理算法和降噪处理上存在高感光度方面的短板或不成熟,虽然粗糙感与胶片时代的高感颗粒的情形颇为相似,但胶片时代的高感光度反转胶片却也未出现如此严重的色彩丢失或晕染现象。因此,建议用户使用该机时应利用其两种不同的特色施以不同的拍摄方式。例如,在追求色彩以及光照较好的环境中,使用ISO400以下感光度拍摄彩色照片;当遇到光照较弱的环境时,则可采用黑白模式进行拍摄,或是将彩色照片在后期制作为黑白,避开其高感缺色的弊端。
结论
整体上看,适马dp2 Quattro在各方面的设计和表现堪称“极端”。外型上,它可称为Seitz 6×17 Digital的缩小版。按键布局和操控上,它更是与数码后背的设计理念相似。在像素数的设计上,它较周全地考虑到了39M和20M两种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两种照片尺寸可选,而且这两种尺寸下的照片在分辨率、色彩等方面的表现极为相似,其镜头测成像质量也堪称优异。然而,其在高感降噪方面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原先Foveon X3 CMOS影像传感器与TRUE III影像处理器在根本算法上还存在较大的改良空间。即便如此,dp2 Quattro仍适合小部分专业用户,他们追求的是胶片感的“复活”、色彩的真实、分辨率的优异表现,并不太在意高感降噪的水平以及多种纷繁而无用的花哨功能。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dp2 Quattro不失为一台特立独行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