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高见
【摘要】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的新进展。方法:通过对各种生物治疗的疗效,探究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的新进展。结果:炎症性肠病的生物治疗主要是抗TNF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抑制剂、黏附分子抑制剂、抗CD3单克隆抗体、低科技生物制剂、微生态制剂这六大类,均有较好的疗效。结论:生物制剂能有效的提高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成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组慢性、反复发作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1]。该组疾病发病机理不明确,可能为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发病年龄多为15~25岁,UC较CD多。该病在我国发病率逐渐呈升高趋势。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调节免疫机制以及抗炎治疗,近些年来,生物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单抗药物发展趋势尤为较快。本次综述通过各种生物治疗的疗效来探究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的新进展。
抗TNF单克隆抗体
抗TNF单克隆抗体主要与TNF结合,促进黏附分子下降,促使表达TNF的炎症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目前该组药物主要有英夫利昔、阿达木等。英夫利昔是一种治疗该病最早的生物制剂。该药可持续缓解病情。该药的常规剂量是5mg/kg,分别在0、4周时使用,使用周期是4周。本次研究选择2007年2月~2013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100名炎症性肠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上均有可比性。观察组按照上述方法应用英夫利昔,对照组在同时间使用安慰剂,比较两组CDAI降低100分的患者百分率。经过治疗后,每位患者均能耐受抗TNF单克隆抗体。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感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瘤、心衰等。少数出现过敏反应,对于心功能差的以及原存在有感染情况的患者慎用该药。阿达木单抗主要活化补体和细胞毒性作用,一般对英夫利昔不耐受或者应用该药无效的可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注意对于活动性感染、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禁用该药物。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注射部位的反应,过敏反应以及重度感染等。有研究显示:阿达木治疗后,手术率明显减少,瘘管愈合率明显升高。见表1。
细胞因子抑制剂
抗L-12抗体是一种抵抗患者肠道黏膜大量分泌的炎症因子。该抗体主要是作用于L-12的P40,进而达到破坏炎症反应的目的。本次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抗L-12抗体,3mg/L;对照组注射安慰剂,剂量与注射时间与观察组一致。7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CDAI降低100分的患者百分率为36.7%(11/30),对照组CDAI降低100分的患者百分率为16.7%(5/30)。观察组的CDAI降低100分的患者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黏附分子抑制剂
整合素单抗natalizumab(那他珠单抗)是一种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向胃肠移动,最终达到减少肠道炎症的作用。该药物的治疗方法是在0、4、8周时静点300mg,如对其耐受,则每四周静点300mg,用药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严重感染、曾患有脑白质病变的患者禁用此药。
抗CD3单克隆抗体
该制剂是一种无FcR片段的人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对CD3发挥作用,诱导活化的T 细胞凋亡,最终达到降低炎症反应,其中,visilizumab是一种人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常用于重度溃疡或有类固醇抗药性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研究显示:visilizumab能一过性的降低T细胞,可使原始的T细胞增生分化,代替发生炎症的T细胞,最终达到减少炎症的作用。
低科技生物制剂
蠕虫疗法治疗IBD应有前景普遍看好。它可降低免疫反应,有效缓解病情。有报道示:猪鞭虫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50名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2500个猪鞭虫卵,将其溶于碳末溶液中口服,每3周1次,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4周为1个疗程,其余治疗均是原有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75%的患者CDAI降低100分以上,60%的患者在12周时病情缓解,24周时,出现治疗反应的患者有79%,达到缓解的患者有72%,均无合并症以及蠕虫感染。
微生态制剂
调节菌群失调可有效的减少肠道炎症反应,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内的菌群。现临床上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合生元和益生元三大类,发挥生物拮抗,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的有益作用,逐渐成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方法,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微生态制剂对炎症性肠病有较好的诱导缓解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断依据逐步深入了解,生物工程的逐渐进步,生物制剂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给临床医学带来了新的进展,为解决患者痛苦带来新的曙光,通过对上述6大类制剂的临床应用探索,显示出生物治疗不仅可以治疗炎症性肠病,还能积极预防该病带来的并发症,阻止疾病的恶化。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学科的不断成熟,还会研究出更多更好的生物制剂,为广大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带来福音,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世荣,陆小娟,盛剑秋,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英夫力西治疗效果比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7):38-41.
