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桐熊
2014年3月6日,离“4·20”芦山地震一周年还差45天。
雅安市宝兴县,上午9点,当太阳缓缓升起,这片曾经撕裂的大地逐渐变得暖意融融。阳春三月,远方的春意在高山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吐露出片片新绿,漫山遍野的樱花次第开放。在灾后重建如火如荼的热度中,宝兴的重建之花也正日益绚烂。
这是灾区一个普通的清晨,却迎来了宝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当日,来自该县5.8万群众中的数百名人大代表,怀揣着重建宝兴的激情和一份份凝聚着广大群众心声的提案,为重建“熊猫老家”——美丽新宝兴,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宝兴将把灾后重建作为全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战场。以推动灾后重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两帮三送四建全覆盖为主要抓手和重要载体,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努力实现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社会更和谐的目标。”出席“两会”的县委书记韩冰掷地有声!
重建家园 千名干部联万家
3月7日一大早,宝兴县五龙乡副乡长罗洪清来到东风村查看地质隐患,并对灾后重建的人员明确责任,强调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这是宝兴县启动的“重建家园风雨同舟——千名干部联万家”活动的一个缩影。
家住东风村6组的胡海云是五龙乡的特困户,今年53岁的他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30多年前,因为患上大骨节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至今还靠75岁的母亲照顾。“4·20”芦山地震那天,倚靠母亲的搀扶,胡海云死里逃生,而身后的老屋却瞬间变成废墟。
一年后,当记者走进胡海云家时,他和母亲已经搬进了政府援建的新房。“还是感谢党和政府啊,要不然我和老娘真不知道怎么活下去!”看着新家院坝里吐露芳菲的绿树,这个木讷的汉子满是感激。
类似的帮扶还在灵关、硗碛等地遍地开花。据介绍,活动通过对每个村(社区)的特殊群体和集中安置点受灾群众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对口联系帮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以确保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正是有了这些温暖的保障,宝兴震后首个寒冬很温暖。
该县结合“挂包帮”等工作,还积极整合各级党员干部、抗震救灾抢险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志愿者队伍、村民互助队等,实施“1+N”帮扶模式,将受灾群众全部纳入帮扶范围,实现帮扶全覆盖,切实解决群众在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抓住契机 打好生态文明牌
初春的宝兴县,万物复苏、草木葱茏。伴随着地震阴霾的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灾后重建的勃勃生机。昔日受损的厂房再度传出机器的轰鸣声,田地里、果林中传来丰收的喜悦,一处处农房正加紧重建、一派火热......
科学重建是宝兴涅槃重生、重建美丽新家园的总体要求。宝兴拥有无法比拟的生态系统和丰富资源,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眼下正值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成了十分重大的课题。
“除中央、省、市的规定动作外,我们更加注重将本土地域特色融入其中,主要体现在绿色生态、美丽家园、平安畅通、特色产业、和谐民生几个关键词。”宝兴县委书记韩冰说。
据介绍,宝兴县将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在保护生态中搞好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好生态。围绕一产做有机,二产做绿色,三产做生态的三次产业发展思路,把宝兴全域作为生态景区进行规划、打造,走绿色低碳、高端切入的路子,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加快景区产业化、产业景区化发展。
围绕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中国绿色诺亚方舟”;按照5A级景区标准,高水平恢复提升熊猫古城;突出藏乡特色,着力打造硗碛民族风情......宝兴,还在热火朝天的重建中,向着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