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胰岛素在糖尿病强化治疗的分析体会

2014-08-11 05:09方国战
关键词:糖化病患低血糖

方国战

【摘要】目的:对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病患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针对2010年5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病患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所有病患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实验组病患食用早晚餐前给予预混胰岛素的皮下注射,对照组病患在每天晚上十点钟进行1次的基础胰岛素皮下注射,共治疗15周时间。结果:通过15周的治疗时间后,两组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均有显著降低的趋势,实验组下降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患出现低血糖情况的几率高于实验组。结论:选择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病患,能显著控制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并且有效减少低血糖情况的发生,有助于病患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体会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发生2型糖尿病的几率不断升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大约68%的2型糖尿病病患由于治疗效果不佳,血糖控制不明显,需给予强化治疗。胰岛素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病患的重要药物,不仅能显著控制血糖,而且有利于病患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有效保护了剩余的胰岛β细胞,促使血糖下降,保证β细胞具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1]。通常临床上主要使用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现对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病患的临床疗效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行探讨,具体情况如下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病患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均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所有病患先前均接受过降糖药治疗,但未曾采用胰岛素治疗,病程均超过1年。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为7%~9.6%,空腹血糖为6.8~12mmol/L,未具有肾脏、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史。两组病患的年龄、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病程等均具有显著的可比性。

治疗方案:将60例病患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所有病患在保持原有口服药物的前提下,给予实验组的30例病患在食用早晚餐前进行预混胰岛素的皮下注射,而对照组病患在每天晚上十点钟进行1次的基础胰岛素皮下注射。每天监测实验组病患的空腹血糖及晚餐前的血糖,并每隔14天复诊1次。而对照组则每天进行1次监测病患的空腹血糖,并每隔14天复诊1次。第1天监测时测量7点的血糖谱,而在复诊的前1天测量5点的血糖谱,若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应及时检测血糖[2]。若病患的空腹血糖低于5.6mmol/L,必须在凌晨3点时加测血糖。若病患睡前的血糖低于7.0mmol/L,则应睡前加餐,以防夜间发生低血糖。每次复诊时,护士应依据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几率及监测血糖的结果,加以调整胰岛素用量,总共治疗15周的时间,治疗完毕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

统计方法:利用t检验进行计算两组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的差异,而利用X2检验加以计算两组病患发生低血糖的几率差异,差异值为P<0.05。

结果

通过15周的治疗时间后,两组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均有显著降低的趋势,其中实验组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病患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却大于实验组(P<0.01)。其次,实验组在前7周出现低血糖情况的患者有4例,后8周3例,而对照组前7周出现低血糖情况的患者有15例,后8周10例,由此可见,对照组出现低血糖情况的几率高于实验组(P<0.05)。最后,对照组病患采用胰岛素的剂量大于实验组(P<0.05)。

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丧失以及胰岛素的抵抗。其中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主要表现在胰岛素的分泌量降低,甚至不分泌。而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或者消失,将导致病患入食后出现高血糖,加剧高胰岛素的血症与胰岛素的抵抗。此外,高血糖还能使病患的β细胞降低其对葡萄糖的敏感度,进而引发难以逆转的创伤,促使病患的血糖发展成恶性的循环状态。

在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病患中,β细胞通常均存在过高分泌的胰岛素,但其仅能保留一部分的胰岛素,并且其的分泌功能不断降低[3]。若此时采用加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将加剧β细胞功能的减退。特别是长时间使用磺脲类药物的病患,其β细胞上的磺脲类受体数量将明显减少,缺乏亲和力,进而丧失原有的作用。由此可见,针对长时间服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病患,必须依据β细胞的功能特征,选取合理有效的胰岛素治疗,重新构建胰岛素的分泌,确保β细胞具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进而改善β细胞功能,减少高血糖对β细胞长时间的损害,这对β细胞的功能恢复以及损伤难以逆转的β细胞具有重要意义。

清晨的空腹血糖作为病患每天血糖的根本,应加强控制病患的空腹血糖,以持续保持病患每天血糖的稳定[4]。良好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能促使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降低1%,微血管发生病变的几率则下降37%。本组研究中,采用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显著降低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相比于基础的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对空腹血糖的降低效果更为显著,能大大减少低血糖的出现,并且使用胰岛素的剂量也相对较少。

预混胰岛素作为长效模拟人胰岛素类的药物之一,早晚分别注射1次,其在1天内的作用平稳。相对于基础的胰岛素,其与病患内源性的胰岛素水平更为接近,大大降低了病患晚间低血糖的发生率[5]。预混胰岛素是由短效与中效的胰岛素组成,其起效快、吸收快,能迅速达峰,并且能较好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对病患胰岛素的强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很好控制餐后血糖及高胰岛素的血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春霖.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24).

[2]周作荣,肖宇菲,于棉荣.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9).

[3]连小珂,宁宇,刘洁.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8).

[4]李艳萍,李红梅,田文真,杜婧,赵茜.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1(5).

[5]孔颖宏,郁秋荣,沈玄霖.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

猜你喜欢
糖化病患低血糖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