【摘要】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的新进展。方法:通过对各种生物治疗的疗效,探究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的新进展。结果:炎症性肠病的生物治疗主要是抗TNF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抑制剂、黏附分子抑制剂、抗CD3单克隆抗体、低科技生物制剂、微生态制剂这六大类,均有较好的疗效。结论:生物制剂能有效的提高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成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组慢性、反复发作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1]。该组疾病发病机理不明确,可能为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发病年龄多为15~25岁,UC较CD多。该病在我国发病率逐渐呈升高趋势。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调节免疫机制以及抗炎治疗,近些年来,生物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单抗药物发展趋势尤为较快。本次综述通过各种生物治疗的疗效来探究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的新进展。
抗TNF单克隆抗体
抗TNF单克隆抗体主要与TNF结合,促进黏附分子下降,促使表达TNF的炎症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目前该组药物主要有英夫利昔、阿达木等。英夫利昔是一种治疗该病最早的生物制剂。该药可持续缓解病情。该药的常规剂量是5mg/kg,分别在0、4周时使用,使用周期是4周。本次研究选择2007年2月~2013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100名炎症性肠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上均有可比性。观察组按照上述方法应用英夫利昔,对照组在同时间使用安慰剂,比较两组CDAI降低100分的患者百分率。经过治疗后,每位患者均能耐受抗TNF单克隆抗体。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感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瘤、心衰等。少数出现过敏反应,对于心功能差的以及原存在有感染情况的患者慎用该药。阿达木单抗主要活化补体和细胞毒性作用,一般对英夫利昔不耐受或者应用该药无效的可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注意对于活动性感染、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禁用该药物。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注射部位的反应,过敏反应以及重度感染等。有研究显示:阿达木治疗后,手术率明显减少,瘘管愈合率明显升高。见表1。
细胞因子抑制剂
抗L-12抗体是一种抵抗患者肠道黏膜大量分泌的炎症因子。该抗体主要是作用于L-12的P40,进而达到破坏炎症反应的目的。本次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抗L-12抗体,3mg/L;对照组注射安慰剂,剂量与注射时间与观察组一致。7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CDAI降低100分的患者百分率为36.7%(11/30),对照组CDAI降低100分的患者百分率为16.7%(5/30)。观察组的CDAI降低100分的患者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黏附分子抑制剂
整合素单抗natalizumab(那他珠单抗)是一种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向胃肠移动,最终达到减少肠道炎症的作用。该药物的治疗方法是在0、4、8周时静点300mg,如对其耐受,则每四周静点300mg,用药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严重感染、曾患有脑白质病变的患者禁用此药。
抗CD3单克隆抗体
该制剂是一种无FcR片段的人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对CD3发挥作用,诱导活化的T 细胞凋亡,最终达到降低炎症反应,其中,visilizumab是一种人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常用于重度溃疡或有类固醇抗药性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研究显示:visilizumab能一过性的降低T细胞,可使原始的T细胞增生分化,代替发生炎症的T细胞,最终达到减少炎症的作用。
低科技生物制剂
蠕虫疗法治疗IBD应有前景普遍看好。它可降低免疫反应,有效缓解病情。有报道示:猪鞭虫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50名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2500个猪鞭虫卵,将其溶于碳末溶液中口服,每3周1次,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4周为1个疗程,其余治疗均是原有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75%的患者CDAI降低100分以上,60%的患者在12周时病情缓解,24周时,出现治疗反应的患者有79%,达到缓解的患者有72%,均无合并症以及蠕虫感染。
微生态制剂
调节菌群失调可有效的减少肠道炎症反应,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内的菌群。现临床上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合生元和益生元三大类,发挥生物拮抗,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的有益作用,逐渐成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方法,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微生态制剂对炎症性肠病有较好的诱导缓解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断依据逐步深入了解,生物工程的逐渐进步,生物制剂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给临床医学带来了新的进展,为解决患者痛苦带来新的曙光,通过对上述6大类制剂的临床应用探索,显示出生物治疗不仅可以治疗炎症性肠病,还能积极预防该病带来的并发症,阻止疾病的恶化。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学科的不断成熟,还会研究出更多更好的生物制剂,为广大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带来福音,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世荣,陆小娟,盛剑秋,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英夫力西治疗效果比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7):38-41.
