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环境应急工作中更应注重的几个环节

2014-08-11 05:20李青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24期
关键词:应急处置环境

摘 要: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当预防环境次生危害的发生、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第一责任主体、安全组织救援、日常工作管理、适时预案演练等工作环节,以避免延误和失误。

关键词:应急处置;环境;次生危害

Abstract: In emergency rescue process,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environment hazards should be prevent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to avoid delay and mistakes, the first duty officer should be confirmed, the rescue should be safely organized, daily management and timely prevention drill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words: Emergency Treatment;Environment;Secondary Hazards

环境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以平时做好预防为主为前提,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坚持人的生命安全救护为第一要诀,其次,重点工作应该是保护公私财物,防止环境污染,减少各項损失,确保无次生灾害发生和发展。

然而,由于一些单位在运输、生产、贮存各环节,安全意识较弱,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不科学、合理,平时预案演练少,遇到扩散迅速,危害途径多,作用范围广的各种突发危害事故,往往处置不当,救护同时,也会造成了次生危害,进一步给人员健康、财物完整、环境安全形成威胁。

作者先后经历过化工生产火灾、危化品车辆泄漏、船只沉没于饮用水源地等多项应急救援事件,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发现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战,无主动协同处置意识,事故方、应急总指挥、救援组、专家组之间信息沟通困难,处置方法不当等诸多问题,往往导致处置了事故后,却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

解决这些问题,在应急救援中,公安、消防、交通、环保、安监、医疗卫生等职能部门,首要的是要在统一指挥下,响应做到信息传递快速,关键是目标救援方法得当,重点是任务迅捷处置,步骤协同,配合密切。各部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的同时,更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防止环境次生危害的发生。

一般地说,突发的环境应急处置大都由化学事故污染引起,其主要后果是中毒、爆炸和燃烧以及水、大气、土壤的污染。所以,预防次生危害应在强化第一责任主体、安全组织救援、日常工作管理、适时预案演练等环节,做出相应的安排。

强化第一责任人和第一责任主体,现场人员应当是第一责任人,相应企事业单位是第一责任主体。根据不同企事业单位特点,确定相应的要求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企事业单位,押运人员具备相应应急救援知识,必需要求车辆、船只上,备有化学品名称、数量、危害、救援方法、运出地和目的地的通讯电话等书面资料;化学品生产和贮存企事业单位,明确生产班长是救援第一责任人,突发事故发生时,应立即投入组织救援,及时通报生产情况、正确救援方法等。以迅速、准确地传递救援需要的多项信息,避免应急救援的延误。

安全组织求援,强调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个体防护,组织有序撤离,撤离过程中,应选择安全的撤离中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区后,尽快去除污染衣物防止继发伤害,同时,控制污染源头,清理现场污染各因子,估算污染程度,针对事故实际情况,按照该区域应急处置方案,消除大面积次生污染隐患。

日常工作管理,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建立领导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通讯站,创建企业安全信息库、危险原辅材料运输和贮存数据库、各领域应急专家信息库,保障应急求援所需信息的第一时间畅通;各化学特定或敏感区,要提高其化学事故应急救护能力,管理部门应定点、定区域配备各自相应的救援装备、物资,定期检验、检测,保证应急求援的第一需要;培养专业化学突发故事接处队伍,组织工作人员技术培训和教育,实行持证上岗,做到处置过程的科学、安全、及时、有效,防止人海战术,避免蛮干和次生污染危害。

适时预案演练,提示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网站、黑板报、宣传小册子等多种形式,让广大职工和群众明白预案演练的重要意义,教会他们如何自救与互救、中毒临床表现、卫生标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在一些敏感区域,更应加强环境应急处置的现场综合演练,根据环境特征、气象因素、自身技术、装备情况,模拟事故,编制演习计划,制定演习方案,实施演练,在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做到防祸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王自齐,赵金垣.化学事故与应急求援[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2).

[2]蒋永明.安全基础知识[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Z].2008(2).

[4]地震灾区饮用防范次生环境危害常识[N].中国环境保护报,2008-5-27(2).

作者简介:李青云(1969-),男,中共党员,工程师,现从事环境应急、环境监控、环境信息、水源保护等项工作,已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猜你喜欢
应急处置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液化石油气槽车事故应急处置风险防范
基于FCR的城市地下供水管网应急处置系统设计
台风天气配网架空线路防风加固技术和应急处置工作
我国政府应对巨灾风险的应急处置现状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