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中职语文课堂中,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薄弱和学习目标的模糊,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常流于形式。本文在归纳上述现象的同时,也反思应对此类问题的策略,以期对中职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职语文;合作学习;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职业学校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上有所欠缺的现状,更加突显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在认识上的不足、理论知识上的欠缺,以致在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讨论内容的简单化
所谓小组讨论任务的简单化,并不是指学习任务的自身没有价值,而是指学习任务不值得借助合作学习来完成。如在学习《拿来主义》一文时,某老师确立的合作任务是:介绍作者鲁迅。我们知道,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开展分工合作,通过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一般来说,只有这些讨论任务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才能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最大化。针对以上讨论内容来说,鲁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现代作家,学生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此项任务,而不需浪费时间进行无价值的讨论。
应对策略:
1.确定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一环节,老师必须充分准备,确定好小组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来说应选择对学生来说具有难度的讨论内容。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能刺激思维的学习任务是能够感兴趣的。
2.准确把握讨论时机。教师应根据教学之需,选择恰当的时机,以触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内心对学习的重要性有着很大的心里期待,同时他们也希望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表现自我,而这样两种心理的叠加无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很好的益处。
二、思考过程的浅层化
小组合作和交流之前,必须要有先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环节。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成员之间可以就同一问题发表截然不同的看法,让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相互辩论,直至问题真相的出现。因此,教师在问题提出之后,一定要给个体充分的时间思考,而不是通过小组中拔尖者的思考代替一般同学的思考。
应对策略:
1.分解合作任务。可以把合作思考的任务进行分解,将分解后的任务分配给合作小组成员,要求每个人在展开讨论之前先进行独立思考,尽量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再让成员之间就观点的差异进行广泛地讨论、交流。这样一来,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就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下一阶段的学习热情。
2.扭转认知惯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习惯夸大小组教学的功能,而忽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互为促进的关系。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时刻提醒自己,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后把教学方式搞成了“四不像”,那样就南辕北辙了。
三、小组分工的模糊化
要想达成小组合作讨论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小组成员分工划分机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习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最好是异质的、互补的。因为合作学习需要多样性。合作学习一般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模式,也就是“考虑组内学员之间学习成绩、性格特征、能力素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再进行综合协调,优化分组”。
应对策略:
1.给学生排名次。把班上的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至最低,要尽最大努力做到客观、准确。
2.确定小组数目。一般一组内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交流和互助.
3.设立流动组长。根据学科各设小组长1名,并隔周轮换一次。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四、评价机制的单一化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推广,教师考虑到学习效果的评价,必然要对组内的成员和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事实上,我们往往以对小组的评价代替了对单个成员的评价。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协力合作意识,甚至在不同程度上为学生创造了比较宽容的学习氛围境,但弊端也是先而易见的。
首先是组内不同成员的学习基础不均衡,这就使得他们对小组取得的成绩的贡献也是不同的,有的成员得过且过,滥竽充数,总是蒙混过关,讨论时无心参与,交流时装装样子,基本靠组内个别优秀成员发挥而最终同样获得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必然严重挫伤了优秀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组与组的整体实力也不均衡,长期这样评价,对那些整体实力较弱的小组也有失公允,因为那些小组中也包含了很优秀很努力的成员,甚至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整体冲突。
应对策略:
1.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是为了更大的进步。教师在课后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认真反思成绩与不足,对小组的学习进行整体的评价,这些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每个小组也要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2.正确对待讨论争议。小小的班级也是一个微型社会,学习小组组员间也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争议甚至矛盾,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上的争论是正常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共识、彻底地解决问题。
3.建立互信互助关系。只有在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互助团结的关系,才能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让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此外,教师要经常指导和示范学生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