【摘要】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的新进展。方法:通过对各种生物治疗的疗效,探究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的新进展。结果:炎症性肠病的生物治疗主要是抗TNF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抑制剂、黏附分子抑制剂、抗CD3单克隆抗体、低科技生物制剂、微生态制剂这六大类,均有较好的疗效。结论:生物制剂能有效的提高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成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组慢性、反复发作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1]。该组疾病发病机理不明确,可能为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发病年龄多为15~25岁,UC较CD多。该病在我国发病率逐渐呈升高趋势。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调节免疫机制以及抗炎治疗,近些年来,生物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单抗药物发展趋势尤为较快。本次综述通过各种生物治疗的疗效来探究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的新进展。
抗TNF单克隆抗体
抗TNF单克隆抗体主要与TNF结合,促进黏附分子下降,促使表达TNF的炎症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目前该组药物主要有英夫利昔、阿达木等。英夫利昔是一种治疗该病最早的生物制剂。该药可持续缓解病情。该药的常规剂量是5mg/kg,分别在0、4周时使用,使用周期是4周。本次研究选择2007年2月~2013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100名炎症性肠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上均有可比性。观察组按照上述方法应用英夫利昔,对照组在同时间使用安慰剂,比较两组CDAI降低100分的患者百分率。经过治疗后,每位患者均能耐受抗TNF单克隆抗体。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感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瘤、心衰等。少数出现过敏反应,对于心功能差的以及原存在有感染情况的患者慎用该药。阿达木单抗主要活化补体和细胞毒性作用,一般对英夫利昔不耐受或者应用该药无效的可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注意对于活动性感染、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禁用该药物。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注射部位的反应,过敏反应以及重度感染等。有研究显示:阿达木治疗后,手术率明显减少,瘘管愈合率明显升高。见表1。
细胞因子抑制剂
抗L-12抗体是一种抵抗患者肠道黏膜大量分泌的炎症因子。该抗体主要是作用于L-12的P40,进而达到破坏炎症反应的目的。本次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抗L-12抗体,3mg/L;对照组注射安慰剂,剂量与注射时间与观察组一致。7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CDAI降低100分的患者百分率为36.7%(11/30),对照组CDAI降低100分的患者百分率为16.7%(5/30)。观察组的CDAI降低100分的患者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黏附分子抑制剂
整合素单抗natalizumab(那他珠单抗)是一种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向胃肠移动,最终达到减少肠道炎症的作用。该药物的治疗方法是在0、4、8周时静点300mg,如对其耐受,则每四周静点300mg,用药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严重感染、曾患有脑白质病变的患者禁用此药。
抗CD3单克隆抗体
该制剂是一种无FcR片段的人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对CD3发挥作用,诱导活化的T 细胞凋亡,最终达到降低炎症反应,其中,visilizumab是一种人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常用于重度溃疡或有类固醇抗药性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研究显示:visilizumab能一过性的降低T细胞,可使原始的T细胞增生分化,代替发生炎症的T细胞,最终达到减少炎症的作用。
低科技生物制剂
蠕虫疗法治疗IBD应有前景普遍看好。它可降低免疫反应,有效缓解病情。有报道示:猪鞭虫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50名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2500个猪鞭虫卵,将其溶于碳末溶液中口服,每3周1次,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4周为1个疗程,其余治疗均是原有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75%的患者CDAI降低100分以上,60%的患者在12周时病情缓解,24周时,出现治疗反应的患者有79%,达到缓解的患者有72%,均无合并症以及蠕虫感染。
微生态制剂
调节菌群失调可有效的减少肠道炎症反应,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内的菌群。现临床上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合生元和益生元三大类,发挥生物拮抗,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的有益作用,逐渐成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方法,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微生态制剂对炎症性肠病有较好的诱导缓解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断依据逐步深入了解,生物工程的逐渐进步,生物制剂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给临床医学带来了新的进展,为解决患者痛苦带来新的曙光,通过对上述6大类制剂的临床应用探索,显示出生物治疗不仅可以治疗炎症性肠病,还能积极预防该病带来的并发症,阻止疾病的恶化。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学科的不断成熟,还会研究出更多更好的生物制剂,为广大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带来福音,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世荣,陆小娟,盛剑秋,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英夫力西治疗效果比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