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再提速

2014-08-12 18:54车文斌
当代县域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藏区四川民族

车文斌

川西民族地区实现小康,四川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小康。

川西51个民族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牵动着中央和省市的心。2013年1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飞抵海拔4200多米的甘孜州康定贡嘎机场,旋即到各民族村调研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喻正声强调,藏区的发展重在基础设施的改善、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要特别重视解决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2年11月24日,刚到四川履新不久的省委书记王东明就急迫地前往“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阿坝州汶川调研,强调要突出抓好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三件大事,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各级党政的关怀,给四川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新一轮发展已经起步,可以预见,四川51县民族经济又将进入一个勃发期。

攀西试验开启民族地区资源开发新模式

横断山脉是中国的一条矿脉,它不仅仅是青藏高原隆起衍生出的一个地质奇观,更是中国的资源宝库。

川西民族地区,其经济的核心地带便聚集在横断山脉间,其山谷间形成的平原地带,便是民族经济的核心区——安宁河谷平原。

中国首个国家级矿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便分布于此。

攀枝花市全境,凉山州的西昌市、冕宁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以及雅安市的石棉县和汉源县,3市州11个县市区,其中,9个县为民族县或享受民族县待遇。

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富聚,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各种矿藏多达百种以上,不仅是中国的第二大稀土产区,还是世界最大的碲矿区。

同时,因从地势的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形成的巨大落差,这里还是水利资源的富聚区,丰富的水电资源为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及动力源。

国家级试验赋予攀西神圣使命,其任务就是要打破“资源开发魔咒”,试验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一条资源开发与保护之路,一条强国与富民之路,探索出一条实现科技裂变与环境有效保护之路。

这是一条没有先例可循的路,先行先试,创新驱动,科技聚力,大胆探索等成为攀西试验的核心词。

2013年7月4日,国家发改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首次部省联席会议,标志着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提出,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把加强重大技术攻关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做好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把试验区打造成为产业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生态环境好的战略资源开发示范区。

会上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其实就是要改变矿产开发初级开发的方式,变深度开发;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就是要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变资源的初级加工为深度加上,改变“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落后开发方式。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三大创新”是国家相关部委对试验区的殷切希望,提出了试验区的具体路径,即“创新驱动”。

如今,通过创新驱动,攀西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已渐渐走出一条新路。

——人才聚力战略正吸引全球顶尖的技术人才汇聚攀西,打造西部人才高地和技术高地。

——工业园区战略吸引技术和资金西进,矿产资源与工业园区嫁接,资源深加工、深度利用模式渐渐成形。

——畅达交通战略让攀西魅力更显,雅西高速、西攀高速的建成通车,以及充分利用南丝绸之路联通海外,长江经济带畅通水运,区位优势将更为突出。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了解到,“资源地”和“工业园”互动发展的模式正给民族地区注入强劲发展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如凉山州在加快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中,吸引优势市场主体参与资源深度开发,推进“7+3”产业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高端应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打造百亿、千亿级产业集群,改变了以往资源开发企业与加工企业分离的“有资源无技术,有技术无资源”落后模式,形成一批优质企业和工业园区。目前,该州整合经久、太和、德昌工业园区共建钒钛经开区,整合冕宁、德昌工业园区共建稀土科技产业园区,整合会理、会东有色资源共建有色产业园区,经济综合势力得到很大提升,2013年,全州实现GDP1214亿元,人均GDP达到26625元,居全省21个市州的第13位,民族地区跻身于优势强州之列。

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长期关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多次的调研之后,形成数万字的调研报告。调研认为,四川民族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要依托四川高载能工业区、安宁河流域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促进优势产业和生产要素的聚集,大力构建工业发展平台,形成一批工业强县,带动民族地区工业发展;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把建立工业集中区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调整结合起来,重点建设西昌、汶川和康泸工业集中区,打造矿产资源开发航母;破除资源诅咒,把开发效益留在当地,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生态文化旅游迎来勃发期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学地理课本对横断山脉风光的描画至今引人向往。从海拔1000米到4000米,河谷、湖泊、瀑布密集,形成独特的河湖景观,贡嘎山、海螺沟、四姑娘山、稻城亚丁、香格里拉、九寨天堂等闻名中外的人间美景莫不分布于此。

到2015年,四川省将基本建成旅游经济强省,而旅游经济强省的建设重点,便是广袤的川西藏区。《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5个特色旅游经济区,其中有3大经济区分布于民族区,即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环贡嘎生态旅游区和亚丁香格里拉旅游区。

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说:“藏区发展目前已经进行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了藏区旅游推进办,负责全省藏区旅游发展专门事务。

旅游业是四川藏区的战略支柱产业,四川省委、省政府对藏区显示出强大的决心与信心,省旅游局专门组织编制完成《四川藏区十五大旅游示范项目计划书及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目前各项目正全力推进当中。

2014年4月26日,在四川省藏区旅游工作会上,一个更为蓬勃的旅游发展计划出台,《四川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美丽愿景备受各界关注:计划到2016年,“把四川打造成世界级的自然遗产高原生态观光、藏羌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为藏区主导产业和主体产业”。

