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组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党组织作为党在城市的“神经末梢”,直接联系居民群众,服务千家万户。但是,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资源缺乏等问题,长期制约着社区服务质量的提升。
问题就是导向。2012年起,武汉市每年投入近3亿元,为每个社区提供20万元惠民项目资金,惠及全市1400多个社区,一大批涉及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聚焦“三最”: 资金投下去,社区靓起来
“居民有需求,我们很发愁。”谈起社区工作,江汉区唐蔡社区党委书记李妮曾有过苦恼,“在资金问题的困扰下,社区往往是想做的事情很多,能做的事情很少。”
2012年,武汉市委抓住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机遇,着力破解社区党组织建设难题。由市、区财政按1:1的比例每年增加投入近3亿元,为每个社区提供20万惠民项目资金,专门用于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为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武汉市明确了惠民项目资金使用的具体范围。按照“普惠优先”的原则,社区惠民资金优先安排满足社区居民共同需要、直接服务社区居民的项目,主要包括“15分钟生活服务圈”、组织老旧社区开展自助物业服务、组建服务团队开展代办服务、开办“四点半”学校及托幼服务、组织专业机构开展就业培训、开展残疾人、特困家庭、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体帮扶、组建志愿者团队开展志愿服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建文体团队开展文化健身活动、评选表彰等满足居民发展、生活、感情需要的项目。按照效益最大的原则,社区惠民资金不安排投入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安排应由职能部门承担的项目,不安排已由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投入的项目。
资金投下去,社区靓起来。设立社区惠民项目资金,有效解决了社区“无钱办事、事多难做”的状况,社区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造福群众的能力不断增强,拉近了社区和居民的距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如今谈起这两年社区的变化,李妮兴奋地说:“‘五务合一让我们有了服务群众的阵地,部门资源下沉让我们有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如今,惠民项目资金更是让我们有了服务群众的底气。”
坚持“四民”:需求从群众中来,实惠到群众中去
文体器材不够、社区道路破损、楼道脏暗……社区生活中的难事、急事不少,该先解决哪些?如何解决?惠民项目资金不少,需要办理的事情更多。如何用好这笔资金,考验着社区党组织的执行力。
按照科学民主、依法依规、全程公开的原则,社区党组织充分运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的方法,组织实施社区惠民项目,将“惠民项目怎么定”、“惠民资金如何用”的主动权、话语权、决定权交给群众。
项目确立前,社区党组织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采取上门走访、议事恳谈、谈心说事等多种方式,了解居民群众需求,征集群众意见。将居民意见梳理汇总后,召集居民代表进行民主讨论,初步确定资金使用项目并公示。随后,社区“两委”召开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议,将项目提请居民或居民代表表决,经三分之二以上居民或居民代表表决通过后,正式确定本社区惠民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区党组织通过公示栏、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随时公布项目进展。项目完成后,由社区组织居民进行民主评议,用居民的满意度检验社区惠民项目好坏。
武昌区东亭社区居民议事会上,60名居民代表举牌表决,定下小区大事。“社区有合唱团、京剧社、舞蹈团,可唱唱跳跳连个室外音响都没有,希望惠民资金向这方面倾斜。”社区芙蓉合唱团的赵万君率先发言。居民龙春明接着说:“很多楼道没有灯,惠民资金是否能够让楼道亮起来?”
“惠民资金买不买音响、刷不刷楼道、修哪里的道路?请居民现在举牌表决。”社区书记王秀丽说。大家纷纷举起“笑脸牌”、“哭脸牌”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经表决,社区确定了购买室外音响、维修车棚、配备电动车充电点等9项惠民项目。
“群众的满意既是我们的追求,也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鼓励。”王秀丽深有感触地说,社区居民全程参与、建言献策,不仅给社区惠民项目增添了助力,也让老百姓深切体会到了惠民项目带来的好处。
建立“三制”:既要用得好,更要管长远
如何避免“一阵风”,真正管好、用好惠民项目资金,是实施社区惠民项目的关键。武汉市从运行机制、目标管理、检查督办上下功夫,出台了一系列社区惠民项目管理制度,以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实现项目质量的全保障。
立足于集中社会资源,驱动部门合力,武汉市建立了部门协作机制。树立“大民生”工作理念,打破部门条块制约,明确社区惠民项目以区为主、以街道为基础,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城管、水务、园林、文体、建设、环保、综治等职能部门协调联动,街道社区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统筹推进社区惠民项目建设。
以推进工业项目的手段和力度来推进惠民项目,是武汉市在项目推进机制上的一项创新。各区委、区政府与街道就实施社区惠民项目签订工作责任书,督促街道党工委将项目资金的日常使用和管理责任落实。坚持“一项目一方案”,做到项目有预算、实施有方案、完工有决算、结算有审计、结果有公开的要求,切实提高惠民项目运作的规范性。
在惠民项目资金上,武汉市建立了一套常态督查机制。首先,武汉市联合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共同管理惠民资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其次,实行街道“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通报督查机制,全程跟踪惠民项目的落实。最后,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按照每个街道不少于20%的比例抽查社区惠民项目落实情况,采取集中与随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居民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
2013年,武汉市共实施惠民项目1.6万个,其中社区文化、体育项目5427个,实施社区服务项目2554个,发展社区公益类、服务类、管理类社会组织848个,一批老旧社区普遍存在的下水管网堵塞、道路破损、缺乏绿化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各项服务送到了群众心坎上,居民对社区惠民项目整体满意度达到85.8%。便民、利民、惠民,改革发展成果由百姓共享。如今,“15分钟服务圈”、“蔬菜直通车”、“道德讲堂”等一项项惠民实事成效喜人,如汉江初春的暖流,温暖了百姓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