“四川藏区步步精彩、处处是景,到2016年,重点打造完成8条精品旅游环线,把我省藏区建成自驾游的最大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雄心勃勃地推出8条精品旅游环线:九寨沟—北方丝绸之路、川西北大草原(国家公园)、环贡嘎山国际精品旅游、大熊猫生态精品旅游、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嘉绒风情美人谷、格萨尔故里与藏羌文化走廊和大美川藏(两江环线)——它们覆盖了甘孜、阿坝和凉山木里最成熟、最具核心吸引力的区域。

旅游专家表示,无论是盛名在外的九寨沟,还是无数人向往的香格里拉,或者是神秘的格萨尔文化,都是四川藏区吸引全球游客的重要支撑,“用3年时间,集中打造旅游要素,完善8条线路上的配套设施,将极大提升四川藏区旅游承载力和接待能力。”

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川西民族地区的发展,牵动着四川各界的心。作为四川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四川省委、省政府对51县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视,为帮助四川藏区发展旅游业,四川省委“7+20”对口援藏工作要求,7个援藏市将在今年加大对藏区旅游业的项目、人才培训、干部交流的支持力度,共同把四川藏区打造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中国最美藏区。

泸州是大香格里拉区域的稻城和乡城的援助市,泸州市副市长刘云说:“我们拟在5年内分别援助7700万元和5500万元在两县分别打造3个旅游基础建设项目,计划投入3100万元发展特色观光农业项目。”今年6月,泸州机场开通直飞稻城亚丁的航班。

横断山脉隔断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陆上交通的修建一直是各级党府部门的难题。然而,四川并未止步,为发展藏区旅游,目光转向空中走廊。2013年9月16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稻城亚丁机场正式通航,国航4215号航班118名旅客来到稻城,开启旅游盛宴。2014年6月5日,红原机场首航试飞成功,空客A319成功降落机场。可以预见,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机场开通。

根据计划,2014年到2016年,四川藏区将构建以九黄、康定、稻城亚丁、红原机场为核心,联结“机场+精品旅游环线”的旅游交通路网和配套设施体系,增加九黄、康定、稻城亚丁、红原等支线机场与成都、省外主要客源城市之间的航线航班。

此外,成兰铁路正全力推进,2018年就将通车,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今年8月也将开工,将结束川西北无铁路历史。

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也在积极展开。2014年4月20日,雅(安)康(定)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将结束甘孜无高速公路的历史;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相关筹备工作积极进行,有望年底开工。随着交通设施的全力推进,必将极大地拓展民族地区的旅游空间和前景。

广袤的若尔盖草原成片的花海,铁布风景区欢快跳跃,中国古羌城、九鼎山、叠溪-松坪沟、羌乡古寨……一个个优美迷人的藏区秘境将展示在世人面前,高山湖泊、五彩海子、秋季彩林、高原草甸,这些都将构成美仑美奂的人间仙境,让人留恋忘返。

川西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倾力推动下,正迎来勃发期。

高原农牧业迎来机遇

四川51县,除分布于川西横断山脉区域带之外,不少县还处于青藏高原。在广袤的高原区,分布着大量的高原草原,这是其最大的资源禀赋,是发展高原农牧业的天然牧场。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长德教授认为,一个地区的禀赋及其结构在每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是给定的,并随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它是动态的、变化的,是可以改变的。因而,随着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川西高原农牧业这一特殊的资源禀赋正显示着越来越大的价值,正逐渐吸引着更多的资本进入。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了解到,川西民族经济区发挥高原自然优势,加快发展马铃薯、优质蔬菜、特色水果、酿酒葡萄、青稞荞麦、道地中药材、牦牛、藏羊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木质工业原料林、生物质能源林产业和林下资源综合利用,还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引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家庭农(牧)场和专业大户,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正显示出越来越大的投资机会。

红原县抓住全省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的重大机遇,重点实施牧道、现代家庭示范牧场、牲畜暖棚、农民专业合作社、草原建设等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禁牧476万亩,草畜平衡奖励643.15万亩,牧民生产资料补助7662户,牧草良种补贴19万亩。

该县还承接阿坝青藏高原牦牛产业园区,以牦牛产业化开发为主业。红原牦牛乳业发展有限公司对牦牛奶产品进行精深加工,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使奶源覆盖了红原各乡镇和阿坝周边、若尔盖县部分乡村,为藏区农牧业产业化道路开创了新的模式。

小金县把农牧业放在发展的基础地位,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成绿色蔬菜、特色小水果、道地中药材等基地9万余亩,打造神沟九寨红等涉农商标35个,打造沃日河流域现代农业亿元产业区,目前已取得很好效果。

针对川西民族经济的发展,四川县域经济学会的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调研,会长张成明就提出,要抓好农牧业,夯实县域经济的基础。要改革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组织形式,同时在生产方式上要努力实现机械化、现代化,不断提高品质,提高效益。

郑长德教授主张,在民族经济的发展中,政府应发挥主体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同时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这样,川西独特的资源禀赋就能发挥出强大的力量,从而凝聚越来越大的发展动力。

日前,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专项改革方案》。有专家分析认为,此方案的出台,意味着四川农村和农业发展将掀起新一轮改革浪潮。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体推进的3个试点省之一,方案明确提出:今年内全省183个县(市、区)将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

可以预见,四川51县农牧区自然资源经营权的确权也将受到关注,随着确权制度的推进,民族地区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藏区四川民族
A gift I treasure
我们的民族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